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算是有礼貌的,礼貌的定义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16:25:51
怎么做才算是有礼貌的,礼貌的定义是什么?
怎么做才算是有礼貌的,礼貌的定义是什么?
怎么做才算是有礼貌的,礼貌的定义是什么?
礼貌是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讲礼貌是一个人乃至社会的言行规范.讲礼貌、重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军《内务条令》专门撰写了“礼节”和“军容风纪”两章,严格地规定了军人的仪态和军人相互间称呼及礼节,从而使每一个军人的仪表美、举止美与心灵美达到和谐统一.
一、礼貌的阐释
什么是礼貌?就礼貌外在的表现来说,它是表示尊敬、友好的态度、语言和动作;就内在的蕴含来说,它是一种尊重人 、与人友好相处的心态.礼貌既是一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又是一种职业的专门要求,它与粗俗、野蛮相对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礼貌主要体现在一整套具体的礼节、礼仪之中,这些具体的规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1、礼貌是沿袭古人对友好的一种表示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礼节的变化也越来越朝着更加文明的程度发展.如握手这一礼节表示的就是友好的态度.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为生,手里经常拿着石头、棍棒、弓驽等武器,在语言还不相同的情况下,当两个部落的陌生人相遇时,双方先是在远处站下来,相互打量揣摩,如果双方都有善意,就必须放下手中的武器,举起右臂,张开手掌,表示没有恶意.当双方走近时,相互摸摸手,使对方确信没有武器.后来,这种举手、摸手表示友好的习惯便沿袭下来,成了今天的敬礼、握手的礼节.
2、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具体区分
礼貌在用语上有称谓之分,在次序上有先后之分,在动作上有亲疏之分,这些区别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区别.如人伦上有血缘之分、辈分之分;职务上有上下之分、部属之别.根据这些分别,在礼节的规定上,在语言的称谓上都有相应的规范.如儿子见到了父亲,应先问候;部属见了首长、士兵见了军官,要先敬礼.如儿子见了父亲,要有尊称,不能用“哎”、“喂”等字眼;士兵见了首长通常称职务,或者姓加职务,或者职务加同志,不能用“老张”、“老李”、“大哥”等俗称.又如,男同志见了女同志,从称呼到动作都要得体庄重,称呼要姓加名字,或者按辈份称,不能直呼名字,更不能只呼其中的一个字;握手不能握满把,时间不能过长,用力不能过猛.
3、礼貌是一种文明习惯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场合,都有一套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礼貌习俗.这种习俗是在人们的长期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违背了就要受到指责.因此礼貌与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礼貌受着习俗的制约.从语言上来说,外国人称先生、小姐,而我们中国则称领导、同志;从礼节上来说,外国人见面可以拥抱、接吻,而我们中国的传统习惯是鞠躬、作揖、握手.在公众场合还有一些特殊的礼节,如婚礼上要说恭喜的话,葬礼上要说节哀的话等.
礼貌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封建社会的礼貌则是以“三纲、五常”为基础,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还有掉脑袋的危险.资本主义社会的礼貌,虽然比封建社会的礼貌进了一步,但它以金钱为基础,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钱就受尊重,无钱就遭鄙视.资产阶级的礼貌尽管表面上彬彬有礼,但内心却想把对方口袋里的钱全部掏光.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的礼貌是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从而使礼貌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交往方式,成为人们发自内心的要求和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我认为讲文明礼貌有以下几个理由:
1、文明礼貌是建立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礼貌程度,是这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野蛮时代,人类对自己的相互关系缺乏认识,存在着群婚乱伦现象,导致社会秩序紊乱,亲属之间互相残杀,生活很不稳定.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开始正视自己的相互关系,作出相应的道德规定,来维持家族、社会的稳定.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现代文明,懂得了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懂得了用礼仪礼貌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国泰民安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人们把礼貌程度看作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看作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必要手段.如我国“文革”期间,极“左”思潮泛滥,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家庭中有派系相斗,社会上有派系相打,严重破坏了社会和家庭秩序,留下的伤痕至今没有完全愈合.由此可见,礼貌不单单是一种说好话、多鞠躬,而是一种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安全阀”,平衡人际关系的“调节器”.
2、文明礼貌是我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
早在红军时期,我军就制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说话和气”、“不打人骂人”、“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等等,都是对革命军人在处理内外关系时所提出的礼貌要求,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东西,使我军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一支举世闻名的文明之师、仁义之师.今天,我军正在向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迈进,而高度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文明礼貌,这正是今天我军提倡文明礼貌的实质所在.
