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新”的作文素材要详细的每个人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2:32:20
有关“创新”的作文素材要详细的每个人的故事,
有关“创新”的作文素材
要详细的每个人的故事,
有关“创新”的作文素材要详细的每个人的故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科学研究的基本特色就是创新,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新的高峰攀登,是科学研究的本色.
——袁隆平
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见,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
——杨振宁
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的一颗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
——歌德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不创新即灭亡.——彼得·杜拉克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
为了能够作真实和正确的判断,必须使自己的思想摆脱任何成见和偏执的束缚.
——罗蒙诺索夫
几乎所有新颖和惊人的思索都受到过有系统的粗浅的思想的启发.——纳·斯·穆勒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
创新即是创造一种资源.——德鲁克
毁灭是创新的序曲.——伊斯拉谟
经典素材
老报纸的价值
从平常事物中发现新价值
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但上海吴江路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文汇报》等老报纸,20世纪6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要卖218元,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也要卖128元.那些按理说没有收藏价值的普通旧报纸居然还卖得挺火.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韵味.顾客主要是二三十岁的上海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买来赠送给长辈,以引起长辈对青春的记忆.这老板叫刘德保,素有收集老报纸的兴趣.他将老报纸的卖点定位于生日礼物上,可谓别出心裁,既雅致,又有韵味;既可以满足青年人对出生那个年代的好奇,又会唤起中老年人对逝去岁月的缅怀.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一二百元的高价,价钱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有极高的附加值了!
6岁的百万富翁
(孩子的创新)
在美国,竟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成了百万富翁.她已作为最年轻的百万富翁和最年轻的商人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玛丽亚出生在萨尔瓦多一个贫穷的印第安人家庭.6岁时,有一天她随父亲到著名玩具商唐纳德•斯帕克特的家里擦洗玻璃窗,正好碰见了手里拿着玩具的斯帕克特.斯帕克特问她:“你喜欢这些玩具吗?”她回答道:“你手里的这些玩具我都不喜欢.”然后逐一地数落起这些玩具的缺点来.斯帕克特感到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于是把她带到屋里,将各种玩具摆在她的面前,征求她的意见.
玛丽亚的意见说得那么准确、那么切中要害,斯帕克特十分高兴地聘请她做公司的设计顾问,并签订了一项长期合同.斯帕克特在谈到为什么聘请6岁的玛丽亚做公司的顾问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所有的玩具设计师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我们早已成为成年人,失去直接反应的能力,眼光陈旧,缺乏激情.”此后,经小玛丽亚鉴别过的玩具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院士王选与“方正”集团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著名高校企业北大“方正”的创办者王选院士,作为中国第一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当代毕○”.1988年,北大“方正”在学校的40万元的资助下开始创业.如今,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占有国内市场的90%,海外华文报业市场的80%.1997年,其总产值近60亿元,利税3亿多元,跃升中国500家最大企业之列.王选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办实业的成功先例.
这一切都是创新观念的结果.王选一向主张“顶天立地”,“顶天”即要有前瞻意识,立足国际成果的潮头.“立地”即立足市场前沿,开发与营销紧密结合,转化成果,形成产业.一流的科研队伍与强大的营销网络直接挂钩,寻求市场需求的刺激,启发创新构思,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全方位领先.
1993年,10多家著名的大公司参加中国香港明报彩色照排系统的竞争,“方正”连挫各路高手,荣登宝座,签订了1000多万美元的合同.后来,“方正”又击败美日等公司,迫使他们退出海内外的华文印刷市场.如今,“方正”的目标是,到2010年跻身世界500强.一个企业首先要具备高瞻远瞩的创新意识,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变废为宝
(创新需要逆向思维)
2002年初,一艘满载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废旧钢材的货轮抵达上海,买家正是上海宝钢集团.宝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得了5万吨废钢.工作人员称,世贸大楼的钢材质量远高于普通废钢.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世贸废钢回炉炼钢以外,还准备将一部分保留制作成纪念品.
据了解,在“9·11”事件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产生了大量废钢,估计总数高达40万吨.大厦残骸中有厚达数尺的钢铁骨架,大楼内部还有被烧毁的大量钢制办公桌以及档案柜等办公家具.美国纽约某钢铁管理公司已经开始向全球出售这些废旧钢材.
