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袁崇焕的简介不要太繁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1:07:34
关于袁崇焕的简介不要太繁琐关于袁崇焕的简介不要太繁琐关于袁崇焕的简介不要太繁琐(1548-1630),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字自如,又字元素.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

关于袁崇焕的简介不要太繁琐
关于袁崇焕的简介
不要太繁琐

关于袁崇焕的简介不要太繁琐
(1548-1630),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字自如,又字元素.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1624)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1625)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到山海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天启六年(1626)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1627)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太极所率后金大军.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同年十一月,金军避开宁远、山海关,绕道龙井关入长城,直趋北京.崇焕率军入京拒敌.同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1630)八月以“付托不效,专事欺隐.市粟、谋款、不战,遣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罪磔死.一佘姓家仆夜收其骸骨葬于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终身守墓不去.其子孙亦遵祖训世代相继守墓至今.

地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2853.htm

袁崇焕 字 元素 进士出身 天启时期在福建邵武当过知县 后被孙承宗看中当了宁远卫 成名战:宁远之战 打败天命汗 天启后期被人诬陷辞职回乡.在家赋闲几年崇祯即位又把他请回前线当了兵部尚书兼蓟辽都师在经历了京城保卫战之后崇祯中天聪汗的反间计又因和崇祯关系不和被凌迟处死,死后尸骨不祥,后被乾隆皇帝平反....

全部展开

袁崇焕 字 元素 进士出身 天启时期在福建邵武当过知县 后被孙承宗看中当了宁远卫 成名战:宁远之战 打败天命汗 天启后期被人诬陷辞职回乡.在家赋闲几年崇祯即位又把他请回前线当了兵部尚书兼蓟辽都师在经历了京城保卫战之后崇祯中天聪汗的反间计又因和崇祯关系不和被凌迟处死,死后尸骨不祥,后被乾隆皇帝平反.

收起

1548-1630),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袁崇焕 字 元素 进士出身 天启时期在福建邵武当过知县 后被孙承宗看中当了宁远卫 成名战:宁远之战 打败天命汗 天启后期被人诬陷辞职回乡.在家赋闲几年崇祯即位又把他请回前线当了兵部尚书兼蓟辽都师在经历了京城保卫战之后崇祯中天聪汗的反间计又因和崇祯关系不和被凌迟处死,死后尸骨不祥,后被乾隆皇帝平反....

全部展开

1548-1630),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袁崇焕 字 元素 进士出身 天启时期在福建邵武当过知县 后被孙承宗看中当了宁远卫 成名战:宁远之战 打败天命汗 天启后期被人诬陷辞职回乡.在家赋闲几年崇祯即位又把他请回前线当了兵部尚书兼蓟辽都师在经历了京城保卫战之后崇祯中天聪汗的反间计又因和崇祯关系不和被凌迟处死,死后尸骨不祥,后被乾隆皇帝平反.

收起

袁崇焕其人
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出关之前】
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县。为人好谈兵。夏允彝《幸存录》说其...

