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洵作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5 23:30:57
求苏洵作品.
求苏洵作品.
求苏洵作品.
苏洵简介
--------------------------------------------------------------------------------
姓名:苏洵 号老泉 字明允
性别:男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生平介绍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同时期作家
曾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
「云兴于山」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
有触者犊,再箠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朝日载升」
朝日载升,薨薨伊氓.于室有绩,于野有耕.于途有商,于边有征.天生斯民,相养以宁.嗟我何为?踽踽无营.初孰与我,今孰主我?我将往问,安所处我?
「我客至止」
我客至止,我迎于门.来升我堂,来饮我尊.羞鳖不时,詈我不勤.求我何多,请辞不能.客谓主人:唯子我然.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颜书四十韵」
任君北方来,手出《邠州碑》.为是鲁公写,遗我我不辞.鲁公实豪杰,慷慨忠义姿.忆在天宝末,变起渔阳师.猛士不敢当,儒生横义旗.感激数十郡,连衡斗羌夷.新造势尚弱,胡马力未衰.用兵竟不胜,叹息真数奇.杲兄死常山,烈士泪满颐.鲁公不死敌,天下皆熙熙.奈何不爱死,再使踏鲸鳍?公固不畏死,吾实悲当时.缅邈念高谊,惜哉我生迟.近日见异说,不知作者谁.云公本不死,此事亦已奇.〈或云公尸解.虽见杀,而实不死.〉大抵天下心,人人属公思.加以不死状,慰此苦叹悲.我欲哭公墓,莽莽不可知.爱其平生迹,往往或孑遗.此字出公手,一见减叹咨.使公不善书,笔墨纷讹痴.思其平生事,岂忍弃路岐?况此字颇怪,堂堂伟形仪.骏极有深稳,骨老成支离.点画乃应和,关连不相违.有如一人身,鼻口耳目眉.彼此异状貌,各自相结维.离离天上星,分如不相持.左右自缀会,或作斗与箕.骨严体端重,安置无欹危.篆鼎兀大腹,高屋无弱楣.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想其始下笔,庄重不自卑.虞柳岂不好,结束烦馽羁.笔法未离俗,庸手尚敢窥.自我见此字,得纸无所施.一车会百木,斤斧所易为.团团彼明月,欲画形终非.谁知忠义心,余力尚及斯.因此数幅纸,使我重叹嘻.
「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全部展开 收起 六国论,全文如下: 全部展开 六国论,全文如下: 收起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贵人识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