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的“于缉熙敬止”是什么意思?关于《大学》中的“止”字《大学》在解释“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时,引用了《诗经》上的一段话,全文抄录: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0:10:07
《大学》中的“于缉熙敬止”是什么意思?关于《大学》中的“止”字《大学》在解释“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时,引用了《诗经》上的一段话,全文抄录: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大学》中的“于缉熙敬止”是

《大学》中的“于缉熙敬止”是什么意思?关于《大学》中的“止”字《大学》在解释“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时,引用了《诗经》上的一段话,全文抄录: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
《大学》中的“于缉熙敬止”是什么意思?
关于《大学》中的“止”字
《大学》在解释“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时,引用了《诗经》上的一段话,全文抄录: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很显然,作者子思引用诗经的句子来解释“止”的.
最近,看《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的解释,发现好多人解释的跟子思的不一样:
一是袁愈(艹安)、唐莫尧解释“于缉熙敬止”:于”,叹词;止,辞也.
二是中华书局程俊英《诗经注析》解释:止,语气词.
三是百度字典的解释:止,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例句:《诗·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
我的疑问:是子思错了,还是我们错了?

《大学》中的“于缉熙敬止”是什么意思?关于《大学》中的“止”字《大学》在解释“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时,引用了《诗经》上的一段话,全文抄录: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
好问题啊!
《说文》:“缉者,续也.”
缉熙:继续熙熙攘攘、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其实是周文王委曲求全啊,忍受纣王的迫害.
所以“为人臣,止与敬”,敬受职务的公德,因文王曾为商纣时期的西部诸侯.
这是历史、文学中的“敬止”.
修养角度来说,“止”大约是三皇五帝,乃至儒释道天主基督等的基本修养,无论接触哪个,都会离不开“止”字,日常生活中,书法、绘画、烹饪,甚至足球、篮球、股票,都离不开“止”字,大抵近乎“心静如水”、“无欲无求“、”常常反省”之类的感觉.
《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大抵人们平常内心昏迷散乱,很难安静在本位上,收心就是很重要的学问修养了.这和“止”也相似.
《大学》到此为止,似乎还是在说“意诚”,而“止于此,止于彼”,是些个“意诚”、“知止”的指标.
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学》的修养,犹如孔子做《春秋》,乃责备贤者.但《内经》告诉我们,人是有禀赋差异的,故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虽然“人人皆可成佛”成圣人,但在某个时空内,圣贤之人仍如金字塔塔尖一般,是少数,若每个人都不切实际的去追求圣贤,就会像曹操“唯才是举”,而国将如“魏晋”一般民不聊生,甚至如宋一般毁于一旦,所以更多的人还需要用“方便说法”,使其不至于心乱,使其本本分分的完成此生,所以特定时期,也有特定的解释,看似无奈,实则“维民所止”,真是为了人民啊!
这段后面还紧跟着“必也使无讼乎”,也是“止”的一种吧,止于大家没有“纠纷”、“争论”的状态,就是止于“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