全部展开

袁崇焕其人
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出关之前】
崇焕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三甲第四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县。为人好谈兵。夏允彝《幸存录》说其:“崇焕少好谈兵,见人辄拜为同盟,肝肠颇热。为闽中县令,分校闱中,日呼一老兵习辽事者,与之谈兵,绝不阅卷。或问之,则曰:士子宜中者,自有命在,随意抽取可也。斯岂执事必敬者乎?”
天启二年(1622年),监察御史江日彩上疏举荐, 江日彩疏曰“今邵武令袁崇焕,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臣向过府城,扣其胸藏,虽曰清廉之令,实具登坛之才,且厚自期许,非涉漫谈。其交结可当一臂者,闻尚多人。今见觐于辇毂下。枢部召而试之,倘臣言不虚,即破格议用,委以招纳豪杰,募兵练将之寄,当必有以国家用者。” 同年,袁崇焕单骑深入辽东敌后,备陈关上形势和方略,请兵御守山海关。二月,袁崇焕被任命为兵部职方主事,同月又被破格提拔为山东按察司佥事,监军山海。(《熹宗实录》)
【请筑宁远】
天启二年(1622年)三月王在晋经略辽东,四月有驻守北山的湖广士兵溃逃,袁崇焕杀数人乃定。六月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往中前所,监参将周守廉,游击左铺,经理前屯卫事务。袁崇焕当夜出发,次日抵达前屯。夜行荆棘老虎、豹狼中,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三朝辽事实录》)。王在晋甚为倚重,题请升其为宁前兵备佥事。
王在晋当时商议在八里铺筑山海重关,袁崇焕以为不妥,力争。朝廷命大学士孙承宗亲往视察,六月二十六日,孙承宗抵山海关,驳回了山海重关之请。孙承宗召集关内外众臣公议,阎鸣泰主守觉华,袁崇焕主守宁远。孙承宗实地考察后,认为宁远乃山海天然重关,听从袁崇焕之议。
八月,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王在晋调南兵部尚书。阎鸣泰升任巡抚辽东,袁崇焕调山石道。九月,孙承宗抵关。十二月,阎鸣泰令袁崇焕审核兵数,袁崇焕私斩小校(《明史本传》,《三朝辽事实录》中记其杀二人)至军营几乎哗变。孙承宗怒其以监军专杀,袁崇焕请罪。
天启三年(1623年)春,孙承宗命袁崇焕抚哈刺慎各部,令其移出八里铺至宁远,收复二百七十里(《孙承宗年谱》)。孙承宗初令祖大寿筑宁远城,九月又令袁崇焕和满桂前往,袁崇焕定城规模,督祖大寿等建城。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竣工,逐成关外重镇。
天启四年(1624年)春,孙承宗上疏言“宁远可战可守”,又说“愿用崇焕指殚力瘁心以急公”不愿用“腰缠十万之逋臣,闭门颂经之孱胆”,帝听之。
九月,袁崇焕马世龙等携兵一万两千巡边广宁,叙劳进兵备副使,继又升至右参政。同年,袁崇焕父病故,袁崇焕两疏请辞,不许。
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遣兵分驻锦州松山杏山等城,同年,因柳河之战,孙承宗屡次遭参,请辞。十月,兵部尚书高第经略辽东。
【宁远大战】
高第上任后,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力主尽撤宁锦之兵于山海关。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给袁崇焕力拒,金启倧书曰“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袁崇焕亦力争不可,其言:“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五)。高第不听,仍令马世龙撤宁、前二城之兵。(《孙承宗年谱》),袁崇焕说“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边事小记》)高第只得尽撤锦州右屯松山杏山大小凌河等处兵马,弃粮粟尽十万余石。十二月,袁崇焕升任按察使,仍主事宁前。(《孙承宗年谱》)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十四日,后金兵渡辽河。右屯守将周守廉逃,松山等处守将左辅亦烧毁粮储庐舍而退。(《东华全录》)。袁崇焕闻之,与副将满桂,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集将士誓守宁远。令中左所都司陈兆阑和都司徐敷奏率兵入城,左辅朱梅为外援。(《三朝辽事实录》)。又传令通知前屯赵率教,山海关杨麟有宁远之溃兵皆斩。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至宁远,努尔哈赤自称率军三十万,必破此城,令袁崇焕投降。袁崇焕答曰:“来兵称三十万虚也,约有十三万。吾修治宁远决守以死岂肯降耳”(《东华录》)。后金攻城,袁崇焕等宁远守军以火器拒之,宁远通判金启倧也因点炮自燃,为国捐躯。(《大明熹宗实录•》)。