上海宝钢集团是国内惟一参加收购世贸大楼废钢的企业,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的收购者.“宝钢”进口废钢组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世贸大楼用的钢材是日本生产的精钢,这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好的”.考虑到世贸废钢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宝钢”的领导层已经考虑除了将废钢用于炼钢以外,还有可能将一部分废钢制作成工艺品或纪念品,“比如做成世贸大楼的模型或者小型的纪念品等”.
高档红酒的教训
(创新要谨慎从事)
一个猎物被捕到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反被狮子吃掉.
新疆有一个生产葡萄酒的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总也深知自己的实力远远不能与张裕、王朝、长城等行业巨头相抗衡,但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高价位的红酒这几个行业巨头都没有涉及,心中一阵窃喜,这不是人无我有的突破点吗?在一阵紧锣密鼓的筹备后,重点推出了高价位的红酒,但进入市场后周转很快就不灵了,企业陷入困境.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此价位的红酒完全是洋酒的天下,虽然这些洋酒在国内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洋酒比国酒好的观念根深蒂固,高品位、高价位的红酒完全是洋酒的天下,连国产红酒的行业巨头们都不敢贸然介入,而这家企业却认为这是一个行业机会,一头就闯了进去,吃下了狮子都不敢吃的有毒猎物.
陈东升的创新观
(创新并不拒绝模仿)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有着他自己的理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陈东升说:“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流,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照葫芦画瓢,找最好的葫芦画瓢.”
尽管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文凭,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地转型为了一个商人.但1996年当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陈东升找到的一条捷径是,把国外保险巨头数百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
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大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高级管理人才,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
率先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点高.
索尼成功的奥秘
(企业创新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
“索尼:研究使它与众不同”,这句被公司奉为座右铭的格言,正是索尼成功的最大奥秘所在.从20世纪40年代末公司一开张就提出“做别人所没有做的事,研制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新产品”.工作中,研究新情况,发展新技术,开辟新领域,占领新市场,先人一步,以期胜人一筹.
一天,在日本广播协会的国内新闻与教育部办公室里,井深大见到一台美国产的音质优美的磁带录音机.这个在日本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东西,使井深大立刻意识到了它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惜重金,他买下了它的生产专利.多次实验后终于产出了自己的磁带录音机,并几经创新后大获成功.
1954年1月,索尼又买下生产晶体管的专利.因为他们意识到电子技术领域更新换代的浪潮即将来临,于是他们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晶体管收音机.创新让他们比国内同行整整早了两年.
索尼公司最乐于起用那些具有不同经历、喜欢标新立异的实干家.在这样的环境中,索尼人特别乐于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人积极进取,个个奋勇争先,整个企业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鹰金钱”翻身的故事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广州鹰金钱企业集团公司是一家有40多年历史融生产、经营、科研为一体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鹰金钱”逐渐失去市场活力:研发资金没有着落,新产品无力开发,即使开发出来也无力形成生产规模;开拓市场的资金匮乏,眼睁睁看着市场被别人蚕食……2000年春节前夕,连续第7年亏损、财政捉襟见肘的该公司,连员工的过节钱也要发愁.
为了生存,“鹰金钱”在大刀阔斧改革管理方式的同时,狠下工夫开发新产品.他们闻听中国香港地区某集团有一种“减肥茶”产品风靡海外市场,便积极与其洽谈合作.短短一个月,该集团便对港方提交的减肥配方完成了技术攻关,将一种名为“秀身爽”的纯天然中药保健饮料推向了市场.
也是“买一赠一”
(创新不是“荒唐的想法”)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每次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的脑瓜里诞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一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盈利自己只拿一半.于是,以后的马戏团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们进场后,小哈利就开始叫卖起柠檬冰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
创新是险峻高山上的无限风光,攀登创新的高峰,首先要有无限的勇气.鲁迅先生曾经赞扬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螃蟹那丑陋、凶横的样子,别说是吃它,恐怕见了它都要退避三舍.创新也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7世纪的时候,西欧的一个青年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的航海家把美洲的西红柿带到了英国.从未见过这红的像血一样的果实的英国人对西红柿敬而远之.他们以为西红柿含有剧毒,就冠之以“狼桃”的恶名.几十年里,没有一个人敢咬上一口.后来,一个勇敢的青年冒险尝了一个,觉得美味无比.于是,我们今天的餐桌上才有了西红柿的容身之地.
