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与东夏 哪个早 还有介绍一下 .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9:54:57
西夏与东夏 哪个早 还有介绍一下 .
西夏与东夏
哪个早 还有介绍一下 .
西夏与东夏 哪个早 还有介绍一下 .
东夏
史书中很少提到东夏这么一个女真族政权的存在,作为一个国家实体,于金朝衰亡之际,为求女真的复兴,脱而自立,存在了七十余年,领土包括吉林、黑龙江两省大部,曾与蒙古共享高丽的纳供,称雄于辽东地区.国号初名大真,后为东夏,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
据《高丽史》记载,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东夏的兵马入境侵扰.1257年,入登州的一次多至三千余骑,1258年还出舟师围攻高城县的松岛.直至蒙古出面干预,才停止.元世祖即位后,开始逐步加强对东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曾设立过东京、开元、恤品、合懒、婆速等路宣抚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设海西辽东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懒两路是东夏的领地,海西当谓包括东夏在内,可见已一律与国内地区统治管辖.至1287年后,似不再有“东真”、“东夏”之名,想东夏藩国当撤于前.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
由上可见 东夏稍晚 但两个并存过
哥们你盗墓笔记看多了吧
东夏王朝的史料很少
大体存在于金亡到元中叶
立国100多年 女真族二人建立的
西夏1038——1227 早于金亡
所以西夏早 东夏晚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公元1038年至1227年)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 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建国时便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
全部展开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公元1038年至1227年)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 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建国时便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胜后又开始对西夏的进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时已死,但密不发丧,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遗嘱被杀,党项族也被灭族。西夏灭亡。
东夏(公元1217年-公元1283年)
东夏(公元1217年-公元1283年)又称“大真国”、“东真国”。金末,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叛金后建立的地方政权。蒲鲜万奴于1215年(金宣宗贞佑三年)建都于南京(今吉林省龙井市郊城子山山城;另一说双城子,即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自称天王,建元天泰,国号大真。其疆域东到日本海,西北至松花江与嫩江汇合的大曲折处,北至松花江北岸,南达今朝鲜咸兴一带,包括金朝的耶懒、合懒、恤品、胡里改诸路。东夏国将其统治区域划为三路,即海兰江流域的南京路,绥芬河流域的恤品路,牡丹江流域的开元路,在基层沿袭金朝军政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在各地建立猛安、谋克统辖地方。典章制度与金朝基本相同。史称东夏政权。由于蒙古军队与金朝在辽海地区对峙,给东夏国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之得以延续存在18年。1233年(金天兴二年)为蒙古军所灭。
收起
西夏建国的时期早,在1038年,东夏是在1215年
东夏
史书中很少提到东夏这么一个女真族政权的存在,作为一个国家实体,于金朝衰亡之际,为求女真的复兴,脱而自立,存在了七十余年,领土包括吉林、黑龙江两省大部,曾与蒙古共享高丽的纳供,称雄于辽东地区。国号初名大真,后为东夏,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
据《高丽史》记载,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东夏的兵马入境侵扰。1257年...
全部展开
西夏建国的时期早,在1038年,东夏是在1215年
东夏
史书中很少提到东夏这么一个女真族政权的存在,作为一个国家实体,于金朝衰亡之际,为求女真的复兴,脱而自立,存在了七十余年,领土包括吉林、黑龙江两省大部,曾与蒙古共享高丽的纳供,称雄于辽东地区。国号初名大真,后为东夏,朝鲜史籍称之为东真。
据《高丽史》记载,自1249年至1259年,每年都有东夏的兵马入境侵扰。1257年,入登州的一次多至三千余骑,1258年还出舟师围攻高城县的松岛。直至蒙古出面干预,才停止。元世祖即位后,开始逐步加强对东夏的控制。至元三年(1266)二月,曾设立过东京、开元、恤品、合懒、婆速等路宣抚司。至元二十年(1283)五月,又增设海西辽东提刑按察司。恤品、合懒两路是东夏的领地,海西当谓包括东夏在内,可见已一律与国内地区统治管辖。至1287年后,似不再有“东真”、“东夏”之名,想东夏藩国当撤于前。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
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分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实施依辽和宋、用兵吐蕃与回鹘的战略,向西发展占领西凉府(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北)、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等州,控制了河西走廊,为李元昊的称帝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李元昊继位,不再接受封号,废除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号“兀卒”(青天子)。随后,李元昊实行变发式、定服饰、造文字、简礼仪、立官制等一系列改革,并升兴州为兴庆府,扩建宫城,准备建国称帝。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他开始不断向宋发动攻势,在府州(今山西府谷)、环州(今甘肃环县)、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击败宋军。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盛时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夏共历十帝,前后一百九十年。与辽、北宋及金、南宋先后鼎立。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分为十队,每队三百人,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西夏的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
党项族原来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通过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到西夏建国时,农业生产已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西夏建国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并亲自主持修筑了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以后,兴庆府、灵州一带,一直是西夏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西夏统治者也较重视畜牧业生产。国家专门设立群牧司负责畜牧业的管理。西夏的畜牧地区主要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带,牧养的牲畜以羊、马、驼、牛为主,还有驴、骡、猪等。由于农、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夏的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党项族是同时期接受汉文化较多的一个民族。可以说,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西夏于末帝宝义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