后金攻打宁远不下,分兵略觉华,岛上参将金冠等七千水兵抗击殉国,七千商民被屠杀。后金焚毁觉华岛粮料八万石,船两千只。 崔呈秀弹劾高第、杨麟,杨麟因不援削职,高第准其辞职还乡。王之臣代替高第督师辽东。(《国榷》)
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七日,复设辽东巡抚,袁崇焕为之。叙功,加袁崇焕兵部右侍郎,荫千户。袁崇焕三疏辞之,不许。
【巡抚辽东】
时值满桂赵率教交恶,袁崇焕五月上疏请调满桂,王之臣以为不妥,以满桂勇猛调其任为山海关总兵,袁崇焕认为不可,逐经抚不和。经过朝廷调停,袁崇焕和王之臣分权,袁崇焕主关外,王之臣主关内。袁崇焕认错,并复请满桂调任山海关。(《两朝从信录》)
八月努尔哈赤死,袁崇焕遣使者吊唁努尔哈赤。后金皇太极趁机遣使回复,谋求议和。袁崇焕奏报朝廷主以和缓之,以建锦州大小凌河诸城。辽东经略王之臣主张派遣使者非计,应回绝和议。王之臣奏疏:“年来奴酋求和于西虏(蒙古),而西虏不从;屈服于朝鲜,而朝鲜不受。一旦议和,彼必离心,是益敌以自孤也!近日,都官过通令处,虏鞭其背云:‘汝汉人全无脑子…… 喇嘛替他吊孝求和,反倒教别人与他为仇,我等不如也投顺罢了’”。(《两朝从信录》)。御史智铤言,督抚意见各异,恐误边事(《国榷》)。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召回王之臣,关内关外之事尽付袁崇焕便宜行事(《三朝辽事史录》)。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一面遣使与袁崇焕议和,一面出军(《三朝辽事实录》作八万,《八旗通志》无兵力数字记载,朝鲜实录称约3万)后金军渡过鸭绿江,进攻朝鲜,史称“丁卯之役”。(《东华全录》),十四日,克义州,分兵攻打毛文龙东江铁山部。毛文龙遁入云从岛(《三朝辽事实录》)。
朝鲜和毛文龙告急,朝廷命袁崇焕发兵援助,并拣轻兵捣巢,袁崇焕上疏无虚可捣。疏言“顷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即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而虎酋新并粆花,意殊区测,都令、塞令新通于奴而仇于我,万一我兵正道以东,奴暗以轻骑北出而袭我关宁,此时救人耶,抑自救耶?”,派徐琏率水兵千人援东江,令派赵率教朱梅率领九千人至三岔河牵制。而朝鲜已经和后金达和,赵率教等人兵回。
【宁锦之战】
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初八,皇太极遣使者责怪其趁机修筑不愿讲和。时锦州城已修筑完成,大小凌河尚未完工。五月十一日,皇太极率后金军过大凌河。驻大凌河城版军无城可守,退至锦州。(《东华录》)后金直抵锦州。
锦州城内总兵赵率教一面固守城池,一面派使者河后金和谈缓兵待援。皇太极书致赵率教令其降。赵率教答曰,“城可攻不可说”。十二日,后金攻打锦州城西,赵率教调兵遣将,火器齐发,后金不下,退后五里,遣人回去搬兵。(《东华录》)
同时,袁崇焕递书于赵率教,以“城中火器兵马俱备,必不能克”鼓励坚守《袁督师遗集》)。又令王喇嘛督蒙古各部扬旗于锦州各处,水师东出牵制,又令关外四城坚守不出,山海满桂祖大寿马世禄等出兵援助锦州。(《两朝从信录》)
是值满桂暂驻前屯,率领祖大寿马世禄领兵一万出援。十六日在爪篱山与后金遭遇,小规模接触战后,明死六十余人,重伤三十人,后金伤亡相当。满桂退回至宁远城外。(《两朝从信录》)。
二十五日,后金援兵至,二十八日,皇太极率军攻打宁远,和满桂马世禄野战于宁远城外,满桂身中数箭,马世禄战马亦被箭伤。后金则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等亦受创。(《东华录》),袁崇焕临城令分路进杀,后金军退(《两朝从信录》)。
同一天,赵率教从锦州城杀出,与后金留守军队大战,小胜后退回,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清太宗实录》)
二十九日,后金从宁远撤回,六月四日再攻打锦州,攻城不下,死伤众多。当夜,皇太极以天热士兵难耐为由撤兵。袁崇焕被言官以暮气难鼓为名受到弹劾而辞职。
【平台应对】