无论是吃螃蟹还是西红柿,这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其实,一切创新的开始都是一次不知道结果的冒险.但是,如果你不去创新的话,你永远都无法知道结果是什么.
齐白石晚年变画法
(创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
1920年,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在艺术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没有满于现状,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显示新意.
一天,绘画大师陈师曾登门拜访,齐先生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大师指正.陈师曾看后,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大加称赞;同时,他还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齐白石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他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
此时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练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打破常规的广告
(创新要转换思维方式)
给化妆品做广告,按“常规思路”就该请玉女作模特;但南京某化妆品厂却请了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现场试用,然后大唱该厂产品的赞歌.结果购者如潮.按常理,应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某手表厂却偏要说自己的“瓜苦”,郑重向消费者宣布“我厂手表走得不准确,二十四小时会慢二十四秒,请君购买时三思”.“上帝”们深感其诚,纷纷掏腰包戴上了“慢24秒”的表.
世上万事,似乎都有常规,但若打破一下常规呢?不妨开拓一下思路,往往能柳暗花明.
摩根是美国的大富豪,在他年轻时携妻子闯美国之际,还是一个穷光蛋.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杂货铺卖鸡蛋.摩根卖鸡蛋时发现顾客常常抱怨他卖的鸡蛋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之后,他让妻子来卖鸡蛋,结果顾客不嫌鸡蛋小了,原因是摩根的手又粗又大,同是一个鸡蛋,放在一个女人的纤手里和放在一个男人粗壮的手上,在购买者的视觉上,鸡蛋就不是同一个鸡蛋了.把鸡蛋放在纤细女人手上卖,“粗”与“细”一更换,便顾客盈门,财源滚滚了.
当瓦匠还是培训瓦匠
(思路创新才能生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建筑业大发展,砖瓦工的价码看涨,许多报刊刊登“招聘砖瓦工”的广告,这对失业者是天赐良机.
一贫如洗的迈克为了生计,由明尼波利来到芝加哥.他看到广告后,真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先去学砖瓦工,否则就不会为找工作东奔西跑了.
有朋友拉他去滥竽充数,混在砖瓦工中当当下手,虽然报酬差点,但总比失业要强点.
迈克没有这样想,他冷静下来后,一个独特的主意冒了出来:“既然到处都招收砖瓦工,那砖瓦工从何而来?我为什么不办个培训班,向建筑主提供技工呢?”
想到这里,迈克不禁哑然失笑.他自己根本不懂砖瓦技术,怎么培训别人呢?不过,迈克毕竟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通过朋友,打听到一位技术娴熟且带过不少徒弟的瓦工师傅,并说服他同自己一起开办培训班.
不久,“迈克瓦工速成培训中心”挂牌,许多想当砖瓦工而又不够格的工人蜂拥而至,他们愿出高价接受技术培训.后来,迈克又与建筑业联手,使他的“中心”不仅有培训的功能,而且还能帮参加培训者安排就业.
不懂砖瓦技术的迈克却在砖瓦业中大赚其财.
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行,从而有可能在多变的人生中遭遇阻力.变通思维,曲径通幽,不懂砖瓦技术的人能在砖瓦业中大赚其钱,正是受益于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垒高自己
(创新需要毅力与坚持才会成功)
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是因为头天晚上下过大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结冰的海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变味.难道食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快速冰冻的机器.摸索的路是艰难的,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通过反复地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皮革商终于成功了.他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两位书法家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书法家——刘石庵和翁方纲.翁方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酷似前代的某某,例如这一横要像苏东坡的,这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刘石庵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有一天,这两位风格不同的书法家碰到了一起.翁方纲有些嘲讽地对刘石庵说:“请问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刘石庵却并不生气,相反还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翁方纲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门学问和技艺又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使这门学问失去生命力,直至灭亡.
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
鬼谷子的创新思维
(创新就不要拘泥于常理)
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格.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势虽旺,但浓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果然,孙膑和庞涓学成出师后,孙膑用兵出神入化,不拘于常理.而庞涓就稍逊一筹了.
意林故事
团团转的毛毛虫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的试验.
法伯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15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走呀,走呀.就这样,毛毛虫们走了七天七夜,终于饥饿和疲惫让它们精疲力竭地死去了.
试验结束后,法伯在笔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在这么多的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稍与众不同,立刻便会避开死亡的命运.
