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02:04:34
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
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
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
“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苏轼对韩愈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苏轼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后来,由于古文运动成功,散文得到发扬光大,便取代了骈文地位.而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散文系统因之建立,成为后人不可动摇的典范.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出自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
“八代”即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隋、唐.
韩愈与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韩愈提出:“志乎古道”(《题欧阳生哀辞后》);柳宗元提出:“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两人所说的“道”,内涵并不完全一致.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强调的是正统的儒家孔孟之道,而柳宗元作为改革家,强调的是“辅时及物之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二是主张文体革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韩愈提出“非三代秦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柳宗元提出“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如汉之西京”(《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他们提倡复古的目的在于创新.2.重视“文”的作用.柳宗元提出“言而不文则泥”(《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唯古于词必己出”(《樊绍述墓志铭》),提倡语言独创,文从字顺,使其所提倡的古文对先秦两汉文章既有继承又有区别.3.对作家创作的要求.强调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提高自己的修养.韩愈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要求以气势驾驭言辞.又提出“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同上).柳宗元也要求作家“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