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反复出现的“志”应该怎样理解?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这个志究竟怎样理解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21:33:01
黄帝内经里反复出现的“志”应该怎样理解?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这个志究竟怎样理解呢?黄帝内经里反复出现的“志”应该怎样理解?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

黄帝内经里反复出现的“志”应该怎样理解?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这个志究竟怎样理解呢?
黄帝内经里反复出现的“志”应该怎样理解?
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这个志究竟怎样理解呢?

黄帝内经里反复出现的“志”应该怎样理解?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这个志究竟怎样理解呢?
春三月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古人很有意思,不像现代人简单地说个“春天”就完了,他们心目中的春天是个过程,有春一月、春二月、春三月,表示“阳”的生发积累过程,而这个生发能力又是由上一个冬天对“精”的聚积而来的.
层层递进.
以使志生,志就是肾的神,是肾精足的外现,“以使志生”就是使得肾的精气一点点地生发起来.
你这里应该是: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告诉你一层层下去,如果春天没保养好,到夏天就要生病罗!
同理,秋、冬一样.
中国古代强调春天是不可以起任何杀心的,你只要在春天攀折了一枝花,秋天就少收一颗果,所以春天就不可以有一点杀心.万物都在春天生长,你就让它去生长.在春天,人体内的气机也在生长,你不要压抑它.如果你压抑它就会得病,这就叫生而勿杀.
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一年四季养的是不同的气.春天是生机起来的那个气,所以春天才叫养生.《黄帝内经》讲养生都是在养东方,是慢慢生发起来的一个象,“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如果不这样去养生,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也许现在看不出伤了它以后的结果会怎样,但如果伤了春天的生发之机,“则夏为寒变”,到了夏天就能看出结果.比如在夏天就会腹泻,甚至是心脏都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东方为木,木生火,木如果没有生发好,夏天这个火就不是旺火,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是不旺的.
《黄帝内经》并不是告诉你怎么治病,而是告诉你怎么生活.好好地吃饭,好好地睡觉,这样才不会得病.其实,医道的原理就在这里.
《黄帝内经》中讲的春天,不是单纯的春天的概念.春天只是一个比喻,比喻人生命的初始,比喻万事万物的开端,比喻人的青春……所有事物的开端都可以从春三月开始.
理解一些东西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的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