毛毛虫的行为是一种“从众”,美国社会学家所罗门•阿希认为:人类的许多不幸,在于有33%的错误来自“从众”.而从众就是创新的大敌,要创新就得破除从众的心理.有时候,创新才能生存下来.
金矿就在眼前
一次,一家电台邀请了一位商业奇才作嘉宾主持.人们都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他的成功之道.不料,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道题考考大家吧.”
“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是你,你会怎么办?”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但是,这位商业奇才只是含笑不语,过了很久,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来做航运生意?”人们愕然.他接着说:“在那样的情况下,渡客哪怕被宰得只剩下一条短裤,也会心甘情愿的,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人们为了淘金而来,却没有想到金矿就在自己面前.其实,任何事情是一样的,只要自己稍微转换一下思维,创新一下,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换个角度切苹果
儿子骄傲地告诉父亲:他在切开苹果时发现苹果里有一个五角星.疑惑不解的父亲想,他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当儿子把自己切开的苹果拿给父亲看时,父亲惊叹:真没想到还能把苹果横着切.
切苹果一般总是以果柄为切入点竖着落刀,一分为二.如果把它横着放在桌上,然后拦腰切断,就会发现苹果里会有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让人不免感叹,吃了这么多年苹果,我们却从来没发现过苹果里竟然有五角星图案.而仅仅换一种切法,就发现了鲜为人知的秘密.
创新的源泉,实际上就是突破自我,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式,不仅生活中如此,管理上也应该换个角度.
植物园的告示
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里面种满了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但时有花卉不翼而飞.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门前竖起了一块告示牌:“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200美元”.从这之后,植物园再未出现过丢失花卉的现象.
有好奇的游客问植物园管理人员,为何不写成“凡偷窃花卉者罚款200美元”.管理人员回答说,如果那样的话,只能靠我们有限的几个人去看管;而这样,则可调动所有的游客来参与我们的管理,而且还会让动机不纯的人产生一种“四处都有目光”的畏惧心理,花卉自然就更不容易丢失了.这种“变罚为奖”,“变管住人人为人人参与管理”的做法确实很妙.
应用与创新
创新并不是万能的
我们提倡创新,呼吁创新精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创新不是万能的,并非一切都适合创新.
被誉为“清凉饮料之王”的可口可乐在全世界最为流行,每天销售量为3亿瓶,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饮料公司.可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次创新,差一点使这一切毁之一旦.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迎合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抛开日益逼近的百事可乐,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决定改变原有配方.新配方的可口可乐上市了,但是可口可乐公司收到了几万份可口可乐老顾客的抗议信件、不计其数的抗议电话,他们强烈抗议可口可乐改变原有配方、原有文化,此举严重伤害了他们对可口可乐的信赖,使他们万分痛心,强烈要求换回原来的配方.在休斯敦、亚特兰大,消费者甚至举行了示威游行……
几个月后,可口可乐迫于市场和公众的压力,不得不撤回全部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新配方以失败落下帷幕.从那以后,可口可乐口味再也不曾有大改变.3个月后,公司又推出了老配方的可乐,并通过大量推广活动及时挽救了这场危机.到1986年底,新可乐从市场上消失.
而今,仿佛“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时之间,人人谈创新,事事要创新.确实,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不能拘泥于固有的陈腐的东西.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把那些优秀的传统抛到九霄云外去,毕竟创新不是万能的.
创新要从“踏实”中来
而今,“变化”、“创新”仿佛成了一种时尚,仿佛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些时髦的概念.中国有句古语说“变则通,通则久”,每个人以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创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就像许多伟大的发明,许多成功人士的奋斗史.
但是,创新的根基是什么?我们不要忘了创新是从日常“踏实”的苦干实干中来的,没有苦干实干,创新不会凭空而来.
创新的根基就是做每个人都会做却又不屑于做的动作和事情.这些事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是你完成了的自己都不记得的一个动作.创新的那一刻确实是质的飞跃,但是,之前不断的量的积累则需要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有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创新带来的成就与辉煌,却看不见背后的辛酸与努力,但是这一切是取得创新成果所不可避免的.
众所周知,电灯是大科学家爱迪生的伟大发明.爱迪生能够发明电灯,不是他的一时心血来潮,不仅仅靠的是他的智慧,还有他踏实的行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点一滴的前进.最终,灯亮了起来,爱迪生的创新也成功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创新都是用踏实的努力换来的.创新,确实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却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总之,创新刺激我们前进,这之后则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朝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