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2:28:40
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如题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如题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如题登革热是什么?登革热的疫情怎么样?如何防治登革热?……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在,让我

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如题
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如题

登革热传染的两种媒介昆虫是什么?如题
登革热是什么?登革热的疫情怎么样?如何防治登革热?……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在,让我们走近登革热,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来势凶猛的登革热病魔 自去年入夏以来,登革热(dengue fever)疫情在巴西不断蔓延;病魔攻城略地,肆虐全国.在著名的旅游城市里约热内卢,登革热疫情最为严重,自今年年初突发登革热以来,近一时期登革热大面积扩散,并且传播速度特别快.截止目前为止,里约热内卢市患者已达6676人.令人不安的是,登革热患者目前还在不断增加,据政府估计,患者总数1月底实际上已经突破1万人.这是该市自1986年以来第7次大面积流行登革热.里约热内卢市卫生厅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1年间,该州患病人数从4000人猛增到6.8万人,被巴西卫生部列为疫情重灾区.今年,全州的疫情也不容乐观,在该州一个人口不足2万的小镇圣冈萨罗,现已有130人被感染,其中15人死亡.在西部地区和里约热内卢市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市,现已查明的登革热患者就达1757人,其中31人感染的是极易导致死亡的出血性登革热.北部地区的阿克里州首府白河市70%的区域遭到了登革热病媒蚊的侵袭,已有880名登革热患者.仅今年1月份,圣保罗州的巴里多斯市就记录了148例登革热病患者,另还有350例可疑病例.据巴西卫生部国家卫生基金会的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全国共有39.1万人被传染上登革热,比上一年增加了63%,其中可导致死亡的出血性登革热病例也从2000年的51例猛增到675例,导致28人死亡.国家卫生基金会提供的最新疫情通报表明,巴西全国65%的城市都出现了可传播登革热病的埃及伊蚊,受登革热威胁的城市从1991年的640个激增至3600个.有关人士预测,今年疫情发展趋势会相当严重,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感染并死于登革热人数最多的一年. 在委内瑞拉,登革热也成为人们的心头大患.根据委内瑞拉卫生和社会发展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报告,今年1月份委内瑞拉共13个州发现登革热病例,总数达到4735例.报告指出,在被确诊的患者中有10%为出血性登革热病人.疫情最严重的是苏利亚州,有2125人感染登革热,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因登革热而死亡.去年,委内瑞拉共有8.3万人感染了登革热病毒. 去年,登革热曾在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爆发流行.由于2001年肆虐的是登革热新变种,并出现在之前没有发病过的地区,人体的免疫系统还无法产生免疫力,因而疫情异常严重.很多感染者初时往往都察觉不出自己已染上登革热,未有及时求医,结果在病发初期轻微发热过后,病情便急转直下,快速失血陷入休克而死.其实,登革热几乎每年都在世界范围内出现.1998年泰国曾发生较重的疫情,约30万人染病.2001年泰国被传染上登革热的人近4万,死亡180人.死者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首都曼谷的患者约有1000人. 在泰国周边的柬埔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南亚地区如孟加拉国,拉丁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秘鲁等国家2001年都出现过疫情,其中柬埔寨、菲律宾更严重,政府采取的防范措施也更严格.据菲律宾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菲律宾2001年患登革热的人数达7940人.患者大多数是1岁以下的婴儿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首都马尼拉地区患者最多,已达1614人.据《越南农业报》2001年8月20日报道,2001年1—8月份,越南登革热患者已达18674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51%,其中有44人死亡.越南西部地区的登革热患者人数增长213%,北方地区增长123%,中部地区增长143%.胡志明市也有1374名登革热患者,其中已有3人死亡.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近日爆发登革热疫情,有18000多人被传染.来势凶猛的登革热疫情,着实让世人惶恐不安! 二.横行世界的登革热 登革热的病名源于西班牙语,是形容患者由于发烧、关节疼痛导致走路时步履蹒跚、步态造作.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地区性流行急性传染病,死亡率一般在0.1%左右,但东南亚某些地区病死率有时可高达30%至40%.最早有记录的登革热发生在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暴发.早期暴发的登革热症状简单,如高热、严重的骨痛和背痛.研究者根据其症状,称其为“关节热”或“碎骨热”.1869年,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正式将其命名为“登革热”(dengue fever,DF). 在20世纪的50—70年代,登革热的分布只局限于少数国家.80年代,登革热迅速扩散,主要流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胁着全球2亿以上人口的健康,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发病人数有数千万人,有50万的住院病例,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的死亡率为5%,死亡在2万人以上,它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在1993~1997年间,WHO西太平洋区域37个国家和地区中的29个有登革热病例报道.15个国家每年都或多或少有病例报道,其中包括柬埔寨、中国、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及一些太平洋岛国和地区.这一区域共报道登革热552088例,其中70%来自越南.目前登革热已经成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中南美洲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可喜的是,大部分登革热流行国家病死率下降,原因在于医学界对病原的更深入了解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总的来说,这一区域的病死率已下降到1%.然而,有些国家的病死率仍高居4%,是因为诸如发病高峰期能否入院就医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新的工业国家,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登革热发病率一度下降,源于成功实施的传播媒介控制项目,但是从1994年又开始有大量病例的报道.古巴1981年登革热的流行是美洲出现登革热流行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共报导病例344203例,10312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二级至四级标准;死亡158例,其中101例是15岁以下的儿童. 登革热流行多突然发生,不少国家在本病消慝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佛山突然流行.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县、市,病死率0.016%~0.13%.由于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 三.登革热的“黑色家谱” 1943年,日本人首次分离出登革热病毒,但此项工作未立即公开.与此同时,美国人也从印度和新几内亚的流行中分离出两种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的病毒型,称作DEN—1和DEN—2,且被认作原型病毒.1956年登革热在菲律宾大流行,日本人分离出三种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的病毒型,称作DHF—1、DHF—3和DHF—4原型病毒.现在认为,引起登革热的病毒有四型:DF—1、DF—2、DF—3、DF—4.其中感染任何一型病毒引起机体产生的抗体都只对同型病毒有抵抗作用,而对其它型的病毒无作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登革热的四个病毒型均有基因变异.年龄、性别、遗传背景和潜在的疾病均可影响登革热流行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登革热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现在归入披盖病毒科(togaviridae)黄热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纳米)、棒状或球形(直径为20~50纳米).髓核为单股线状核糖核酸(RNA).病毒颗粒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似,最外层为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异性抗原,用中和试验可鉴定其型别.登革病毒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分钟或100℃、2分钟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