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里的晕轮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5:41:14
心理学里的晕轮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
心理学里的晕轮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
心理学里的晕轮效应具体是什么意思?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光环效应也可以称为“一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狄恩设计了一个实验: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一般,有的很差;然后,让被试者用与魅力无关的词语评价这些人.结果发现,有魅力者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高,无魅力者各项评分都低.这个由认知特征泛化、推及其它方面的现象,叫轮晕效应,或“光环效应”.以貌取人便是对初识者的光环效应.
用摄影的术语,又可以将之称为光晕效应.“光晕”是一个摄影名词.凡懂得摄影知识的人都知道,摄影成像是光线在底片的乳剂层上感光造成的.当光线过于强烈时,它不仅会射进乳剂层,而且会穿过乳剂到达片基反射回来,造成乳剂层的二次光.这样,在象的周围就会出现一圈月晕一样的像影,这被称之为光晕现象.
光晕现象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全局、准确的认知,使人们对影像的本来面目发生模糊感.心里研究表明,人的心里活动中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如人们常说的“见其一点,不及其余”.于是,心理学家便将这种对人对事的较强印象所起的作用称为光晕效应.
晕轮效应能成就人,也能欺骗人,应正确把我晕轮效应,发挥其积极方面,防止其负面作用,克服社会知觉中产生的偏见.2.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并由此得出整体印象.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其特点即以偏概全,在对不太熟悉的人或者有严重情感倾向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晕轮效应的实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