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流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3 04:30:23
长江的流域长江的流域长江的流域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中国的青、藏、川、滇、渝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区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6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亿,流域内有丰富的资源资源

长江的流域
长江的流域

长江的流域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中国的青、藏、川、滇、渝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区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6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亿,流域内有丰富的资源资源.
地理位置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全长6211.31公里.不过人们习惯性的称为6300公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资源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
1)水运资源
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长江干支流航道与京杭运河共同组成我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其中干流通航里程2713公里,上起四川宜宾,下至长江口(云南维西至宜宾825公里河段尚可分段通航).支流航道700余条,主要支航50余条,以下游之太湖水系最为发达.干支流水运中心为重庆、武汉、长沙、南昌、芜湖和上海等6大港口.与世界各国比,长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
2)农业资源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积温高,农作物生长期长,许多地区雨热同季,农业生产的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流域有耕地2460多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农业生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40%,粮食产量也占全国的40%,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油菜籽、芝麻、蚕丝、麻类、茶叶、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全国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地区和太湖地区都是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所以,长江流域不愧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长江流域西部虽为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但草场辽阔,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牧草生长,牧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藏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马.而长江中下游则农业发达,养殖业兴旺,四川、湖南、江苏是全国生猪拥有量最多的省份,四川、上海、湖南每公顷耕地载有生猪量为全国最高的地区,四川的黄牛、水牛等大家畜拥有量居全国之冠.所以说,长江流域又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3)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主要林区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仅次于东北林区;经济林则居全国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树、柑桔、竹林等最为著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在我国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缳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4)淡水鱼资源
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可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现有水面约1.3亿亩,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1/2,其中可供养殖的约5000万亩.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为全国淡水鱼种的39%,其中鲤科占半数以上,主要经济鱼类60多种.产区主要在中下游水域,目前渔业以淡水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不高.
5)矿产资源
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各类矿产中储量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萤石、芒硝、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天然气等.全国11个大型锰矿、8大铜矿,长江流域分别占有5处、3处;湖南、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湖北的磷矿,均居全国之首.流域内煤矿储量少,仅占全国的7.7%,主要集中于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盘水煤矿居全国第三位.
6)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幅员广大,历史悠久,景观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昆明、成都、重庆、汉中、南京、杨州、镇江、苏州、江陵、武汉、上海、杭州、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九华山、黄山、庐山、太湖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资料大体截至2007年底)
地形地貌
长江流域的地形:多级阶梯地形.流经山地、平原、高原和盆地(支流).
气候特点
气温
【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
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
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湘、赣南部至南岭以北地区达18℃以上,为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汉江中下游在16℃附近;汉江上游地区为14℃左右;四川盆地为闭合高温中心区,大部分地区在16~18℃之间;重庆至万县地区达18℃以上;云贵高原地区西部高温中心达20℃左右,东部低温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别极大;金沙江地区高温中心在巴塘附近,年平均气温达12℃,低温中心在埋塘至稻城之间,平均气温仅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布.
【逐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变化的中间月份.
【1月】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 4~6℃,湘、赣南部为 6~7℃,江北地区在4℃以下.四川盆地在6℃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普遍在6℃以上,中心最高达15℃左右,东部在4℃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0℃左右,东部地区为-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北部气温平均在-16℃以下.
【4月】中下游大部地区在16~18℃:之间,江北及长江三角洲为14~15℃,南岭北部达18℃以上.四川盆地在18℃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高达25℃左右,而其东部低温中心为12℃.金沙江西部地区在10℃以上,东部则在4℃以下.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北部达-4℃左右.
【7月】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8℃以上.四川盆地在26~28℃之间.云贵高原西部气温中心在24~26℃之间,而东部地区在20℃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8℃,东部为12℃左右.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为8℃上下.
【10月】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江北和长江三角洲为17℃左右.上游四川盆地在18℃上下.云贵高原西部暖区为16~18℃,中心地区高达21℃,东部冷区在12℃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2℃,东部在6℃以下.江源地区北部达-4℃以下,南部为-2℃左右.
