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1:51:04
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移就与通感用法例析作者:马如云转贴自:本站原

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
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

通感、移就、移用的定义、区别及联系.最好是举例说明.
移 就 与 通 感 用 法 例 析
作者:马如云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38

移就与通感是难度较大的修辞格,不透彻理解它,就不能准确把握其语言的内涵和特殊的艺术效果,就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所谓“移就”(也叫“移用”),就是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有意识地移用来描写乙事物;所谓“通感”(也叫“移觉”),就是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用到另一种感官上,使二者沟通起来.这两种修辞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单独运用,则各得其妙;综合运用,则更为生辉.现结合职高、中专语文教材对此作粗浅的例析.
一、“移就”的运用
1、“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验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鲁迅《记念列和珍君》).
“阴险”是用来形容人的品质不良,这里用来形容反动文人诬篾爱国青年的无耻谰言,深刻揭示出其手段之卑劣.
2、“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鲁迅《祝福》).
“无聊”一词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心绪,这里用来写“书房”,就把“我”当时在四叔家书房里窒息的极为无聊的情绪描写得十分突出.
3、“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浓黑”是形容“非人间社会”的极端黑暗,这里用来形容人的悲哀心情,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愤懑和对革命烈士深切怀念的感情.
4、“他的‘圣处女升天图’挂在神坛后面,那朱红与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朱自清《威尼斯》).
“流动”本指液体或气体的移动,这里用来形容这幅画静中见动的艺术美感,简直把一幅画写活了.
5、“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朱自清《威尼斯》).
“ 简截”、“不罗嗦”、“痛快”本指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物造型简洁,线条明快,没有多余的装饰,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建筑艺术的赞誉之情.
二、“通感”的运用
1、“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光与影”诉诸视觉,“和谐的旋律”、“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诉诸听觉,作者将二者巧妙地沟通起来,用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错落有致配合适当的“和谐”的音乐旋律,描绘出月光透过云缝穿过树丛而泻在荷塘中浓淡不一分布不匀,看起来匀称自如恰到好处的朦胧月色,真是妙笔生花,别有情趣.
2、“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宗璞《废墟的召唤》).
“建筑”诉诸视觉,“音乐”诉诸听觉,作者将二者自然沟通起来,用感染力极强的富有动感的音乐艺术美来形容处于静态的建筑艺术美,可谓匠心独运,发人深思.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缕缕清香”诉诸嗅觉,“渺茫歌声”诉诸听觉,作者将二者沟通起来,用若有若无断断续续轻而飘的歌声来形容随风飘散缕缕不绝淡而雅的荷香,勾画出一个令人陶醉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者倾心品味荷香,暂时排遣郁闷的淡淡愉悦之情.
4、“她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油’一般, 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我用手拍着你, 抚摩着你, 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掬你入口, 便是吻着她了”(朱自清《绿》).
作者观赏梅雨潭的水, 感受非同一般, 表现也与众不同, 通过“滑滑的”、“软”、“嫩”以及“拍着”、“抚摩”、“吻”等词语的妙用, 将视觉移至触觉, 更加形象细腻地描绘出了水的朦胧美, 表达了作者为梅雨潭的水所陶醉的情怀, 描摩如诗如画, 意境十分优美.
三、“移就”与“通感”的综合运用
1、“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朱自清《威尼斯》).
“酽”本指液汁浓厚,这里移用来形容歌声浑厚甜润,富有韵味.前者诉诸视觉,后者诉诸听觉, 二者沟通起来, 就描绘出威尼斯人爱唱夜曲,并唱得优美动听的浓烈的音乐氛围.
2、“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朱自清《威尼斯》).
“节奏”本形容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这里移用来形容建筑物色彩的浓淡强弱和位置的高低错落的情形.前者诉诸视觉,后者诉诸听觉,二者沟通起来,描绘出了圣马克方场上建筑物特有的外形美.
一些文学大师之所以在作品中爱用移就与通感的修辞格,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有利于表现作者精深博大的思想感情, 展示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勾起读者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 语言也含蓄而活泼,耐人寻味,富有文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