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变化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革”时期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5:12:16
凤阳变化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革”时期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凤阳变化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凤阳变化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革”时期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
凤阳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革”时期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1)凤阳出现材料一得那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花鼓词创作的时间最早大概是哪一年?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凤阳敲响的“改革鼓点”对全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凤阳变化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革”时期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
(1)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也上不去.
(2)不早于1978年应为材料二中提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