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三教如何同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6:24:53
儒、佛、道三教如何同一
儒、佛、道三教如何同一
儒、佛、道三教如何同一
张三丰年幼时教他学习道教经书的启蒙老师是碧落宫的白云禅老张云庵.中年时与他论玄谈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老年时终南山传播秘诀,使他得道的是火龙真人.这样,不仅自己出自低微,而且所跟随的这三位道士也皆不见于经传,在社会上影响很小,收不到惊世骇俗的效果.于是,张三丰在自称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的后裔的同时,还自称师承华山睡仙陈抟老祖.他在《蛰龙吟》最后几句道:“天将睡法传图南,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半仙.”他又在《太极炼丹秘诀》中称陈抟为“希夷老祖”,称火龙先生为“吾师”,并宣称,火龙之所以没有名气,是因为他轻视浮名,所以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仅仅给后人遗留一首绝句便离开了人间.其绝句云:“道号偶同郑火龙,姓名隐在太虚中.自从度得三丰后,归到蓬莱弱水东.”后来,崇奉张三丰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将三丰派归为以陈抟为代表的隐仙派,并排列其师承统序为:“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事实上,陈抟是否有火龙这个弟子,还大有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张三丰确实继承了陈抟以来道教宗师的三教同一学说和内丹炼养思想. 诚然,自唐以来三教合流已是一股强大的潮流,但三教的彼此攻伐却从未停止过.元朝时有儒士论及三教,说佛是黄金,仙是白玉,儒是粮食,指出金玉虽贵,但有它无多,无它不少,而社会不可一日无粮.这个视佛、道如金玉的比喻背后隐藏着对佛、道的贬斥.张三丰倡三教同一之说,实际上是为道教辩护,替“邪道”开脱.他只承认有正邪之别,否认有三教之分,所谓三教不过是创始人不同而已.他说,儒、佛、道都讲道,它们的社会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同孔子一样,老子所传的也是“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儒家修养人道,仙家修炼仙道.张三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强调无论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他巧妙地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道德学说牵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这些说法较之于先前的道教宗师可谓别具一格.张三丰还别出心裁地给儒家倡导的仁义与道家炼丹的铅汞画等号,称“仙家铅汞即仁义的种子”.在他那里,阴阳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和人体五经的肝肺心脾肾是一一对应的.他在《五德篇》中说:“仁属木也,肝也;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所以说“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这种观点的奇妙是空前的,其比附也是绝后的,没有多少科学价值和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