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乡戏 (1)乡戏是村里的古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唱上几天几夜.最隆重的是过年的时候,常常要唱上十天半月,有时甚至唱满一个正月.正月里唱戏不仅为了图热闹,还为了压煞、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5:20:11
生命中的乡戏(1)乡戏是村里的古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唱上几天几夜.最隆重的是过年的时候,常常要唱上十天半月,有时甚至唱满一个正月.正月里唱戏不仅为了图热闹,还为了压煞、避生命中的乡戏(1)乡戏

生命中的乡戏 (1)乡戏是村里的古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唱上几天几夜.最隆重的是过年的时候,常常要唱上十天半月,有时甚至唱满一个正月.正月里唱戏不仅为了图热闹,还为了压煞、避
生命中的乡戏
(1)乡戏是村里的古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唱上几天几夜.最隆重的是过年的时候,常常要唱上十天半月,有时甚至唱满一个正月.正月里唱戏不仅为了图热闹,还为了压煞、避邪.正月为一年之始,人们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最原始的愿望,唱戏前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时村里的长辈便上山恭恭敬敬地请出师太.
(2)戏台早就搭起,孩子们晚饭都来不及吃,带着小木凳早早地占据了位置.师太来到台前,点起香烛,在轻飘曼舞的香雾中双手合十,开始念念有词.台下的人们神情肃然,眼也不眨地盯着师太,平常东追西逐闹翻了天的孩子们此刻也不出声了,好奇地看看师太,又看看一旁的大人,虽不知道师太念的什么,但知道那是最神秘的时刻.一切都静了下来,只有师太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清晰而朦胧,庄严而肃穆.一炷香过去,师太终于放下合起的双手,人们长吁了一口气,心也才踏实下来,不再担心野鬼来作怪.
(3)祭典结束,锣鼓响起,接着便是一场又一场唱也唱不完的古戏,《樊梨花》、《天仙配》……那些耳熟能详的古戏,大人们依旧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要费力地站在小板凳上方可看见半个人头,但这并没有削弱他们看戏的兴头.一些更小的孩子则干脆骑在大人的头上,鹤立鸡群,得意地四处张望.孩子们最爱看的是《武松打虎》,武松手起棍落,吊额大虎便乖乖趴下了,武松成了孩子们最崇拜的英雄.夜色中传来戏子咿咿呀呀的歌唱、叮叮当当的鼓钹,还有二胡悠长的吟唱,有的孩子早在母亲的怀抱中甜甜地熟睡了,台上打雷般的锣鼓也休想惊醒他们.散场了,大人们点起散发着松香的火把,抱着孩子一路叫喊着“石伢子、狗伢子回家了”.只有不停地叫着,才能使孩子不受到意外的惊吓.田垄上,山林里,点点星火在游走,渐渐隐没在寂静的角角落落.
(4)农历七月半是已逝前人省亲的日子,俗称鬼节.鬼节里演乡戏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以此迎接祖宗归家,庆祝那一年一次的团聚.鬼节里,人们都要到石庵去点燃祈愿灯,还要在十字路口、田埂上、屋门口点上盏盏灯火,引领亲人们回家.那时的山山野野是灯火的世界,与水中的星光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灯火哪是星光.唱戏了,人们在前几排空出几排座位,点上香火,供上水果糕点,请太爷太姥们上座,重温久违了的热闹.有钱的人家还会点上几出祖宗生前爱看的戏,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鬼节.
(5)邻村唱戏我们也常常跑去看,有一回,相隔数里的村庄来了戏班子,戏台前人头黑压压的,我们只能站在山坡上看,正赶上穆桂英出场,头戴野雉羽毛帽,英姿飒飒地连翻了几个跟头,大家便禁不住大声喝彩,那是戏的高潮.还有《梁祝》,那轻柔、细腻、悲悯的声腔,句句唱得飞珠溅玉,唱到人的心坎上去了.
(6)初夏的夜风里亮着露水似的萤火虫,满月的光顺着树叶缝隙筛下来,投下斑驳的影子.突然脚下有一只虫在啾啾鸣叫,听声音是蛐蛐,那黑亮的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稻田里的青蛙咕呱咕呱地伴奏,整个乡野被银白的光笼罩着.戏台上的淋漓酣畅,原野里的广袤清幽,与乡人们深深沉醉的心融为一体.那种生命状态令我动容,并且刻骨铭心.看罢戏,月光更加坦荡,没遮没拦地倾泻下来,漫过了树林和山坡.我裹紧衣服,感觉到它们在微微流动.
1.第六段中“满月的光顺着树叶缝隙(筛)下来”为什么用筛而不是倾泻?
2.第六段中“那种生命状态”指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生命中的乡戏 (1)乡戏是村里的古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唱上几天几夜.最隆重的是过年的时候,常常要唱上十天半月,有时甚至唱满一个正月.正月里唱戏不仅为了图热闹,还为了压煞、避
1.用筛是与作者的心境结合在一起的,作者身在初夏的夜里,心境淡定,古井不波,这是一种静态,用筛更符合意境;而当那种生命的状态的令作者动容之后,刻骨铭心,这是一种动态,下文中,月光就是倾泻下来,前后照应,动静结合,形象的展现了作者的心境.
2.突然脚下有一只虫在啾啾鸣叫,听声音是蛐蛐,那黑亮的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稻田里的青蛙咕呱咕呱地伴奏,整个乡野被银白的光笼罩着.戏台上的淋漓酣畅,原野里的广袤清幽,与乡人们深深沉醉的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