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8:02:13
太原的历史太原的历史太原的历史太原历史悠久,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晋阳城前之太原历史,亦有2000年以上.笔者撰写此文,希望将一段行将为人遗忘的太原远古时期之各段历史大事公之于众,以飨乡人,并慰

太原的历史
太原的历史

太原的历史
太原历史悠久,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晋阳城前之太原历史,亦有2000年以上.笔者撰写此文,希望将一段行将为人遗忘的太原远古时期之各段历史大事公之于众,以飨乡人,并慰先人在天之灵.
约公元前2554年或公元前2538年到公元前2453年间
少昊金天氏在位.金天氏在位期间,封其孙台骀于太原.
按《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沉、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
按:金天氏,即少昊.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少昊,传说古部落首领名,名挚,字青阳,黄帝子,姬姓.以别于太,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也称金天氏.邑穷桑,都曲阜,号穷桑帝.春秋时郯自称为少昊后代.”
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宋代苏辙《古史》、清代马 《绎史》等,少昊是黄帝的继承者.
少昊在位年限,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在位百年而崩”,《外记》则说“在位八十四年寿百岁纪年”.
继少昊在位的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之子颛顼高阳氏.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颛顼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
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之“太原”,即为太原.《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一,于“以处太原”四字下注曰:“太原,晋阳也,台骀之所居.”
又,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帝”,另有人认为,是指帝颛顼,是帝颛顼封少昊之裔孙于太原.颛在位之年,剪伯赞《中外历史年表》记为公元前2450到以元前2373年.
约公元前2376年到公元前2307年
帝喾高辛氏在位.帝喾高辛氏,据《史记》等书,为黄帝的曾孙.黄帝之子玄嚣的孙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帝喾,古代部落首领,相传为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居亳(今河南偃师县),号高辛氏.商代卜辞中以帝喾为高祖,参阅《史记·五帝记》.”
在位期间,高辛氏分别封其子实沈、阏伯于今之太原与今之河南商丘.按《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沉,参神也……”
按《竹书纪年》曾云:“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按唐侯,今有人认为即指实沉,实沉,有人认为即为今人熟知的帝尧.帝尧究竟是受封于其父还是受封于其兄帝挚(见下则),历史上说法不一.
约公元前2306年到公元前2298年
帝挚在位期间.帝挚,帝喾高辛氏之长子,尧之兄.关于帝挚之经历命运,历史上记载颇有不同.按皇甫谧《帝王世纪》说:
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帝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
司马迁《史记》则记载云:“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
清人马 《绎史》卷八《高辛纪》引《纲目前编》则说:“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马马肃并在后加按语云:“按帝挚或崩,或禅,或废,诸说各不同也.”
关于唐尧,清人马 《驿史》卷九《陶唐纪》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为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阳.”
约公元前2297年
约在公元前2297年,尧在今太原地区建都(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后迁都平阳.尧名放勋,号陶唐氏,在位期间,命羲和观测天象,制订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置闰月正四时,尧时洪水为患,命鲧治之,九年而功不成,四岳又举舜.舜流共工于幽陵,放欢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定而天下咸服.
按:东汉郑玄(生当公元127—200年)《毛诗谱·唐谱》说:“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日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
又:《毛诗正义》据此评《诗经》中之《唐风》“有尧之遗风”曰:
则尧都之也.《汉书·地理志》云:太原晋阳县,故《诗》唐国,晋水所出,东入汾,是汉时为太原晋阳也.《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言百里则尧为诸侯所居,故云:“尧始居此”.《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应劭云:“尧都也”,则是尧为天子,乃都平阳,故云后迁河东平阳也.……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于燮改为晋侯.
另:西晋皇甫谧(214—282)《帝王世纪》说:“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是也……尧之都后徙晋阳,今太原县是也,于《周礼》在并州之城;及为天子,都平阳.”
约公元前2140年
本年开始,禹在位(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禹在位年,有说八年,有说四十五年,有说五十年.禹初即位在安邑,后徙都晋阳.到公元前1763年桀在位时又徙都安邑(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禹自安邑都晋阳,至桀徙都安邑.”是太原曾为大禹之都.