【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0~24℃之间,比其年平均气温高4~5℃.四川盆地为20℃左右,仅比其年平均气温高2~3℃,是全流域气温年际变化最小的地区.云贵高原、金沙江和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6~8℃.年平均最低气温: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2~14℃,四川盆地与中下游地区相当,云贵高原的冷暖中心区分别为8℃和12~16℃,金沙江地区东西部的冷暖区分别为-2℃和8℃左右,江源地区在-10℃上下.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极端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40℃以上,最大值出现在江西修水站,达44.9℃.长江三角洲和洞庭湖区、江汉平原一般在40℃以下.四川盆地大部地区在40~42℃之间.云贵高原和金沙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仍然存在东西并列的高低值中心区,其差值达10℃以上.江源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在22~24℃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四川盆地一般在-2~-6℃之间,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0~-16℃之间.川西和金沙江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地区分布梯度最大,等温线密集.江源地区普遍在-30℃以下.
降水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1)年降水量、降水日分布
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干旱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800~1600mm,属湿润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湿润带,主要位于川西高原、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及汉江中游北部.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的多雨区都分布在山区,范围较小,其中四川荣经的金山站年降水量达2590mm,为全流域之冠.
区名组成
金沙江 岷沱江 嘉陵江 乌江 上游干流区间 长江上游 洞庭湖 汉江 鄱阳湖 中游干流区间 长江中游 太湖 下游干流区间 长江下游 全流域
降水(%) 18.0 9.3 7.9 5.2 6.1 46.5 19.2 7.0 13.4 6.3 45.9 2.1 5.5 7.6 100.0
面积(%) 26.0 9.1 8.8 4.8 6.7 55.4 14.5 8.6 9.0 5.3 37.4 2.1 5.1 7.2 100.0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季(12~1月)降水量为全年最少.春季(3~5月)降水量逐月增加.6~7月,长江中下游月降水量达200余mm.8月,主要雨区已推移至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部月雨量超过200mm,长江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的雨量比4月还少.秋季(9~11月),各地降水量逐月减少,大部分地区10月雨量比7月减少100mm左右.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率,在下游地区为50%~ 60%,出现时间鄱阳湖区为3~6月,干流区间上段为4~7月,下段为6~9月;在中游地区,为60%左右,出现时间湘江流域为3~6月,干流区间为 4~7月,汉江下游为 5~8月;上游地区为60%~80%,出现时间大多在6~9月.月最大降水量上游多出现在七八月份,七八两月降水量占全年40%左右;中下游南岸大多为五六月份,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5%左右;中、下游北岸大多出现在六七月,两月降水量占全年30%左右.在雅砻江下游、渠江、乌江东部及汉江上游,9月雨量大于8月.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以上游较大,中下游南岸较小.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通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极值比和Cv值大,表示年际变化大,反之则小.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极值比为1.5~5,大多在3.5以下.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图,长江流域只有0.15、0.20和0.25三种等值线.Cv值小于0.15的地区有5处,大于0.25的地区有2处.
【年降水日数】是全年日降水量≥0.1mm天数的多年平均值.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日数在140天以上.俗称“天漏”的四川雅安、峨眉山一带年降水日数最多,分别为218天和264天.年降水日数次多的地区是贵州,年降水日数大多超过180天.年降水日数最少地区是江源地区,金沙江得荣、攀枝花地区年降水日数不足100天.
(2)暴雨的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的暴雨以日降水量≥50mm为标准,日降水量100~200mm为大暴雨,≥200mm为特大暴雨.通常以一年中出现暴雨的天数来反映一个地区暴雨的频繁程度.
