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何为.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3、何为理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2:24:37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何为.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3、何为理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何为.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3、何为理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何为.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3、何为理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爱祖国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还有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灿烂的文化,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以国家的利益为主,个人利益为次,不过现在有很多的人到忘记这一点了,不过比起以前可好多了.
一、弘扬民族自尊、自信和增强的精神
二、维护民族团结、
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祖国统一
还有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2、何为.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讲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人的行为举止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去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会看到种种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骑车撞倒人后扬长而去,乘车争先恐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如此等等,都是不讲文明礼貌的表现,必须认真克服.
文明礼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很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明礼貌的要求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例如,中华民族历来有好客的传统,“有客上门,当降阶而迎”,但是现代社会探亲访友不仅要轻声敲门,而且需提前通过电话等形式预约.另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与外国友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必须了解、掌握对方的风俗习惯,尊重对方的礼仪.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具体来说应做到:一是“我为人人”.每个人都应该从乘车让座、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二是“遇难相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他人发生不幸、出现困难时,热情帮助,为其分忧解难.三是“见危相救”.比如,在遇到歹徒行凶时,遇到有人恃强凌弱时,遇到意外险情等危急情况时,每个公民都应该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弘扬正气.近年来,我市先后涌现了秦炳奎、张东京、左宝忠、盛晓虹等一批见义勇为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四是热心公益.社会公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要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多献一点爱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如赈灾救荒、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等等,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3、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它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证.对待公共财物是爱护、保护,还是浪费、破坏,是一个公民有没有社会主义道德的反映.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一要爱护本单位的公物,做到公私分明,不占用公家的财物,不化公为私.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不爱护机器、设备;有些人在家里千方百计节约用电、用水,在单位却对“长明灯”、“长流水”满不在乎,视而不见;有些人甚至化公为私,随意占用公家财物,并认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二要爱护公共设施,如电话亭、路灯及有关通信线路、交通设施等,还要包括保护文物古迹,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有些人不注意爱护公共设施,我们遗憾地看到:街头的公益广告牌被故意损坏,宣传橱窗的玻璃被人为破坏,市区新公园内设置的几只“梅花鹿”、“小山羊”有的已经成了“残废”;一些人就是喜欢在公园、文物古迹等地“信手题词”;有的人甚至把公共设施视为“发财致富的源泉”,恶意偷盗窨井盖,导致夜间行人受伤致残.三要敢于同侵占、损害、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有些人经常抱怨公用设施差,但是对随意破坏、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见而不问.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同侵占、损害、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关心和爱护公共财物.
4、保护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黄河的长时间断流,沙尘暴的频频发生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保护环境,首先要增强环保意识.有些人认为,现在是初级阶段,首先要把经济搞上去,环境治理以后再说.岂不知环境问题已成为我们发展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况且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远远超过前几年污染企业所产生的“效益”.据有关部门测算,治理太湖至少需要投入2000亿,利害关系可想而知.但是,仍有少数人认为:天空那么大,放点烟气算什么;江河这么多,排点污水算什么;天地这么广阔,有点噪音算什么.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其次,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养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如自觉节约能源,反对浪费,不乱倒垃圾、污水,不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等.此外,还应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保护绿化成果.
5、遵纪守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纪律观念、法制意识强不强,体现着他的精神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护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遵纪守法,首先要知法.随着“三五”、“四五”普法活动的不断深入,市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因为对法律的无知,为了一些不足道的小事,恶语相向,拔拳斗殴,伤害对方,甚至闹出了人命案子,成为终身憾事.这种惨痛的教训屡见不鲜.所以,每个公民都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制意识.首先要学习与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搞清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其次要守法.有少数人认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竞争,因此,有的人就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盗用他人专利或商标权,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有的甚至制造、销售淫秽音像制品.实质上,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更是法制经济,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第三要护法.有些人仍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违法犯罪行为没有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时,就认为“与己无关”、不必去管“闲事”.如果人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安危,见恶不斗、见凶躲避,甚至目睹有人同犯罪分子搏斗时也不去相助,出现使“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情况,就会使邪气上升,使社会不得安宁.今天流氓侮辱了过路妇女,大家不过问,明天说不定就会降临到你的家人头上;今天小偷扒窃别人的钱包,大家不制止,明天说不定那只罪恶的黑手就会伸进你的口袋.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敢于扶正祛邪,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努力为他人、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何为理想?
理想□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人所设定,指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存在是现在式的,而理想是属于未来式的,或过去的,范畴很广,可以指特定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理念,所谓理想的事物,是以人对现在的认识为参照的.
□理想和存在并不冲突,理想包括现在存在和过去的所有事物,没办法否定其存在.但理想都是以人为主体,离开人的理想,暂时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共产主义理想, 理想生活方式, 人生的理想, 理想的社会制度
◇关于理想的有关论述: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有可能实现的想象.理想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但是,并不是任何想象都是理想.
理想既不同于幻想,也不同于空想[/url]和妄想.理想是一种正确的想象,具有不同于幻想、空想和妄想的突出特点.
第一,理想具有客观必然性.理想的客观必然性就是理想作为一种想象,正确的反映客观实际,正确的反映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合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理想具有社会性.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理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理想的社会性是指理想不是离开社会的孤立的个人的随意想象,而是由社会制约和决定的想象.
第三,理想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人们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决定,人们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必然具有阶级的烙印.各阶级统一的理想是不存在的.
◇理想的种类: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理想是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第一,按照理想所属的人的范围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群体理想.个人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想象.群体理想是一定群体的人们的共同理想.例如,政党的理想、团体的理想等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就是全中国人民这个群体的理想.
第二,按照理想的奋斗时间的长短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长远理想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例如,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远理想.近期理想是在较近的时期内就能够实现的理想.
第四,按照理想的内容来划分,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素质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社会理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科学文化制度、社会面貌等等的预见和设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性质以及在职业上达到的程度的追求和向往.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包括对于吃、穿、住等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包括对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还包括对婚姻、家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素质理想是人们作人的目标,是作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追求和向往.在以上的几种理想之中,社会理想是其它理想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在设计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活和作人的时候,总是以未来的社会为前提和基础的.
◇理想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集中表现.人们的政治立场有先进与反动,世界观有科学与不科学,人生观有崇高与卑下.因此,人们的理想也有先进与反动、崇高与卑下之分.先进的、崇高的理想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理想.否则,就是反动的、卑下的理想.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作者系武汉市社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