清朝的哪个皇帝最受百姓的爱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0:59:29
清朝的哪个皇帝最受百姓的爱戴?
清朝的哪个皇帝最受百姓的爱戴?
清朝的哪个皇帝最受百姓的爱戴?
···············请认清鞑清与汉明的区别················
·
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时期,却被明末遗民视作“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的贫困末世.
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
明朝代表着华夏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代末年的中国生产力高度发展,永乐年间的铁产量高达9700吨,而17世纪欧洲产铁量最多的俄罗斯才2400吨;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明朝在世界上都遥遥领先,工业总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与此同时,明末的对外贸易量也相当惊人.根据已有研究成果推算,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到10000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那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1621年英人伯顿赞誉中国人勤劳整洁、彬彬有礼,有组织良好、效率很高的政府,有完善的选拔举用人才的文官制度,其科举考试贯彻着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等等,以此对照着英国当时黑暗的贵族政治进行辛辣的讽剌.他说:中国人"从哲学家和博士中挑选官员,他们政治上的显贵是从德行上的显贵中提拔上来的.显贵来自事业上的成就,而不由于出身的高贵.""他们官吏的职务,不论在战时或平时,就是保卫和治理他们的国家;而不像许多人那样,只知道放鹰打猎,吃喝玩耍."这样,他便开启了"中为洋用"的风气.
再看看西人怎样看待我们伟大的"康乾盛世"下的大清吧:
在17世纪中叶的1636年,从中国返回欧洲的曾德昭记载的那个"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的明朝已经于1644年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号称初期"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朝.在这期间,外国人的记录有力的驳斥了这种虚假的"盛世".经"康乾盛世"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最终使中国落后贫穷到什么程度,引用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一句话一目了然:"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LT.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
如此“盛世”真是旷古未有!
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哀焚书》第五十八).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则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
因此才有了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的疾呼.所谓“盛世”,实则一个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精神窒息、尊严全无的时代.此时的西方学者可以庆幸地说:“中国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
此时的倭人可以幸灾乐祸地宣称:“华变于夷之态也”.“东亚病夫”一词应运而生.
此时的高丽使臣可以自豪地宣布:“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
四百年前,有幸来访的西班牙人这样描述这个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文明:
“他们首先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
“在他们的一切城市中都有医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行乞.我们因此问他们原因何在,回答说,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大地区,其中有很多给穷人、瞎子、瘸子、老人、无力谋生的人居住的房屋……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始终有充分的大米供应.”
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们对外国人很有礼貌.”
“在中国的其他省份,还有制作奇特和优良的炮……他们的炮特别好,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我看过一些架在船上的这种炮,它制造的比我们的好,更加坚实.”
“总之他们不留下一尺未种植的土地,你在全国看不到任何荒地或无收获的地方……
“我们惊奇的看到那些贵人的良好风度,教养和高尚举止,还有他们在询问他们想知道的事情,以及他们答复我们问题时候的认真.”
四百年后的今天,西方学者这样评价这个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文明;
“如果按照人们通常采用的标准,中国在17世纪可以说有过它自己的科学**.”
“此时的中国有独特的教育体系.各类图书十分丰富.中国人富于文明和教养.”
“这些(商业活动)都早于欧洲商业扩张时代,而且足以与之媲美.”
“明代社会有无穷活力,这一点是必须记住的.”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城亡与亡,我意已绝,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灵,既属于尔,当示宽大,万不可杀”(只可惜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场场惨绝人寰,死者无不以数十百万记.明成祖时期全国人口为6659万人,到清世祖时期,全国人口只剩下1448万人.人口从明末的7000万锐减了近80%,约有5500万汉人惨遭屠杀.)
哪个民族皇帝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还说着“量中华之力,结与国欢心”的无耻字句?哪个民族的军人可以懦弱腐败到使名词“八旗”成为一个彻底的形容词?
明君?名臣?“武死战,文死谏,国君死社稷”,它们也配?沐猴而冠.
《大清律例》也说:“造卖印刷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买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
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哀焚书》第五十八).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则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
因此才有了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的疾呼.所谓“盛世”,实则一个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精神窒息、尊严全无的时代.此时的西方学者可以庆幸地说:“中国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
此时的倭人可以幸灾乐祸地宣称:“华变于夷之态也”.“东亚病夫”一词应运而生.
此时的高丽使臣可以自豪地宣布:“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
禁绝书籍,文明二字从何谈起?想来,倭人的“奴化教育”也只能望而兴叹,始皇的“焚书坑儒”也要自惭形秽.
三千年的华夏人,三百年的清国奴.
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此时距离郑和宝船出海已近400年(1405年-1433年),距离万历年间明军500艘舰艇歼灭日本海军 450艘战船于露梁海战195年,距离明朝水师五度击败荷兰海上马车夫确立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154年,中国航海已经衰落到被人看不起,并加以耻笑的地步了.
当时英国使团"惊奇的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他们由此得出的判断是"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马嘎尔尼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的船只,至今已经有250年了,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过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的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比中国更需要航海技术,因而中国人这种惰性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通过英国使臣的叙述,可见明帝国曾经作为海上军事和贸易强国的辉煌与荣耀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由此可见,清朝"盛世"期间对比明朝末期,其倒退程度简直是惊人的.
“ 改朝换代”?扯淡 .根本就是“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