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的伟大精神急用!拜托了!精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4:51:08
甘地的伟大精神急用!拜托了!精神甘地的伟大精神急用!拜托了!精神甘地的伟大精神急用!拜托了!精神非暴力不合作  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

甘地的伟大精神急用!拜托了!精神
甘地的伟大精神
急用!拜托了!精神

甘地的伟大精神急用!拜托了!精神
非暴力不合作
  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重要的有四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9月~1922年2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一方面准备宪政改革,安抚和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另一方面颁布罗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宣称,斗争的目的是达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汇成一股反英洪流.1922年2月5日,联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尔县乔里乔拉村农民2000人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运动超出非暴力斗争范围,甘地闻后急忙制止.2月12日,国大党通过巴多利决议,谴责群众“越轨”行为,决定无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3月~1934年4月)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波及印度.国大党决定开展由甘地倡议的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提出印度独立要求,授权甘地领导运动.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一点要求,遭总督拒绝后,甘地选定以破坏食盐专营法作为运动的开端.3 月12日,他率领79名信徒,从阿默达巴德出发,前往西海岸,徒步426 千米,沿途成群农民随行,4月5日,抵达丹迪海滨,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史称食盐进军.当局闻讯后,大肆镇压.5月4日,甘地被捕,全国抵制斗争发展成革命形势.4~6月,在吉大港、白沙瓦和绍拉普尔相继发生反英起义,结果近3万人被捕.1931年3月5日签订甘地-欧文协定(又称德里协定),双方妥协,国大党同意停止运动.
  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40年10月~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印度总督V.A.J.林利思戈勋爵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7省国大党政府先后辞职,以示抗议.1940年10月13日,甘地提出开展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的建议.他先后指定自己门生A.V.巴韦以及J.尼赫鲁等人,以个人身份公开发表反战演说,悉遭逮捕.11月《哈里詹》周刊被查封,被捕者近3万人,斗争再次受挫.
  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8月8日~1944年5月24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印度,印度人民要求独立呼声甚高.为打破政治僵局,巩固统治,英国于1942年3月派遣R.S.克里普斯访印,提出宣言草案,但没有满足国大党在战时建立国民政府和印度国人掌管国防的要求,而被拒绝.国大党于8月8日通过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9日清晨,英国殖民当局突然将甘地和国大党各级领导人全部逮捕.入狱者逾6万人,国大党遭禁.1944年5月6日,甘地因病获释.24日,甘地宣布退出印度决议作废.退出印度运动结束.
  在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准确、全面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历史的能力.我们可以从斗争性、策略性和软弱性三个方面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斗争性、革命性.从历史背景上看,由于受到英国长期的殖民压榨、剥削,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种种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印度民族和宗主国英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西方殖民者踏上印度这块具有悠久文明底蕴的美丽土地起,印度人民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领导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国大党及其领袖甘地代表着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虽然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比较弱小,但它所处的地位必然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强烈的革命性和斗争性.我们在认识这场运动时应该首先看到这一点,革命性和斗争性是第一位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策略性、现实性.首先表现在斗争的手段是“非暴力”,面对强大的敌人,甘地提出的惟一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用甘地的话说,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甘地认为这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看起来令人费解,但它却包含着重要的政治内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因为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这无疑是印度资产阶级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武器.同时因为它提倡非暴力,不仅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下人民被剥夺了武装的权利,一直受宗教成见麻痹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披着议会民主制外衣、富于统治经验的殖民者接受;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高潮来临的时代条件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既希望利用群众的反帝斗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虽历遭挫折,却历久不绝,并最终迫使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应该说,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表现在斗争提出的目标上,首先是“自治”,在以后的“非暴力”运动中逐渐提出“独立”;所谓“自治”就是在隶属于英国统治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行使一些权力.这不能简单理解为它的妥协性.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了半个多世纪,殖民机构基本稳定.而且印度是大英帝国在远东的殖民中枢,殖民统治力量相当强大,要一下子实现“独立”是不现实的,更容易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反对.而“自治”比较现实,相对而言,它比较温和,容易被英国接受.而随着英国自身力量的衰弱、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在第二、第三次“非暴力”运动中逐渐提出了完全“独立”的口号.这种由“自治”到“独立”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软弱性、妥协性.当然,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明显地具有种种弊病和缺陷,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不准越雷池一步,必然束缚群众的积极性;如果只要发生暴力就停止运动,必然挫伤士气,丧失革命时机,延长革命过程;群众性自苦和自我牺牲,总有时间和环境的局限性;在反革命暴力的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足无谓的牺牲;非暴力的宗教色彩迎合了群众的蒙昧落后意识,不利于群众的真正觉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