熹宗崩,崇祯即位,魏忠贤被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 崇祯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入都,十四日崇祯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袁崇焕复奏掣肘,袁崇焕奏曰“以臣之力治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嫉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岂臣谋”。(《崇祯纪事》)二十四日崇祯赐崇焕尚方宝剑,便宜行事。袁崇焕疏谢并陈方略,崇祯赠蟒玉银币,崇焕辞莽玉不受。
【二次出关】
袁崇焕出关其时,关宁两镇十三营因缺饷四月而哗变,擒辽抚毕自肃,围攻总兵朱梅推官张世荣等,兵备使郭广筹两万,贷商民五万以为饷,兵变稍解。毕自肃引罪自尽,袁崇焕抵关闻变,与郭广密谋,斩杀十五首恶,贬左良玉等四人前锋营立功,兵变方平。
八月二十一日,后金兵犯黄泥洼,袁崇焕令祖大寿却之。(《国榷》)。袁崇焕举荐王象乾抚虏,九月二十四日,崇祯召王象乾于行台,王象乾奏程西部情形疏,崇祯大喜(《国榷》),逐令其与袁崇焕共计。王象乾抵关与袁崇焕议,定每年赏银插虎汉八万壹千两(《明史》)哈刺慎三十六家亦有叛志,袁崇焕复照之边前抚之,皆听命。(《明史.本传》)
时值登抚孙国桢任免,袁崇焕请罢登抚,又辽抚毕自肃死后新抚王家桢未行,袁崇焕请罢辽抚。又合宁锦二镇为一,另总兵祖大寿驻锦州,加中军何可纲为都督代替朱梅佥事驻扎宁远。移蓟州总兵赵率教至关门。至此关内外仅设两总兵。
二年三月,朵颜(哈刺慎部)三卫大饥,请开粮于前屯之南台堡,袁崇许之。
【矫诏擅杀】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与兵部尚书王洽通书,认为毛文龙是议和的障碍,主张“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后袁崇焕于7月24日借口阅兵设计文龙。以“祖制,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人臣之罪莫大欺君,尔奏报尽欺罔,杀降人难民冒功,二当斩。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尔奏有牧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语,大逆不道,三当斩。每岁饷银数十万,不以给兵,月止散米三斗有半,侵盗军粮,四当斩。擅开马市于皮岛,私通外番,五当斩。部将数千人悉冒己姓,副将以下滥给札付千,走卒、舆夫尽金绯,六当斩。自宁远还,剽掠商船,自为盗贼,七当斩。强取民间子女,不知纪极,部下效尤,人不安室,八当斩。驱难民远窃人参,不从则饿死,岛上白骨如莽,九当斩。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于岛中,十当斩。铁山之败,丧军无算,掩败为功,十一当斩。开镇八年,不能复寸土,观望养敌,十二当斩。”十二条罪名为由,用尚方宝剑斩同样拥有尚方宝剑的一品武官毛文龙于皮岛。并请旨曰:“臣今诛文龙以肃军。诸将中有若文龙者,悉诛。臣不能成功,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同时在向朝廷的奏报中承认逾权并请求处置(“文龙大将,非臣得擅诛,谨席稿待罪。”)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帝骤闻,意殊骇,念(毛文龙)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其爪牙伏京师者,令所司捕。崇焕上言:“文龙一匹夫,不法至此,以海外易为乱也。其众合老稚四万七千,妄称十万,且民多,兵不能二万,妄设将领千。今不宜更置帅,即以继盛摄之,于计便。”帝报可。
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崇焕言:“东江一镇,牵制所必资。今定两协,马军十营,步军五,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帝颇以兵减饷增为疑,以崇焕故,特如其请。
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明末史料普遍认为杀毛文龙是与满清议和的条件之一,并将之比作秦桧杀岳飞。
“戍午,督师袁崇焕杀平辽将军总兵官左都督毛文龙于双岛。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初,崇焕于宁远捷报后,即令番僧往唁奴虏,意议和,会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胡之命,声言折冲,虑毛文龙泄其计,是身入岛诱文龙至,……命水营都司赵可怀以尚方剑斩之。”

