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天大雨过后晚上室内蚊子很少尽快,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3:45:47
为什么夏天大雨过后晚上室内蚊子很少尽快,谢谢
为什么夏天大雨过后晚上室内蚊子很少
尽快,谢谢
为什么夏天大雨过后晚上室内蚊子很少尽快,谢谢
因为蚊子都在室外,蚊子喜欢潮湿的环境
天气闷热和下雨前蚊子特别多,这与蚊子的生活习性有关.蚊子与其他昆虫都有趋化性现象,即对某些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趋向和忌避的反应.此外,蚊子还喜爱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活动.它凭借眼睛和头上的触角以及三对足上灵敏的传感器,对人身上温暖潮湿的气味、呼出的二氧化碳、所挥发的汗味和其它分泌物,都能作为“气味语言”接收.在天气闷热或下雨前,空气中湿度大,光线弱,人的皮肤分泌出的物质因闷热不能迅速挥发掉,这些条件对蚊虫都有诱集作用,它能“顺风”闻及而来.因此在下雨前和天气闷热时,人们感到蚊子特别多.
一般蚊子每年4月开始出现 至8月中下旬达到活动高峰秋天气候变冷温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 蚊子就会停止繁殖 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天激醒后又出来害人 最适宜蚊子的温度是30℃左右 太高了它们也受不了蚊子的生存繁殖环境必须有水因此地面积水、洼地浅坑、污水、臭水沟、容器存水、花盆积水、下水道、地沟...有水的盆盆罐罐等物品都是蚊子栖身之地.家庭中有存水的瓶瓶罐罐、天井、雨棚、下水管道、地漏等处 都有可能养蚊子 成为蚊子繁殖处.
气温降了&下雨蚊子都躲起来了
交配繁殖,蚊子属于变态发育,在水里面产卵。这时候母蚊子比较猖獗,需要吸食血液才能受孕产卵,
淹死了,过两天又有新的孵出来~
蚊子属四害之一。其平均寿命不长,雌性为3-100天,雄性为10-20天。
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雄蚊口器退化,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
蚊子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者的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
全部展开
蚊子属四害之一。其平均寿命不长,雌性为3-100天,雄性为10-20天。
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雄蚊口器退化,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
蚊子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它使血液更容易汇流到被叮咬处。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者的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实上应该说被蚊子“刺”到了。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用6枝针状的构造刺进人的皮肤,这些短针就是蚊子摄食用口器的中心。这些短针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蚊子还会放出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来防止血液凝结,这样它就能够安稳地饱餐—番。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但是,痒的感觉并不是因为短针刺人或唾液里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我们会觉得痒,是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在这时会释出一种称为组织胺的蛋白质,用以对抗外来物质,而这个免疫反应引发了叮咬部位的过敏反应。当血液流向叮咬处以加速组织复原时,组织胺会造成叮咬处周围组织的肿胀,此种过敏反应的强度因人而异,有的人对蚊子咬的过敏反应比较严重。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每只雌蚊子一生产卵总数约为1000-3000个,它们一般把卵子产于水面,两天后孵化成为水生的幼虫——孑孓(jiéjué)。孑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它们经历4次脱皮后才成长为蛹,漂浮在水面上,最终蛹表皮破裂,幼蚊诞生。
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虫期5-7天,蛹2-3天,成虫羽化至吸血产卵3-7天,整个世代1-2周左右。
蚊子的形态与结构
1.成虫外部形态 蚊是小型昆虫,体长约 1.6 ~ 12.6mm 。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 3 部分。
⑴ 头部:
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角各 1 对,喙 1 支。触角( Antnna )有 15 节:第一节称柄节( Scape ),第二节称梗节( Torus ),第三节以后各节均细长称鞭节( Flagellum )。各鞭节轮生一圈毛,雌蚊的轮毛短而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是短毛,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产生反应,对二氧化碳、乳酸等化合物和湿度尤其敏感,起寻找吸血对象作用的是短毛,而不是复眼。
⑵ 胸部:
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足 1 对,中胸有翅 1 对,后胸有 1 对平衡棒,中胸、后胸各有气门 1 对。中胸特别发达,其背板几乎占据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库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叶状,缘毛在凸叶上,按蚊的小盾片后缘呈弧形,缘毛分布均匀。蚊翅窄长,膜质。翅脉简单,纵脉( V ) 2 . 4 . 5 各分两支(图 20 - 2 ),其余纵脉均不分支。翅脉上覆盖鳞片,翅的后缘有较长的鳞片,称翅繸。翅鳞可形成麻点、斑点或条纹,在按蚊的分类方面是一重要依据。蚊足细长,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鳞片形成的黑白斑点和环纹,为蚊种分类特征之一。
⑶ 腹部:
分 11 节,第一节不易查见; 2~8 节明显可见,有的蚊种在其背面具有由淡色鳞片组成的淡色横带、纵条或斑;最末 3 节变为外生殖器。雌蚊腹部末端有尾须一对,雄蚊则为钳状的抱器,构造复杂,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2.口器(喙)结构 蚊喙为刺吸式口器 , 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构造。由上内唇(上唇咽)、舌各 1 个,上、下颚各 1 对,共同组成细长的针状结构,包藏在鞘状下唇之内。上内唇细长,腹面凹陷构成食物管的内壁,舌位于上内唇之下,和上颚共同把开放的底面封闭起来,组成食管,以吸取血液。舌的中央有一条唾液管。上颚末端较宽如刀状,其内侧具细锯齿,是蚊吸血时首先用以切割皮肤的工具。下颚末端较窄呈细刀状,其末端具有粗锯齿,是随着皮肤切开以后,起锯刺皮肤的功用。下唇的表面被覆鳞片,多呈暗色,其末端裂为二片,称唇瓣( Labellae )。当雌蚊吸血时,针状结构刺入皮肤,而唇瓣在皮肤外挟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则向后弯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护与支持刺吸器的作用。但雄蚊的上、下颚已退化或几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肤,因而不适于吸血。在喙的两旁有触须(下颚须) 1 对,为下颚的附肢。按蚊的雌、雄蚊触须与喙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