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1:00:54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作者简介:李国春,女,22岁,08级化学本科(1)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
作者简介:李国春,女,22 岁,08 级化学本科(1)班. 海南省少数民族地 区的中学化学教学应如何开展赏识教育 李国春 琼州学院理工学院,海南省五指山,572200 摘要:海南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占全省普通中学在校生的 32.86%.因为经济和教育发展比较落后,化学学科上的赏识教育还没有广泛展开.结合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在该地区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的办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少数民族;赏识;中学化学;开展 1 引言 海南是个多民族省分,全省18 个市县中就有9 个少数民族聚居市县和4 个杂居市县,有黎族、苗族、回族等38 个少数民族,人口约147.18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52%,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较为贫困的五指山市等中部地区,目前全省尚有 5 个国家级重点扶持市县.全省民族市县现有普通中学 18 所,在校生 19.02 万人,占全省普通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2.86%.据统计,海南省的各年级学生升学率在全国范围内比较低 [1] .因此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化学教育,为海南省的整个中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是必须的.通过结合中学化学的特点和赏识教育的潜在作用,在民族地区中学化学中普遍开展赏识教育,以期做好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化学的教学任务. 2 赏识教育 2.1 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量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并对受教育者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它是面向普遍的、全体的受教育者,每个受教育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来实现自我,体验成功.“赏识教育”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占老的教育方法 [2] . 2.2 赏识教育的作用 一方面,赏识教育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个人在化学学科的能力的正确的自我认识,在化学学习中树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另一方面,赏识教育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增添课堂的融洽氛围,有助于快乐学习.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对赞赏和支持比成年人更敏感.学生的心是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他们特别需要鼓励,需要喝彩与掌声.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大部分因为自身的学习成绩本来就比大陆学生的较低,对学习的热情不太高,对自己的环境也稍微缺乏信心和自豪感,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比其他地区的中学生更需要赞赏的力量来促使他们学好化学知识.他们最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与关心,哪怕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表扬,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 开展赏识教育 3.1 赏识的心理基础 3.1.1 教师必须具有博爱的胸怀 教师要赏识学生,要用博爱的胸怀才能发现少数民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3] .俄罗斯有句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爱孩子让你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精妙比喻:“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品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3.1.2 教师必须树立不同于流俗的人才观和个人成就观 教师要相信不同的人能成为不同的有用的人才.人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有着“中国教育战神”之称的王金战在中国卓越校长峰会的《教育思想转变与行为创新》主题演讲中,毫不留情地“炮轰”中国教育体制.他把“好学生”“坏学生”形象地比作“马”“牛”.“马和牛赛跑,牛肯定输,但这不能够证明牛的无能,而是安排这种比赛的人的无能,”王金战说,“教育者们只看到马的速度,却没有看到牛的力量.”另一方面,人的潜在能力优势是有不同表象的,需要适合的环境和条件去激发其隐藏的能力. 3.1.3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 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从工作方式上看,它是不断吸收、加工和输出知识、技能、思想的过程,要求教师有更多的献身精神.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它涉及到的是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事业,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事业心.从工作的性质上看,它是塑造人类灵魂的特殊工程,影响的是一代新人的素质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责任心.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和性质上认识它,不计较个人的辛苦与得失,不吝惜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关爱,怀有满腔热忱、执著和爱心. 3.1.4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 有的化学教师对自己的学科趣味平平,对自己教学的专业内容缺乏热情,这样一来,化学教学成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单调的教学苦劳,这样消极的教学心态是不可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的.只有对化学学科充满热爱和好奇,充满崇敬和信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美好和乐趣. 3.2 赏识的主体和对象 3.1.1 主体 赏识的主体即给予学生积极评价的实施者.对于化学学科来说,赏识主体的狭义定位就是本班任教化学学科的老师.但实际上不只有化学老师才能给少数民族的学生以良好的评价、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3.1.1.1 其他的教研者和校领导 少数民族学生处在整个学校中,班级的其他科任老师也能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支持者、激发者.学校里有一个获得了高级的荣誉的化学教学研究者,他的光辉会无形地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的看法,吸引学生们去学习化学. 3.1.1.2 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教师和领导的引领作用是必需的,而学生之间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也能成为赏识的主体,这部分学生就是汉族学生和除了被赏识的学生以外的少数民族同学们,整个班集体都可以在化学学科上给一个同学以积极的态度和评价 [4] . 3.1.1.3 学生的家庭成员 虽然因为少数民族所在地区偏远落后,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大抵对化学的了解不多,但是只要学校能让家庭成员在化学学科上以一定的了解,使家庭成员能在化学上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将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1.1.4 大学生 中学生们学生最相信的也许还是与自己最相近的人—学生.当然这些“学生”不是他们的同龄人,而是在校的大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来说,很多人还未曾知晓大学生是怎样的一群人,而大学生却是他们未来可能会成为的一类人.这样,由大学生来给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们讲述化学,他们将会最好奇地去听取.每年,大学里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下乡实习等,均是给少数民族学生们化学启发的好时机. 3.1.2 对象 赏识教育的对象就是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这里只是就论题来提出的观点,实际上,不论少数民族或者汉族学生,教师都要关注,要平等对待.赏识学生的重点在于,“欣赏”他的什么地方 [5] .值得赞扬的地方有时候是良好的成绩,有时是书写的规范工整,有时候是思维的敏捷正确,有时候是心灵的的执着刻苦,还有时候甚至是看似错误的新奇的想法. 3.3 赏识的操作 3.3.1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中学的班主任在班级生活中居于很高的地位,应充分利用班主任的权力和威望,在化学上给学生以启发 和鼓励.