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冰灯作文一定要满千字啊!最好是描写齐齐哈尔冰灯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0:14:09
千字冰灯作文一定要满千字啊!最好是描写齐齐哈尔冰灯的
千字冰灯作文
一定要满千字啊!最好是描写齐齐哈尔冰灯的
千字冰灯作文一定要满千字啊!最好是描写齐齐哈尔冰灯的
过去,松嫩平原上喂马的农夫和松花江沿岸捕鱼的渔民,在冬季的夜间为了坚持生产,常制作冰灯作为照明用具.那时的冰灯,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把水倒入桶中进行冷冻,水未冻实之前把桶拿入屋中略微加热,使桶与冰坨自然分离,拔出冰坨,凿开顶心,倒出中间未冻的清水,成为中空的冰罩,将灯盏放入其间,便不会被寒风吹灭.
后来,穷苦人在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买不起灯笼又不甘寂寞,也做点冰灯摆在门前,或烫孔穿绳让孩子提着玩,用以增加节日气氛.
古代的冰灯,因为是穷苦人制作,穷苦人使用,所以又被称为穷棒子灯.宏伟在1964年初填的“往昔冰灯穷家照,陈事如烟,记忆常悬,万人血泪透竹笺.而今神州春光好,换了人间,气象万千,勿忘本饮水思源”的《采桑子·观冰灯有感》词,就对历史上的冰灯作了高度的概括.
穷棒子制作、使用的冰灯,由于难登大雅之堂,故此缺乏文字记载.进入士大夫之家后才见诸文字.第一次提到冰和灯的结合大概要数《白茅堂集》了.此书记载,清代初湖北蕲州诗人顾景星在他的《排冰箸雪中作灯》诗中描绘了在庭院里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的动人情景.到了康熙年间,“冰灯”一词正式出现,当时的山西诗人傅山还曾专门写过《冷云斋冰灯诗》.至乾隆、嘉庆之际,四川诗人张问陶写了一首诗,题名就叫《冰灯》,诗云:“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照来消热念,凿处漏寒光.影湿星沉水,神清月里霜.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萤囊.”
自那时及其后,冰灯在不少地方相继出现.乾、嘉年间,南京诗人金德荣被谪戍新疆东北部的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镇)三年,看见住在那儿的山西商人郑某 “每于岁之季冬,垒雪为冰灯”,有感于此,写下一首古风长诗《巴里坤冰灯歌》:“雪山高与天山接,上有万古不化雪.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搏为冰.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五里之内尽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元夕月轮照碧空,大千人入水精宫…….”
清朝末年,北京城里也展出过冰灯.据清人夏仁虎的《旧京琐记》记载,那时每当正月,京城里总要举办各种灯会,六部衙门里也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名为 “六部灯”.六部灯中“有冰灯,镂冰为之,飞走百态,穷工极巧”.以后每逢正月十五,什刹海冰窖的工人还用什刹海天然冰制成中空的比酒坛稍大的立体椭圆冰造型,内点蜡烛,摆在什刹海东沿义溜胡同西口的街头上,供人观赏.
清末吉林的冰灯也不逊色.据《吉林纪事诗》记载:吉林的沈钧平曾言及士大夫之家冬天“善作冰灯”…….当时人咏冰灯诗云:“玲珑剔透放光明,一片心同彻底清.仙佛镂空谁得似,美人狮象雪雕成.”
在极边戍地黑龙江,人们更是利用七月飞霜、三冬雪骤的气候条件制作冰灯.清代学者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记述了嘉庆年间齐齐哈尔冰灯的展出情况:“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此为难得.”
[编辑本段]【冰灯制作】
古代的冰灯制作,也是很讲究技巧的.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了延长展出寿命,有的还“以矾入冰”或“以矾水淋雪成冰”,使做出的冰灯“至二三月间方解”.至于制作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呈奇献巧.《国朝金陵诗征》中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记载当地的冰灯是“镂八仙、观音等象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
冰灯的制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冬季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先从松花江里造出可塑性强、抗压强度与一般材料相差无几的坚冰,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用电据破成不同规格的冰料,再用木工使用的刨子、扁铲等工具加工成冰砖或冰配件,以水为粘合剂,制造出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工艺品造型,晶莹的冰雕就这样诞生了.
正因如此,冰灯及其它灯彩吸引了许多观众.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引得“城乡士女奔集,观者如睹”.《吉林通志》记载:“十五日为元宵节……于市张灯三日,金鼓喧阗,燃冰灯,放花爆…….是日男女出游,填塞衢巷.”元宵之夜,各民族的小伙子、大姑娘,前去观灯,而对其中的老寿星冰灯格外感兴趣,边看边嘁嘁喳喳地议论着,品评着.那场面是何等的热闹啊.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饮誉华夏.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始于1963年,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于元宵佳节在兆麟公园展出,轰动全城,形成了万人空巷看冰灯的盛大场面.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感慨万千.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当时就有人即兴作词,来形容这“万人空巷,盛极一时”的今古奇观:“灯节,灯节,玉树冰灯明月.人山人海兴浓,园北园南烛红.红烛,红烛,普照万民同乐.”冰灯是黑土地的特产,是龙江人的骄傲.从盆制冰景到一年一度大规模的冰灯游园会,哈尔滨冰灯艺术日趋成熟,它的影响和辐射早已使其驰名世界,风靡海内外.1985年,勤劳智慧的冰城人民进一步挖掘冰雪热能,开发冰雪资源,以蜚声中外的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把让人畏惧的冰雪变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给冰城之冬增添了盎然的春意.以后每年的1月5日,便成为哈尔滨人民特有的地方性传统节日,北方人改变了足不出户的“猫冬”习惯,开始参加各种冰雪活动,哈尔滨之冬不再寂寞,哈尔滨的冬天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