约公元前1098年 商纣王在位
本年开始,商纣王在位.
夏自大禹之子启开国,历经太康、仲康、帝相、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局、帝廑,再到帝孔甲.尧之后人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曾事夏孔甲,赐氏曰御龙.曾获罪.惧而迁于鲁县“(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商代末年,刘累后人再次回迁到其故地唐(今太原地区).成为汉朝刘氏的后人.宋代苏辙《古史·世家·晋唐叔第九》:
尧后有刘累者,学扰龙于豢龙氏,事夏孔甲,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为豕韦氏.商之衰,迁居于唐.周以唐封叔虞,复自唐徙杜,为唐杜氏……其处者为刘氏,而汉其苗裔也.
约公元前1055年 周成王姬诵九年
本年冬十月,周成王派军灭亡太原地区的唐国(尧后代之一枝),将其民迁于杜(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按《竹书纪年》卷下:“(成王)九年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约公元前1054年 周成王姬诵十年
本年,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今太原地区,曰唐侯.《竹书纪年》卷下:“(周成王)十年,王命唐慎(叔)虞为侯.”
公元前1053年 周成王十一年
本年,唐叔虞向周王献嘉禾.周成王认为嘉禾出世,功在周公,命唐叔归禾于周公(《竹书纪年》卷下:“(成王)十一年,唐叔献嘉禾,王命归禾于周文公”).
公元前1018年 周康王九年
约在本年,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按《竹书纪年》卷下:“(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晋国的历史从此开始.
按:班固《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所属二十一县中,首列“晋阳县”,并自注曰:“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地叔虞,龙山在西北,有盐官,晋水所出,东入汾.”
又:郦道元《水经注》卷六“晋水”条中对“唐”之地名及“晋水”辨之甚详,其曰: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县故唐国也.《春秋左传》称,唐叔未生,其母邑姜梦帝谓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及生,名之曰虞.”《吕氏春秋》曰:“叔虞与成王居,王援桐叶为,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请曰:‘天子封虞乎?’王曰:‘吾戏耳.’公曰:‘天子无戏言.’时唐灭,乃封之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晋,故子夏叙《诗》称此晋也,而谓之唐,俭而有礼,有尧之遗风也.《晋书·地道记》及《十三州志》言晋水出龙山,一名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于晋川中最为胜处……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经书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入于汾.
约公元前964年 周穆王满十三年
为避戎狄侵扰,晋国第四代国君晋成侯姬服人把都城由今太原地区南迁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降,降即翼”(中华书局1981年版44页).
公元前960年 周穆王满十七年
本年秋八月,晋国都城南移后,太原形成统治的真空.鉴于这种情况,周穆王将一部分臣服于周的少数族部落向太原迁移.按《竹书纪年》卷下:“(穆王)十七年秋八月,迁戎于太原.”
公元前863年 周夷王燮七年
本年,太原之戎叛乱,周夷王派虢公帅师伐之,在俞泉(今地名不详)获马千匹.按《竹书纪年》:“(夷王)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公元前823年 周宣王靖五年
夏六月,周宣王派尹吉甫帅师北进太原,进攻犭严狁,《竹书纪年》:“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犭严狁于太原.“《诗经·小雅·六月》所记即此事也.诗中说“薄伐犭严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是宪.”
公元前795年 周宣王三十三年
本年,周王朝的军队再次北伐太原之戎,但未能取得胜利.按《竹书纪年》:“三十三年,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
公元前788年 周宣王四十年
本年,周宣王在太原统计户籍民人.按《竹书纪年》:“四十年,料民于太原.”《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公元前514年 丁亥 周敬王六年 晋顷公十二年
本年夏,晋大夫祁盈的家臣祁胜与邬臧二人共妻纵淫,祁盈囚二人欲加处罚.祁胜为脱己罪,贿赂于晋六卿之一的苟跞.六卿正欲削弱公室,遂借此杀祁盈(祁盈为晋公室)而灭祁氏.叔向之子杨食我亦因是祁盈之党羽而被杀.