3、文明礼貌是社会对个人修养的客观要求
一个人有无道德修养,从礼貌上看是最直观的.因此,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常用尺子.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尽管本质不坏,但由于没有礼貌也令人讨厌.而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都十分重视礼节、礼貌.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个敬老尊贤的典范.1957年他回韶山老家邀请亲友吃饭,席间举杯向一些老人敬酒,老人们同时站起来连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毛泽东一生很俭朴,衣服袜子经常补丁摞补丁,但接见外宾时他总要换一件好一点的衣服,以示对外宾的尊重.领袖尚且如此,对普通人来说更要注意礼貌修养.可见礼貌绝不仅仅是一种给人看的姿态,而是实实在在的自身修养.
4、文明礼貌是与人交往的需要
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与他人接触、交往,有没有礼貌,结果大不一样.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所以能请得出来,除心意诚恳外,礼貌周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克服对讲礼貌的模糊认识
不少人对礼貌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认为讲礼貌虚伪,似乎很做作,是故意整景.二是认为讲礼貌多余,感到礼貌是套没用的东西,挺束缚人的.三是认为讲礼貌麻烦,点头哈腰,罗哩罗嗦.四是认为讲礼貌是小节,讲不讲无关大局,更不算个什么罪.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仅举个小例子,看看讲礼貌的重要性.在上海市曾经发生一起因为在公共汽车上争座位而用尼龙伞戳死人的惨案.当被告被判处十年徒刑后,他痛苦他说了这样的话:“我与被害人前世无冤,今生无仇,在事情发生前的两分钟还不认识.只因为不讲礼貌抢座位发生争吵,我竟造成了他的死亡.我对不起死者,对不起他的家属.”试想,如果双方讲点礼貌,互相谦让,这个悲剧还会发生吗?
2、懂得礼貌的内容和形式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行为和态度上.我们以礼貌语言为例,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表现了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礼貌语言要求说话和气,不要强词夺理,冷言恶语伤人;要求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尊重对方,多用商量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从日常礼貌用语的种类来说,大致可分为五种:见面语、感谢语、致谦语、告别语、招呼语.如早晨或晚间见面时,问“早晨好”或“晚上好”.平时见面互问“您好”.初次见面认识,主要一方可用“您好”,“很高兴和您认识”,被介绍的一方可用“请多帮助”,“请多指教”.分别时说“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的告别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顺风”.得到别人帮助以后应该及时说“谢谢”,“费心了”,“多亏您帮助”,“实在过意不去”.有求于别人时说“麻烦您”,“劳驾”,“请帮忙”,“拜托了”.打扰别人时说“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多包涵”.接受对方道谢或道歉时回答“别客气”,“不用谢”,“请不用放在心上”,等等.总之,要根据时间、地点、对方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和自己的关系,恰当地选择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礼貌语言是一股和煦的春风,它驱走冷酷的寒冬,带来滋润禾苗的春雨,浇开心中的友谊花朵.而说话粗俗、态度蛮横,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紧张,甚至酿成悲剧.要真正养成语言礼貌、说话文雅的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杜绝脏话、粗话、骂人话.这不难做到,一方面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另一方面,请周围的同志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坚持不懈,坏习惯是可以改掉的.二是掌握基本的文明礼貌语言.除按照《内务条令》规定的去做之外,还应重视对“您、请、谢谢”等这些基本用语的使用,长期坚持必有好处.三是克服个人情绪对自己的干扰.如高兴时说礼貌语言,不高兴时也要坚持.称呼他人,关系好时与有了磨擦一个样,更不能恶语伤人,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为不文明的语言开绿灯.四是当领导面和当同志面一个样,在私下和公开场合一个样.不能对领导彬彬有礼,对同志两眼一翻,不能在公众场合讲话文明,在私下交谈中满口脏话,低级下流.在注意礼貌语言修养的同时,还要注意礼貌行为的修养.如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经允许再进入;外出乘车时,要排队买票,排队上车,不要插队加塞;在公共场所中,不要大声喧哗和乱扔果皮等脏物;买东西按价付钱,不贪小便宜;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不给战友起绰号等等.
3、从点滴做起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养成礼貌习惯,必须时时处处注意.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养成习惯.到那时,你就会给人以一种文明感、一种高雅感、一种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