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蒲松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4:53:38
求蒲松龄简介求蒲松龄简介求蒲松龄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

求蒲松龄简介
求蒲松龄简介

求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除著有《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这是为什么?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