年暴雨日数分布的总趋势是:在中、下游地区,年暴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上游,年暴雨日数自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向盆地腹部及西部高原递减;山区暴雨多于河谷及平原.全流域有5个地区多暴雨,其多年平均年暴雨日数均在5天以上,按范围大小依次是:(1)江西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江西北部和安徽一小部分,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江西甘坊,一个位于安徽黄山,黄山气象站平均年暴雨日数为8.9天,是全流域暴雨最多之地;(2)川西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峨眉山,另一个位于岷江汉王场,两地年暴雨日数均为6.9天;(3)湘西北、鄂西南暴雨区,有两个暴雨中心,一个位于清江流域建始,另一个位于澧水流域大坪,大坪站年暴雨日数为8.7天;(4)大巴山暴雨区,暴雨中心分别位于四川万源和巫溪县内,年暴雨日数分别为5.8天和7.7天;(5)大别山暴雨区,暴雨中心为湖北英山田桥站,暴雨日数为6.6天.
上述5处多暴雨区也是年降水量多的地区,其中有两处在长江上游北岸,是长江三峡地区雨洪的主要来源,而且上游的暴雨大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移动,恰与川江洪水传播方向一致,易形成三峡地区峰高量大的洪水.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的地区分布与暴雨的分布趋势相似,但频次明显减少.
(3)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田桥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时点雨量地区分布】最大24小时点雨量自江源地区的30余mm向南递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余mm.流域其他广大地区最大24小时点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时点雨量时间分布】经对所选467个站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时间的统计,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现在6~8月的有381站,占总数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级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时点雨量均出现在8月.出现在9~10月的最大24小时点降水站点数占总数的11.6%,主要分布在华西秋雨区和长江三角洲,量级在200~400mm间.
最大24小时点雨量500mm以上的部分地区
地 区 站 名 雨量(mm) 时 间 主要天气系统
川西暴雨区 睢水关 577.3 1972.7 低涡、切变
千佛岩 565.0 1938.7
鄂西山地 都镇湾 630.4 1975.8 台风
胡家渡 581.4 1982.7 低涡、切变
北河 501.0 1982.7 低涡、切变
江西 庐山植物园 900.0 1953.8 台风
樟树岭 500.0 1975.8 台风
麻源 500.0 1967.6 静止锋
长江下游 江苏潮桥 822.0 1960.8 台风
安徽杨郢 653.0 1975.8 台风
上海塘桥 581.3 1977.8 东风扰动
蒸发、干旱指数、湿度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mm,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mm,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的51%,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水面蒸发
其数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气温、地温、饱和差和风速、气压、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图中以E~601;蒸发器的观测值作图,其他类型蒸发器观测值已通过折算系数换算为相应E~601蒸发值.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mm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mm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全流域小于700mm的地区不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湘西、鄂西南地区、乌江中部及资水上游,如乌江金佛山为465mm,峨眉山为564mm.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700~1000mm.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陆面蒸发
是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等的总和.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41mm,其地区分布趋势是中下游大于上游,平原和盆地大于山区,南岸大于北岸.按水系,鄱阳湖、太湖、洞庭湖流域及中、下游干流区陆面蒸发量较大;乌江、嘉陵江、岷江和汉江上游陆面蒸发量较小;金沙江陆面蒸发量最小.从年陆面蒸发量等值线分布趋势看,以500mm等值线贯穿地区最广,此线的西部和北部,多处在300~400mm之间,在长江江源北部不足200mm,为全流域最低值区;此线以东、以南,大多为600~700mm,个别地区达800余mm;四川盆地、金沙江下游、乌江及长江中游部分地区,大都在500~600mm之间;在洞庭湖区至江汉平原,达700~800mm,并有一个800mm的闭合圈;在鄱阳湖区,也有一个大于800mm的高值区,其中赣江流域的吉安,陆面蒸发量超过1000mm,是长江流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干流区间陆面蒸发量也达700~800mm.长江流域各地陆面蒸发有随高程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即高程越高,陆面蒸发量越小;高程越低,陆面蒸发量越大.
干旱指数
为蒸发能力与降水量之比值,蒸发能力用E~601水面蒸发量表示.干旱指数划分地带性标准,长江流域采用全国标准值,如下表所示.长江流域平均于旱指数为0.86,属于湿润地带.就地区而言,除金沙江和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上游及汉江中游局部属于半湿润带以外,其余各地区均为湿润带,仅程度有所不同.南岸湿润程度一般比北岸高.金沙江上游得列楚卡站干旱指数接近于5,为长江流域最高值,峨眉山站干旱指数只有0.3,为长江流域最低值.
