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摘抄古诗词并作赏析,主要从写作手法上分析.100字左右.我不知该如何分析.最好给个例子.感激不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4:22:24
要求摘抄古诗词并作赏析,主要从写作手法上分析.100字左右.我不知该如何分析.最好给个例子.感激不尽!
要求摘抄古诗词并作赏析,主要从写作手法上分析.100字左右.
我不知该如何分析.最好给个例子.感激不尽!
要求摘抄古诗词并作赏析,主要从写作手法上分析.100字左右.我不知该如何分析.最好给个例子.感激不尽!
我们老师当时也是要我们从写作手法上分析~~还去网上下了好多文档还好没删掉这是我觉得比较好的2篇~~加油哦~~
高考故事鉴赏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古诗鉴赏方法
一、调整语序法
“诗词”是精练的语言沉淀,是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度浓缩,因此,古典诗词的字面形式往往是“跳跃式”的.同时,也因为古典诗词中押韵、平仄、对偶格律等的要求,所以,按字面语序理解,可能有难度.于是就应考虑是否调整一下语序,看看是否可行.现举例说明: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句按现代的语序习惯调整后应是“天上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因此,联系诗句可知诗意是:天空中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我”在前行的山路上,感受到了零星的小雨.这显然是一幅夜晚旅人图.
例(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调整语序应是“日暮何处是乡关,江上烟波使人愁”意思是“傍晚了,我的故乡在哪里?回头见江面烟霭弥漫,更使我愁绪涌上心头”这里低沉的绵绵愁思跃然纸上,更增添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要调整语序,如果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类似,就不需要作调整了.反之,尝试作一些局部调整,重新组合,其诗意就能更理想地彰显出来.
二、活用词类法
活用词类就是探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古典诗词中的词性变化情况,以便能透彻地理解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新意.
例(1)“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句连用了6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铺叙了萧瑟的景物特征.如果不从词性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就不太容易解释.因此,活用这一系列名词或名词短语后,意思就鲜明了.在冷飕飕的西风的劲吹下(名词作状语),在古道上(名词作状语)我骑着一匹瘦马慢慢前行(名词作动词).那乍小的木桥旁(名词作状语),溪水缓缓流动,(名词转动词)旁边坐落着几间稀疏的房屋.(名词转动词)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写了人(一个天涯游子),事(行进在回乡路上),景(凄凉,冷落,萧瑟),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思……
例(2)“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诗句中“酣”是形容词,有“畅饮痛快”之意,在诗中活用作动词,是“痛快地饮酒”之意.这个“酣”字,精练地刻画了“侠客”“诗仙”李白的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观其“饮”.
由此可知,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词的词性变化,能够整体感知诗词的意义,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既疏通了诗文意思,又了解了诗词中精炼的字词意义,更有助于提升了对主题的认识.
三、寻觅“诗眼”法
“诗眼”是诗词中最能提携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实际上,寻找“诗眼”对初中生而言难度颇大,但如果在疏通了全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文的写作背景,体会出诗人的情感积蓄或爆发后,也许这个“诗眼”就会自然显现于读者面前.这个“字”或“词”就成为了领起诗作结构,表现感情线索的“诗眼”了.
其诗作背景:作者贬官,于谪居途中所作.因此心境压抑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既想忠君报国而义无返顾(欲为圣明初弊事,肯将……),也对前途渺茫叹感生死未卜,思想极为复杂(云横秦岭家何在……),所有的念头均因“贬“而发.因此诗中”贬“字很明显地作为”诗眼“来张目,起到引起全诗的作用.
例(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疏通诗意后知道,作者描写了农家生活:有田园劳动情景,有农业收成的叙述,也有劳动强度的介绍.但这些情况,诗人都不感到可“惜”,只希望不违背自己辞官归隐的初衷,从另一方面说,诗人对此生活尤为珍“惜”,有觉得来之不易的意思.所以,这个“惜”理应是全篇的“诗眼”.
当然,对古典诗词的赏析,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作者无意误导读者机械地仿效学习,只希望提供一些指要,或许能给予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