“建虏以扼其背,甚忌之。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
——《国椎·卷九十》

“五月庚戌,袁崇焕至双岛,毛文龙进谒,慰劳甚至。戊午,矫制杀文龙。崇焕自出都门至宁远,专主款;於宁远捷后,即令番僧往清军中唁问,意欲议和。会罢归,未就。迨再出,陛见日,许上五年复辽;既而惧上责效,欲复修款议。恶文龙扰之,乃决计斩文龙……”
——《崇祯实录·卷二》

“先是降将李永芳,献策於大清主曰:兵入中国,恐文龙截后,须通书崇焕,使杀文龙,佯许还辽。大清主从之。崇焕答书密允,复以告病回籍,乃寝。至是,再任,思杀文龙,则辽可得。”
——《明季北略·卷四》

“崇焕既杀文龙,密报于清议和。清主大喜,置酒高会。”
——《明季北略·卷五》

“初,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未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遂身入岛诱文龙至……以尚方剑斩之。”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毛帅东江》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
——《石匮书后集·毛文龙列传》
“崇焕以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毛文龙以为信物。”
——《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
“一至宁远,遂为讲款计。盖自崇焕自宁远奏捷之后,即令番僧往吊东夷以讲和,以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平东夷之命,遂以平东夷自诡。虑岛帅毛文龙泄其计,遂身入岛,诱文龙斩之。”
——夏允彝(民族英雄夏完淳之父)《幸存录》
“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
——民族英雄徐石麒弘光年间所上的反对与满清议和的著名奏疏
北京满学学会会长阎崇年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了统一事权,是为了抗金大业,除掉骄横不法,抗拒议和、跋扈一方的毛文龙,对明朝是有利的,袁崇焕杀毛文龙体现了“大智、大勇”(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十万清兵绕道蒙古,十月戊寅日(12月11日)突破长城喜峰口,攻陷遵化,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正在山海关附近的袁崇焕部,于十一月辛卯日(12月24日)在后金部队抵达之前两天赶到蓟州,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皇帝给予袁崇焕组织各支勤王军的权力以方便行事。袁崇焕将赶到的各路军队部署到其他防线,率关宁军坐守蓟州,并向皇帝承诺“必不令敌越蓟西”。但皇太极在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天险蓟门关,兵逼北京。但是袁崇焕在发现被后金军越过防线后并未对后金军进行追袭,而是经另一条道路赶到北京。六天后,于十一月丁酉日(12月30日)晚袁崇焕抵达北京广渠门外,此时后金部队已经到达北京城外4天。到达后袁崇焕的防区为广渠门外。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
在广渠门防区,袁崇焕率领的关宁军多次要求入城休整,均未获得允许(勤王援军不入城城下作战是明朝规定),在面对莽古尔泰护军及2000蒙古军的攻击下,占装备及人数优势的关宁军一败再败,阵型被击穿。
而后被后金主力击败的满桂部在向关宁军防线靠拢时被关宁军弓箭部队攻击,满桂中箭,发现箭支上有袁崇焕部标识,于是告至御前,皇帝在对战争部署的重重疑虑中召见袁崇焕,要求解释,袁崇焕无言以对。于是宣布予以收押待审。而此消息传出,关宁军当即弃守防线,开始返回驻地山海关。
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老师认为:“袁崇焕受明帝付托,诚心竭力,任事封疆,于朱明社稷,可谓‘义气贯天,忠心捧日’”(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凌迟处死】
崇祯帝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崇祯三年(1630年),崇祯帝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等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石匮书》)。
世传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是一些学者则倾向于相信崇祯皇帝杀袁崇焕,并非是皇太极的反间计得逞。由于袁崇焕是囚禁半年后才被处死的,不大可能是因一时激愤误杀。事实上,擅杀毛文龙一事,就足以使崇祯皇帝决心杀之。
【翻案经过】
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翻案。《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近代则有著名保皇党人康有为、梁启超在清朝末年,为了对抗反清的革命党人宣传汉族主义,修建了袁崇焕祠堂,并找来一个叫佘静江的人守祠堂。康有为考证出佘静江是袁崇焕身边一个叫佘义士的人的十二代传人,并一直为袁崇焕守墓。梁启超则写了《袁督师传》,给了袁崇焕非常高的评价,同时认为明朝皇帝杀害袁崇焕,所以才会亡国。
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在百家讲坛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中对袁崇焕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12.袁崇焕的容貌
① 明人的记载中袁崇焕很丑,钱龙锡在崇祯三年的折子中称:“崇焕初次陛见时,臣见其容貌丑陋,退谓同官,此人恐难胜任”,这个折子是《崇祯长编》里有记载的。
② 明人张岱在《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中称:“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就是说袁崇焕个子很矮,长得像只猴子,并且性格暴躁。
③乾隆皇帝命人画了一幅袁崇焕的画像用于宣传,也就是现在大多数人见到的袁崇焕的像。这幅画中的袁崇焕脸长、肤白,具有满族人的体貌特征,被普遍质疑为乾隆皇帝参照自己的相貌所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