首先,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6] .应抛开以往“我讲你听、我设计你来做、我规定你执行”的传统教学做法,以一种平和、欣赏的心态,相信学生,了解学生,成为促动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关注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欣赏者”.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意愿.其次,创设条件,有效实施赏识教育.班主任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成功的机会.班主任要从传授者变身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饱尝独立思考带来的无限乐趣,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形成既稳定又活跃的动力机制.让态度负责而化学成绩相对在班上不是非常好的学生当化学科代表也是一个让学生找到进步机会的好办法.另外,应该多设计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设计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机会.再次,发挥号召力,营造积极学习化学的氛围.可以通过赏识教育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化学学科形成较正确的、积极的看法,引领学生对学好化学的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这样就能使学生也成为赏识的主体,大大增加了赏识带来的积极影响. 3.3.2 课堂过程的点缀 课堂的开头要根据班级的情绪状况,即时纠正.如果教师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对学生们好的方面用真诚的态度加以肯定和赞赏.也就是说,把对他们的批评和责各变成一种对他们的期待,并让他们感到自已是值得别人有所期待的人一这时候,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地听好这一节课 [7] . 课堂中的问答.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不失时机给予赞赏、表扬和鼓励,这样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释放他们的潜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把课堂上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提出问题.鼓励胆小犹豫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提出问题.课堂结束之际要总结该节课,对学生好的表现再次肯定,并提出继续发扬光大的希望. 3.3.3 女童和弱势群体更要关注 长期以来,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一直束缚着各族群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是阻碍发展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一道坎.在少数民族经济不发达地区,重男轻女的落后习俗在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仍然根深蒂固.社会和家庭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已形成的“女童、老婆、母亲”的角色模式规范女童行为,不仅限制了女童的发展空间,也导致女童深固的自卑心理 [8] .升入中学以后,女童在生理、学习、家庭负担等各方面遇到比男童更多的阻碍和挑战,更需要学习上的帮助和鼓励.所以在对待少数民族的女童时,教师更应该细心发现她们学习化学上的困难,去帮助她们解决难题;她们进步了的时候,要给予及时和适当的赞扬和奖励;多找机会让女童担当起科代表等班干职务,弥补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缺失;等等.对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当因为先天原因或者意外情况导致学习化学出现了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主动帮助,不能因为忽视和拖延而耽误了化学的学习,影响后继的学习进度. 3.3.4 大学生下乡活动如雨露 大学生也能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教育者,更可以成为影响该地区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结合山村地区的特点,大学生教学活动应该偏重以下几点:一是把化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化学知识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酒的成分,铁锈的产生和防止,食物消化中的化学变化等等,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二是教会学生以易懂的、易记的、有效的学习化学的方法,消除他们开始接触化学的抵拒、无助和惧怕的心理.三是帮助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和信心.因为大多数山区办学条件差,没有做化学实验的条件,为弥补这个缺点,大学生下乡时可以从学校带去一些实验用具和用品,给中学生们当场做实验,让他们知道化学真的很有趣,真的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3.5 给当地教师充电 要做好赏识教育,具备赏识的心理基础是必须的.但是现在,农村地区的教师根本没有足够条件去学习新的教育概念.古话说的是,“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让每个教师都乐意在民族地区教学.第二,倡导教师刻苦学习营造新的知识结构,学习好赏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业务素质.第三,发挥各师范院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拓宽农村地区培养师资的渠道,在师范类高校为各地区定向培养师资,最终提高和壮大海南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 [9] .具体的形式可以是高校派出专业教师,给中学的老师举办讲座,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等. 3.4 赏识应注意的问题 3.4.1 要有针对性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但同时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学生在哪个点上表现得好,教师就表扬哪一点,不要顾此而言它,造成学生的迷惑,也可使学生误会.同时,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来讲,不宜过分张扬,使学生为难.有时候用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字眼也就够了. 3.4.2 要与批评指正相结合 赏识教育相对于惩罚教育来说,是一种治疗和温养.但是为了使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化学能力变强,也不是一味“养护”就好的,还得需要与批评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过分的表扬和奖励,第一可能使学生产生骄傲情绪,从而变得盲目自信,而不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从而缺乏竞争意识,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第二,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疑惑心理,怀疑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讨厌教师的表扬和奖励,把表扬和奖励当作期望和压力的另一种面目.赏识与批判相结合,目的是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在享受被肯定的满足感的同时,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明辨自己该做的事情. 3.4.3 实事求是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不做过于夸张的夸奖和期望.对比较后进的学生,教师要给的是对学生实际已经表现出的、达到了的水平的赞赏,和学力有可能提高到的下一个层次的鼓励,不是空中楼阁一样的遐想.少数民族的学生从小生活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环境,在中学接触化学之前几乎没有意识到化学学科的存在,也许在家里除了酱盐油茶,饲料农药,已经没有别的物品能让他们联想到化学 [10] .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清楚这一点,不说“大话”.贴近真实,更能受到学生的信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干劲. 4 结语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奖励等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所处的地理、历史、社会环境都比较特殊,提高化学学科的教育水平比较艰难.赏识教育作为一项既古老又崭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提高学好新学科—化学—的自信和能力.赏识教育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可以赏识少数民族的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学好化学知识.另一方面,赏识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备全使“剑”的力气,把握好使用这把“剑”的方法,才能完美地舞出“剑术”,发挥赏识教育理念的最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