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为什么要救 和张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1:08:54
项伯为什么要救 和张良
项伯为什么要救 和张良
项伯为什么要救 和张良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发号施令的声音如此响亮,这声音深深刺痛了项伯的耳朵,更深深刺痛了项伯的心脏.从血缘上来看,项伯和项羽关系更亲密、更直接,他是项羽的季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秦事业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对于项羽,他也有着比别人更甚的感情,项羽毕竟是他的侄子,他们的血管里同样流淌着项氏高贵的血液,因此,他更在意项羽的成败,这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最朴素的情感.他也是项羽情感上的父亲,只是他的光环已经彻底被所谓的“亚父”所掩盖,在“亚父”的阴影之下,他这个“季父”就显得十分渺小,十分无奈.有了“亚父”的鼓噪,项羽如同箭在弦上,只等明天就去砍刘邦的狗头,全然不顾身边危机四伏.怎么办?怎么办?项伯狂躁得汗流不止.大难临头了,危机到来了,项氏的反秦大业马上就要玩完了!于是我们看到了项伯的自救,他不能眼见项氏家族的伟业毁于一旦.突然,一个人影在他的脑海闪现——张良!张良此刻就在刘邦营中,他和张良的私交完全过硬,这是此时此刻,唯一能够拯救项氏大业的人选.试想,如果不是张良这个最佳桥梁,项伯如何接近刘邦?即使能够接近刘邦,项伯又有何证据让刘邦相信自己是出于一番善意,而不是诈骗?天下之大,救项氏的只有张良一人啊!后来的事情也果然是按照项伯的计划发展,刘邦也果然质问张良和项伯是什么关系,这一句质问并不是刘邦过于多疑,而是刘邦要全面分析信息的准确度,只有这样,他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刘邦的这句质问,不恰恰说明了项伯所找到的张良是多么合适的一个人选吗?抱定这样的信念,项伯打马如飞,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张良的驻地.项伯处理得十分艺术,他只是“欲呼张良与俱去”,“勿从俱死也”.项伯知道,自己对于张良的判断一点都不会错,张良有足够的谋略和胆识,同时也有足够的义气和忠诚,他必然不会置刘邦一人于不顾而独自求生.张良也找了一个充分的理由:“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于是,张良将项羽即将发兵攻打刘邦的重大军事机密第一时间向刘邦做了通报.一切全按项伯的计划进行.试想,在整个刘邦大营之内,你还可以找到第二个像张良这么合适的人选吗?当受张良的邀请跟随他走进刘邦大帐的那一瞬间,项伯感到自己心头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面对明天即将到来的灾难,刘邦显得极为慌乱,爱骂人的刘邦,趾高气扬的刘邦此时成如此卑躬屈膝,他毕恭毕敬地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对待项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还临时起兴,非要和项伯攀为儿女亲家.项伯掩藏着自己心里的鄙夷,他最清楚,他不是来救刘邦的,他是通过救刘邦来救项羽和项氏家族的,刘邦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感激涕零.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洞悉项伯对于项羽的无私情感,才能洞悉张良对于项伯的战略价值.因此,哪有什么“汉奸”和叛变,哪有什么卖主求荣和一时糊涂,这完全是项伯对项羽的最大关爱和帮助,是项伯对项氏反秦事业的最大贡献和付出.几千年的骂名滚滚而来,但项伯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忠若“奸”!只是后人读史不精,误把项伯当小人,到郭灿金说出真相之时,历史已经过去了两千余年.真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是,张良毕竟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果断地将这一重要信息在第一时间向刘邦作了通报,从此一跃而进入了刘邦阵营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