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南北朝唐时期的社会现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6:25:59
晋末南北朝唐时期的社会现状晋末南北朝唐时期的社会现状晋末南北朝唐时期的社会现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非常动乱时的时期,许多国家兴起和灭亡,人民的生活饱受战火,被称为“五胡十六国”.在隋朝的时候,隋文帝统一

晋末南北朝唐时期的社会现状
晋末南北朝唐时期的社会现状

晋末南北朝唐时期的社会现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非常动乱时的时期,许多国家兴起和灭亡,人民的生活饱受战火,被称为“五胡十六国”.在隋朝的时候,隋文帝统一了各国,唐朝又将隋朝灭亡.
以下是比较全面的资料
魏晋南北朝
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实际中国经过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死亡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因为汉人已没有力气在作战了,强壮的青年大概大多战死,剩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妇.没有能力阻止异族的入侵.眼看着中原沃土被外人占据.据《晋书》记载,塞外内附有三十万人,入塞匈奴有数十万人,羯族和其它进入中原大地的十九种种族有一百多万人.而这些只是有记载的.南北朝时期,更是各种蛮族大批的进入中原,人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北方少数民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的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符健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圭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 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有一较短时间的统一外,全国基本上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这一时期,由于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实现统一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中国各阶层各族人民的迫切要求.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汉魏之际,曹操崛起于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采取的政治措施皆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节,从而影响了整个时代.在思想理论上,体现道法结合的刑名之学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魏晋之际,道法的结合逐渐趋于破裂,以道家思想为骨架的玄学思潮开始扬弃魏晋早期的名法思想,转而批评儒法之士.这样,魏初在道法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玄学进一步得到强化.
西晋后期,玄学思潮同极端发展,至此,玄学所主张的放达,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对封建政权构成破坏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学内部及儒家学者的不满,从而掀起对道家和玄学的批判思潮.
东晋时期,佛教的流行,特别是般若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道家、玄学的思想、语言及方法,故出现玄佛合流的趋向.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家学者,除继续批判道家、玄学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义和人文传统批评佛教.他们站在维护儒家名教的立场上,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但都缺乏足够的理论系统和创造性.
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尽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趋于复杂化,但儒学不但没有中断,相反,却有较大发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学说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脱去了由于两汉造神运动所添加的神秘成分和神学外衣,开始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晋南北朝的学术思潮和玄学思潮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改革、发展和补充儒学的愿望.他们不满意把儒学凝固化、教条化和神学化,故提出有无、体用、本末等哲学概念来论证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们虽然倡导玄学,实际上却在玄谈中不断渗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于老庄,名教符合自然.此时期虽然出现儒佛之争,但由于儒学与政权结合,使儒不始终处于正统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法伦理作认同,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
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它是一个朝代名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
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最后统一全国的隋朝.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操父子、刘备父子及孙权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于公元265年,共历五帝、46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曰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于建业,史称孙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公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帝、59年.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后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公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公元439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国,包括.运、
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羯族石氏)、前秦(氏族付氏)、后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后燕(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后凉 (氏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时诸国彼此混战,仅有前秦苻坚时,曾经一度统一北方,但为时不久.
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
强盛时统治区域有今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当中疆域最大者,后来河南、淮北渐为北魏所夺.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
统治区域有今长江抭域和珠江流域各省,东昏侯时国内大乱,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梁武帝时国力颇盛,统治区域有今长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汉中.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统治区域有今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当中版图最小者,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鲜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国时代为代国,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曰魏,史称北魏,或称后魏、拓跋魏、元魏.
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
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
北魏国力颇强盛,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进行一连串的汉化运动,但因种种因素,却造成汉化与反汉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引起「六镇之乱」,瓦解了北魏王朝.
公元534年分裂 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珪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常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
统治区域有原北魏领土洛阳以东的地区.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统治区域有今原北魏领土洛阳以西的地区及益州、襄阳等地.公元557年 宇文觉(子文泰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统治区域相当于东魏领土.公元557年 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禹文泰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
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并继续攻取江北、淮南,统治区域扩大到长江北岸.公元581年隋所代,共历五帝、25年.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夺称帝,国号曰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到新疆东部,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大漠,东至辽河.
隋朝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
强盛的时代之一.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大隋共传位三代天子: 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这个朝代也是日本对中国称臣朝贡的朝代之一.
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先以长安为都,后来又新建大兴城为京师、以洛阳为陪都,实行东西两京制:西京长安、东京洛阳.589年,挥戈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天子世袭表
大隋高祖文皇帝 隋文帝 杨坚 (581-605) 年号:开皇、仁寿
大隋世祖明皇帝 隋炀帝 杨广 (604-617) 年号:大业
大隋世宗恭皇帝 隋恭帝 杨侑 (617-618) 年号:义宁
唐朝
http://baike.baidu.com/view/6527.htm

民族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
经济:
1.江南经济的发展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3.手工业的发展
4.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化:
1.科学技术
2.道教与佛教
3。唯物论思想家
4.文学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