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现在报废了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3:19:26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现在报废了吧?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现在报废了吧?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现在报废了吧?所谓“列宁主义观”,就是人们对列宁主义认识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列宁主义诞生以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列宁主义观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现在报废了吧?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现在报废了吧?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现在报废了吧?
所谓“列宁主义观”,就是人们对列宁主义认识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列宁主义诞生以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列宁主义观.对待列宁主义采取完全肯定态度的苏联共产党人的传统认识.他们认为,列宁主义原理不仅适用于俄国,还适用于其他国家,夸大其国际意义.对待列宁主义采取完全否定态度的是出于意识形态斗争需要的少数敌对势力,他们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到处叫喊“马克思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死了”,“列宁主义破产了”、“共产主义破产了”等等.作为原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列宁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求教于列宁”到“重新认识列宁”再到“完全抛弃列宁主义”的转变过程,实现了从“肯定”列宁主义到“否定”列宁主义的惊险跳跃.正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转向,导致了原苏联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丧失,使前苏联改革方向发生逆转,直至出现亡党亡国这样的灾难性事件.如何认识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转变?如何认识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与前苏联解体的关系?如何确立并坚持科学的列宁主义观?这是在列宁主义影响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中国,需要面对和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教训,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事业所具有的重大现实启示意义,也就彰显出来了.?
  一、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演变历程?
  根据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往往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考察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具体生成机制,有利于从发生学意义上加深对这一价值观念的深入理解.笔者认为: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经历了一个从“求教于列宁”到“重新认识列宁”再到“完全抛弃列宁主义”的演变历程.?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最初对待列宁主义的态度还是比较谦虚的.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有一节的标题是:“向列宁求教是改革的思想源泉”.他说,“列宁的著作、列宁的社会主义理想,对我们来讲仍然是辩证的创造的思想、理论财富和政治上高瞻远瞩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而列宁的形象本身则是崇高的道德力量、渊博的精神文化和无限忠于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辉榜样”.“改革要以完全恢复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构想为前提”.1在1987年11月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十月革命与改革:革命在继续》的报告中,戈尔巴乔夫不仅肯定了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做出的社会主义选择是正确的……是劳动人民许多世纪以来为争取自由与和平、争取社会公正、反对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精神压迫而进行斗争的思想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2同时指出: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的能力进行顽强的劳动的年代,是进行尖锐和多方面斗争的年代.工业化、合作化、文化革命,巩固多民族国家,奠定苏联的国际地位,管理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新形式……那个时期,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具有历史规模和历史意义的功勋”.3?
  从1988年7月苏共召开的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开始,戈尔巴乔夫对待列宁主义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在这次会议上,戈尔巴乔夫第一次正式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进行了全面阐述.1989年11月26日,《真理报》刊载了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一文.可以说,这是戈尔巴乔夫由“求教于列宁”转变为“重新认识列宁”的主要标志.戈尔巴乔夫在该文中提出,要“思考已走过的道路,革新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确定社会主义新面貌的基本参数和苏联社会主义达到崭新状态的途径”.“改革已近5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机体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不仅是说,而且要在改革所有制关系、经济机制和政治体制,以及改变社会上的精神和道德气候等方面实际实行”.戈尔巴乔夫不仅提出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还公开宣称列宁“根本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完整纲领.可以说,这与上台初期强调的“向列宁求教是改革的思想源泉”相比,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已发生重大转向.?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上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性声明、苏共章程以及其它一系列文件.这标志着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原苏共彻底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过去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原苏共,在全部活动中“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在这次大会上,只提“创造性地发展马、恩、列的思想”,“继承摆脱了教条主义解释的马、恩、列的遗产”.同时强调“利用进步的社会思想的成果”.1991年11月,戈尔巴乔夫在出版的《八月政变》一书中更加露骨地提出,要“彻底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基于此,戈尔巴乔夫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完全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说,原苏共二十八大后,戈尔巴乔夫积极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在意识形态多元化思想指导下,使原苏联共产党逐步丧失了文化领导权,给前苏联党内、国内造成了严重困难、极端混乱和全面危机,直至发生了亡党亡国的灾难性事件.?
