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袁崇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3:40:50
介绍袁崇焕介绍袁崇焕介绍袁崇焕袁崇焕(1584—1630)明朝名将,原为一介书生,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13万大军全军覆没

介绍袁崇焕
介绍袁崇焕

介绍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明朝名将,原为一介书生,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逼近山海关.天启二年(1622年),明军广宁大败,13万大军全军覆没,40多座城失守,明朝边关岌岌可危. 就在这一年,袁崇焕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出镇山海关.四年之后,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守军打得大败而归.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还在战斗中被打伤,不久郁郁死去.这是明清的长期交战中,明军取得的首次胜利.又过了一年,皇太极欲为其父报仇,“灭此朝食”,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攻宁远、锦州,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袁崇焕从此威震辽东,令清兵闻名丧胆.真英雄也! 面对如此英雄,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采用了汉奸高鸿中的建议,率领大军,绕过袁崇焕驻防的辽东,直抵北京城下.袁公知后,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皇太极10多万大军对阵于广渠门外,亲披甲胄,临阵督战,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奋力杀敌,终于击退清兵,保住京师. 真乃一代名将! 遍观历史,文人为将而立如此巨功者,无出其右.但崇祯又是如何款待救了他的小命的袁大将军的?——立捕下狱! 这是有征象的.先前,当袁将军带领五千人马从宁远赶到京城时,提出我军人马疲惫,要在城内小憩时,竟被崇祯予以拒绝.最后只得在无多少防御措施的野外与清军决战.可见崇祯实在是个没良心的糊涂皇帝. 这个糊涂皇帝这时更糊涂了,在决战胜利第十日后,因听信了两个从清军兵营里逃出来的太监的话,认定袁公是个内奸,一意孤行,把袁崇焕当场抓了起来.并在八个月后处以极刑——凌迟. 所谓凌迟就是千刀万剐,是一刀一刀从活生生的人身上剐,是极刑中的极刑.更为可悲的是:由于京城老百姓都听信了官方的话,都认为袁公是个内奸.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面: “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明·张岱《石匮书后集》 悲哉,中华民族的千古英雄,不是战死在沙场,不是死于敌人之手,却给自己誓死保卫的汉族儿女凌剐着吃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啊!冤啊,在计六奇《明季北略》记载:“(袁崇焕)皮肉已尽,而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方止.” 我们的民族是这样对待自己的英雄,可袁公至死也不曾忘怀自己的民族.袁公临刑前,写有一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临刑口占》). 袁公生前并不是没有料到这样的结局.他曾对崇祯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崇祯当时答应了,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可惜,崇祯实在是不值得信任的无用之辈. 到头来,还是把大忠臣给活剐了,由此,也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可笑的是,崇祯死前,还在那里感叹:“安得岳飞者用之.”——真混他十八代祖宗的蛋,一个崇焕先生已经杀得如此之惨,再冒出来岳飞先生,他岂不又得动歪脑筋用苦刑乎?(柏杨语——见《末路英雄——柏杨》) 袁崇焕这样的伟大人物,在生前已赢得不少忠义之士的钦慕. 请求与袁公同死的布衣程本直这样评价袁崇焕的为人:“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惜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而且举世所不能耐之饥寒,袁公直耐之以为士卒先也;而且举世所不肯破之体貌,袁公力破之以与诸将吏推心而置腹也.”被袁崇焕的品格所感染,在袁公被杀的当夜,袁公手下的一位姓佘的义士冒着被灭族的危险把明朝打算“传视九边”的袁公头颅从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从此开始了佘家372年的守墓义举. 佘义士自偷葬袁崇焕首级后,就辞官不做,临终前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遗训: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要世世代代为袁大将军守墓,二不许做官,三不许不读书.从此,佘家后人开始了对袁崇焕墓的秘密守护,直到乾隆年间,守墓才转为公开,他们也才得到世人的敬重. 三百多年来佘家的17代辈辈单传,但是每一代都记着忠义二字,都恪守祖训,与袁大将军墓朝夕相伴,没有离开半步.(见南方周末《372年守墓史曲终人散》) 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壮举啊! 当年佘义士偷葬袁崇焕首级时,世人皆认为袁崇焕是个汉奸,这个时候,佘家人该是忍受着多大的心理压力.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曾经动摇过——也许袁崇焕真的是个汉奸呢? 然而他们坚持下来了.直到乾隆年间,乾隆为清朝才公布了《清世宗实录》,为袁崇焕正了名:袁崇焕不是通敌的汉奸,却是个真正的大英雄. 而这时150多年已经过去了,所有明朝的遗老遗少都已化为枯骨了,而佘家人也已为冤死袁大将军守了七个世代.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信仰啊!当整个民族视袁大将军为汉奸、叛徒时,惟有佘家坚信袁崇焕是冤死的,并为他默守了一个世纪.守一时是容易的,守一个世纪就难了.然而佘家继续坚守了下去——守了整整372年. 在这个过程中,朝代更替了,清朝灭亡了,民国兴起了,民国灭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兴起了,然而,袁大将军——这位无论在品格还是在才能上或是在功业上都惊世杰出的民族英雄——始终得不到中华民族应有的尊敬与赎罪,他在民国初年被康有为发起修建起的一小块墓地、祠堂在×革中又被夷平了,直到佘氏再度奔走24年,才终于换回今天的墓地重修. 壮哉!佘氏!为一将军守墓372年,中外古今,闻所未闻!对比之下,国人的表现令人叹息. 遥观日本小鬼子,每年8月15必去祭拜“靖国神社”,上至首相,下至平民百姓,不忘保卫过自己国家的“英雄和战士”.反观我国,几个记得保卫过自己民族的英雄?几个记得“九一八”几个祭拜过抗日战争中死去的英雄?哪里又是抗美援朝中牺牲的亡灵安息之所?——对自己的英雄如此刻薄,如此无情而善忘,对待敌人则如此卑膝、献媚而多情,这也许正是我族之所以如此不昌,道德衰亡而没落之缘由. 我想起了骨头最硬的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中国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我想,袁大将军与佘氏一族正是这样的民族脊梁.正是有了这么一批或有名或无名的脊梁在为中华民族默默耕耘,守护着中华民族的一丝浩然之气,而终于令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复兴成为可能.今天,我如再去一趟北京,那个躺在水晶棺里的“伟大人物”是不必去拜访的,那个金碧辉煌的极权中心——紫禁城是无须去参观的,那个血肉筹就的阻隔万里河山的长城是不值得去登临的. 但有个地方我是一定要去祭拜的——袁墓——这里才有着我族不死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