气候分带 十分湿润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干旱指数 <0.5 0.5~1 1~3 3~7(或10) >7(或10)
相对湿度
为大气中实际水汽压和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它表示空气的干燥和潮湿程度.相对湿度的高低主要受气温高低和下垫面潮湿程度的影响.长江流域虽然雨、旱季节明显,但因河渠纵横,蒸发水源充足,因此除金沙江流域外,年平均相对湿度都较大.
相对湿度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为洞庭湖水系大部、江西中部、湘西、鄂西山地、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其年平均相对湿度略大于80%.
下游干流南北两岸相对湿度接近80%.长江中游北岸、嘉陵江、岷江中上游大多在80%以下,并继续向北递减至嘉陵江上游的65%左右.金沙江横断山脉地区相对湿度等值线与山脉走向大体一致,在巴塘至得荣地区,相对湿度不到50%,是长江流域相对湿度最小的地区.
年最大相对湿度及最小相对湿度出现的季节各地不一,四川盆地大部、三峡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秋冬二季,最小相对湿度发生在春季.川西及横断山脉地区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夏季.云贵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夏季相对湿度最大,冬季及早春相对湿度最小.
大风、霜冻、雷暴、雾日
年大风日数
长江流域有3个大风日数多的地区:一是金沙江渡口以上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0余天,其中沱沱河站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25天,该大风区延伸到雅砻江的下游,大风日数从100余天下减到40余天.二是湘江大风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达10~25天.三是长江下游南京以上至鄱阳湖区的长江通道地区,多年平均年大风日数为10~25天.长江流域大风较少的地区:一是四川盆地至云贵高原东部,多年平均大风日数只有1~5天;恩施地区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不足1天;赣江、修水一带多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3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其他地区则多出现在春季.
年霜日数
长江流域年霜日数最多的地区位于雅砻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川西高原上,达150天以上,其中四川色达站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达228.3大,是全流域霜日最多的地区.通天河地区为100~200天,金沙江巴塘至德荣地区,昆明、会理、盐源一带为70~100天.汉江的安康至襄樊段、丹江及唐白河流域、长江下游苏皖地区为50~70天.多年平均年霜日数较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洞庭四水、赣江中上游,多年平均年霜日数在25天以下,其中位于云南的元谋站年霜日数仅2天,四川的沪州为2.5天,这两个地区是全流域霜日最少的地区.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霜,其他地区只在10月至次年4月才出现霜.
年雷暴日数
雷暴的单位是天,不管是打一声雷或打一天雷,都记一个雷暴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的分布特点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雷暴最多的地区在流域西部、金沙江丽江至元谋区间及雅砻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90天,其中,四川的盐源站达90.6天,是全流域雷暴最多的地区,赣江上游、南岭山地为70~80天.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是秦岭南部陕西汉中地区及南阳盆地,雷暴日数不足30天.
云南、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其他地区有8~10个月可出现雷暴,但流域各地雷暴主要发生在七八两个月,七八月雷暴日数可占全年的50%~60%.
年雾日数
长江流域是我国多雾的地区之一.黄山年雾日数为256.4天,峨眉山年雾日数多达320余天.多年平均年雾日数达50天以上的多雾地区有6处:①四川盆地,其中遂宁站为99.9天,重庆为69.3天.②湘西、鄂西南地区,其中,湖北恩施站为53天,湖南桑植站为56.6天.③南岭西部的湘、黔交界处,贵州的铜仁站为54天.④湖南平江至江西修水上游一带,平江站为63元.⑤金沙江下游屏山至雷波一带,雷波站为107天.③乌江上游咸宁地区,咸宁站为76天.此外,长江三角洲年雾日数可达30~40天,上海站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为43.1天.长江干流航道多年平均年雾日数,除重庆外,并不算多.长江流域年雾日数少的地区位于流域西部西昌至攀枝花地区及位于川西高原的平武、小金、甘孜一带,多年平均年雾日数不足五天.长江流域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