  二、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转向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为什么会发生从“求教于列宁”到“重新认识列宁”再到“完全抛弃列宁主义”的重大转向呢?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的.?
  考察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转向,从客观上看,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重评斯大林”运动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戈尔巴乔夫正是从肯定斯大林到否定斯大林,来完成他对列宁主义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向的.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对斯大林时期有过较为正确的评价,“以斯大林为首的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斗争中捍卫了列宁主义,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开始阶段的战略与策略,政治方针得到大多数党员和劳动者的支持”.“我们要是站在历史真实的立场上,就应既看到斯大林在争取社会主义、捍卫其成果方面的无可怀疑的贡献,也看到他和他周围的人所犯的政治错误和专横行为”.4 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原苏共中央全会上提出在前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3月前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召开会议落实中央指示,由此揭开大规模重评历史序幕.在“重评历史”运动中,关于“重评斯大林”是重点.而随着“重评斯大林”运动的深入发展,则又掀起否定列宁和列宁主义的思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以来,“公开性”、“民主性”和“多元化”推动着右翼的反社会主义势力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列宁,公开打出否定列宁主义的旗号.一时间,公开反对列宁和公开否定列宁主义的言论大量出笼.在“重评斯大林”运动中,作为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不但没能有效制止对待列宁和列宁主义的错误言行,反而认同并接受了这些做法,并促使其列宁主义观发生重大转向.?
  考察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转向,从主观上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没能正确对待列宁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因而随着改革艰巨性的凸显导致了他对待列宁主义立场的动摇.我们知道,戈尔巴乔夫一开始就是以改革者的面目走上前苏联政治舞台的.如果说,上台伊始,戈尔巴乔夫还能在改革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的话,随着他公开化、民主化、多元化为基础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化及推行,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苏共28大报告中,戈尔巴乔夫指出,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形成的,列宁主义是20世纪初形成的,现在“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应考虑“一切理论的局限性”,不能把马列主义“变成某种圣经”.但戈尔巴乔夫打着反对所谓“教条主义”的口号,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于戈尔巴乔夫没能真正认识到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工具;由于戈尔巴乔夫没能真正认识到列宁主义对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在改革中完全抛弃了列宁主义.而戈尔巴乔夫又提不出指导前苏联改革的理论,却试图以西方价值观指导苏联改革,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意识形态,这就促使其在列宁主义立场上发生重大转向.?
  三、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转向与苏联解体?
  作为1985—1991年原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苏联共产党文化领导权丧失而导致亡党亡国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当前,学术界关于前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已经取得积极的研究成果.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执行的右的错误路线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直接原因这一点,已基本为学术界所认同.在改革实践中,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转向,是戈尔巴乔夫右的错误路线生成的深层诱因.正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转向,使原苏联共产党丧失了文化领导权,导致前苏联发生了亡党亡国的灾难性事件.作为原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带头在“重评斯大林”运动中主动放弃对新闻等舆论领域的控制、支持攻击列宁和列宁主义活动.“管意识形态的,管宣传的,85%的人都被整倒了,新起来的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他们掌握了舆论工具,控制了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了思想阵地,进行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舆论导向”.5在戈尔巴乔夫支持下,1990年6月前苏联颁布了第一部《新闻法》.《新闻法》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各种组织和私人均有权办报.这就纵容了反对派报纸的大泛滥,使得以《真理报》为基石的原苏联共产党党报体系受到严重冲击,新闻界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苏联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丧失,不仅仅表现在舆论领域阵地的丢失,更表现在人们对“重评斯大林”运动中对于反对列宁和列宁主义等种种错误言论的冷淡与麻木.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败.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事关国家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社会意识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6由于苏联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失败,没能使人们真正理解和把握列宁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因而当列宁主义受到攻击、诽谤时,社会上也就没能自发地组织起对保卫列宁主义的力量.?