本年秋,晋正卿韩宣子(韩起)卒,魏献子(魏舒)当政,他分祁氏之田为邬(今山西介休东北)、祁(山西祁县东南)、平陵(今山西文水东北)、梗阳(今山西清徐清源镇)、涂水(今山西榆次西南)、马首(今山西平定东南)、盂(今山西盂县)七县.分杨氏之田为铜革是(今山西沁县南)、平阳(今山西临汾)、杨氏(今山西洪洞东南)三县,任命司马弥牟、贾辛、司马乌、魏戊、知徐吾、韩固、孟丙、乐霄、赵朝、僚安十人为十县大夫.
公元前503年戊戌 周敬王十九年 晋定公十一年
约在本年到公元前500年,赵简子使董安于治晋阳.
按:《战国策·赵策一》记载:公元前455年,知伯使人到赵,索取赵之蔡与狼之地,赵襄子弗与,告其臣张孟.张孟告其避地到晋阳,说:“夫董阏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而尹铎循之,其余政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襄子到晋阳后,苦无御敌之箭矢,又召张孟问计.张孟又说:“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其高至丈余,君发而用之.”襄子于是发墙为箭矢.但襄子又苦无铜来制作兵器,张孟又告他:“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余铜矣”.按晋阳之名首次见诸《春秋》在公元前497年,然董安于之后尚有尹铎治晋阳城,如公元前497年为尹铎治晋阳城的最下限,尹铎治晋阳城有三年时间,则董安于之治晋阳当在公元前500年以前.
公元前500年 辛丑 周敬王二十年 晋定公十二年
约在本年,赵简子再使其家臣尹铎继董安于之后增筑晋阳城.据《国语·晋语九》,尹铎接受使命后,问赵简子:“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您是想把晋阳城作为凭借赋税增多财富的来源之地呢?还是想把它作为保障自己家族的一个根据地呢?)赵简子说:“保障哉!”(当然是想把它作为保障自己家族的一个根据地)尹铎于是“损其户口”(减少了城中的居住人口).尹铎的这种造城思路很得赵简子的赞赏,他对他的儿子赵襄子无恤说:“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将来如果晋国有难,可不要因为尹铎年轻而不听他的话,也不要因为晋阳距国都远而忽视它.一定要把它作为保障自己的最终根据地)
公元前497年 甲辰 周敬王二十三年 晋定公十三年
本年夏,晋赵鞅(赵简子)打算把原来卫国向他所贡的五百家从邯郸迁到晋阳.邯郸大夫赵午本已同意,但回去与他的父兄商量,他的父兄们认为这样做不合适:卫国所贡五百家,是以居住在邯郸为条件的,如果把他们安置在晋阳,就会失去卫国的友谊.他们决定,不如用侵略齐国的办法,以使齐国出兵,然后把这五百家安顿到晋阳,这样卫国就会认为迁移五百家完全是为了备齐的需要,不致损害与卫国的关系.但是赵鞅没有弄明白邯郸午及其父兄的苦心,嫌邯郸午办事太慢而召邯郸午,把他囚押在晋阳.邯郸午来晋阳后,赵鞅让邯郸午的随从解除佩剑再进,邯郸午的家臣涉宾拒绝.赵鞅于是传话给邯郸人,让他们另立继承人,并把邯郸午杀掉.午子赵稷及涉宾于是率邯郸人背叛赵鞅.赵鞅派上军司马籍秦率军包围邯郸,晋臣荀寅、范吉射因为与邯郸午为姻亲,不仅没有参加包围邯郸的行动,而且准备叛乱,除掉赵鞅.赵鞅谋臣董安于劝赵鞅先下手除掉范氏、中行氏,赵鞅加以拒绝.
本年秋,范氏、中行氏攻打赵鞅,赵氏兵败,退保晋阳.晋人再围晋阳.本年冬,因晋国内部六卿互有矛盾,韩、魏二氏向晋定公请求,请允许赵鞅由晋阳返回晋之国都.于是赵鞅返回晋都.《春秋》于本年上记曰:“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晋赵鞅归于晋”.
作者:王增斌、王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