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只是科举名目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1:13:32
秀才、举人、进士只是科举名目吗
秀才、举人、进士只是科举名目吗
秀才、举人、进士只是科举名目吗
通常,人们把秀才、举人、进士当成科举后的一种资格和出身,这是误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秀才、举人、进士有不同的含义.秀才,本为优秀人才的通称.《管子·小匡》载:“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té,邪恶),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这里的秀才指的就是有秀异才能的人.汉代实行察举制,秀才成为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汉武帝元封四年就曾经命各州每年举秀才一人.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为“茂才”,三国后复称秀才,南北朝时最看重秀才科.唐初仍设此科,与明经、进士、俊士等科相并.至唐高宗时废止,以后仅作为一般儒生的通称.明、清两代,凡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而进入府、州、县学的,称为生员,又俗称为秀才.只有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才能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所以它是仕途的起点.举人,本意为选用人才.如《左传·鲁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汉代取仕,尚无正式的考试方法,令郡国守相荐举,所以称为举人.唐宋时乡贡入京应试,通称为举人,意思是应举的人.如白居易《把酒思闲事诗》“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即指举进士而言.到了明、清两代,才把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举行的科举考试)考取的人称为“举人”,成为考中后的一种资格和出身.《范进中举》、《阿Q正传》中的举人,就属于后者.进士,本指可以进授爵禄的人.如《礼纪·五制》说:“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隋炀帝大业年间用考试取仕,始设进士科.唐代取士由地方官举送到中央考试,唐人常称为“举进士”,意为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考试合格后称为“及第”,要在曲江池参加庆祝宴会.进士及第后称为“前进士”,并不授官司,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其后才能留进士科,经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官司.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资格和出身.举人在参加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参加会试(礼部举行的考试),取中后称为贡士,贡士经过殿试(会试后同年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录取后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习惯上将一、二、三甲统称为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