  戈尔巴乔夫借口现代资本主义的所谓“新变化”,否定阶级对立和科学社会主义;攻击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精神垄断”,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正是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指导下,原苏联共产党逐步丧失了文化领导权.美国前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认为,“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过程中已经逐渐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他不仅要改革苏联的经济结构,还要修改苏联制度的思想基础”.7 “苏联现在放弃的不仅斯大林主义,还有列宁主义”.8可以说,在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指导下进行的改革,非但没有把前苏联从斯大林体制下“挽救”出来,反而导致前苏联亡党亡国.其教训是惨痛的.?
  我们说,戈尔巴乔夫从“求教于列宁”到“重新认识列宁”再到“完全抛弃列宁主义”,不仅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同时,也使列宁主义在当前国际思潮中处于不利地位.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给列宁主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列宁主义又一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否定、攻击列宁主义的言论再一次甚嚣尘上.由此,不但西方国家的政论界和学术界人士开始对列宁主义进行非难和攻击,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列宁主义的故乡,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内部,也开始对列宁主义发生怀疑和否定.有人认为十月革命纯属“列宁的阴谋”、“布尔什维克的政变”,也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偶然,并由此引发了对列宁主义的歪曲和攻击.?
  四、研究戈尔巴乔夫“列宁主义观”的启示?
  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不仅导致前苏联亡党亡国,同时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其教训是深刻的.但我们知道,“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9因此,研究戈尔巴乔夫的“列宁主义观”,总结其教训,对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列宁主义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严格确定科学的列宁主义观的标准确实是一个难题.科学的列宁主义观,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深刻理解列宁主义的历史地位,真正认清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进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自觉地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一句话,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认识和对待列宁主义.科学的列宁主义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对列宁主义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就是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列宁主义,并推进其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探索俄国社会发展理论及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列宁为同时代的人和后继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10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对俄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了科学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本质,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这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说明列宁主义在其特定的历史阶段有其重大的时代意义和国际意义.可以说,从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的地位和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列宁主义的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在列宁主义影响下取得革命胜利和进行建设的中国,我们必须坚持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1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列宁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可以说,没有“讲求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就不可能提出一国社会主义胜利说,就不可能完成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就不可能制定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战略和策略,一句话,就不可能有列宁主义.正是由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始终没有离开“现实的历史”,总是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随时修改原有不合时宜的观点与结论,所以它才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或时代价值.这种实践性的理论特质与自我超越的内在品格,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可以说,“讲求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列宁主义的精神实质.坚持列宁主义,必须坚持列宁主义“讲求实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必须坚持列宁主义.毛泽东指出,“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3邓小平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14可以说,列宁主义为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和吸收列宁主义的积极成果,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可以说,列宁主义在当代最富有活力的生长点,在于他的两大构想.第一大构想是,蕴涵在列宁新经济政策学说和最后著述中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构想;第二大构想是,蕴涵在列宁自己命名的8本《哲学笔记》中的、统研究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总体构想.列宁的两大构想反映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一般规律.它适用于当前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经验,对中国当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说,显得更是珍贵.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努力吸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积极成果,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进程.?
  四、余论?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新科技革命强劲推动下,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利用其提早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优势,对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展开了全面的文化渗透.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除在经济上要追赶“先发”国家外,还面临着如何有效捍卫本国文化安全的严峻考验.?
  当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如何获取最广泛民众的精神认同,进一步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文化领导权”问题对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长远发展也就具有不言而喻的重大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新时期.对于在列宁主义影响下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中国,原苏联共产党丧失文化领导权导致亡党亡国的教训,值得警惕和深思.在列宁主义指导下,我们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完成了政治革命.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里,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能单纯通过政治斗争的形式取得全部胜利的.根据文化滞后性原理,一个社会的文化、观念的变化是不可能通过一次疾风暴雨式的政治革命来完成的,而必须经历一个艰苦的意识形态的改造工作.因此,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成为当前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在创新政党文化建设路径、努力掌握文化领导权的进程中,必须把正面引导与合理批判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把理论坚持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把先进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创新理论教育途径、形式,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知水平和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