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21:12:02
就业难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就业难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就业难的相对性是什么意思
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对性
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不均衡性.从目前就业态势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衡量维度一般包括所学专业、学历、单位用人数量、区域人才需求数量等方面.从专业设置看,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在学科门类上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导致专业设置趋同,以往各具特色的专门学院越来越少,热门就业专业也越来越少.目前除少数工程技术专业外,其他文理专业人才需求都已经饱和或趋于饱和.同时,高校招生的“高计划性”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也标识着高校人才的产出与社会需求的不均衡性,导致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供大于求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需求的不均衡性.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但言人才培养能力过剩还不合时宜.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②,平均年需求量为660万.相对于每年全国人才需求总量而言,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与年人才需求平均数量吻合.结合前述影响因素考虑,就业难现象将更多地体现在地区差异上,即经济发达地区和就业主体区域人才饱和,而老少边穷地区人才需求仍呈“饥渴”状态.
高校人才素质与用人需求的不均衡性.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最核心、最迫切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素质型转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呈现出高校人才培养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均衡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观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从就业形势不难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仍未与时代要求同步.许多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受供求关系变化和就业竞争的“挤压”而到县域就业,或者到边远地区就业.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国家在高校设置上,十分注重高校的地区分布.目前在我国地市级区域城市乃至某些县域城市都设立了高等学校,其目的在于缓解地市级以下区域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但从现实看,这些高校的作用还没有明显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