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读诵楞严咒的步骤是怎样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4:38:07
请问读诵楞严咒的步骤是怎样的?
请问读诵楞严咒的步骤是怎样的?
请问读诵楞严咒的步骤是怎样的?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x0d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x0d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x0d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佛顶首楞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x0d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x0d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诵咒语之前)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x0d[释]咒前先诵偈文者.此咒发起.因阿难示遭摩登伽.摄以幻术.如来说咒,敕文殊护归,求说妙定.佛征其当日舍爱随佛初心.即语阿难云.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轮转.乃至七处破妄八还显真.四科七大等.身心荡然.得无罣碍.是以述偈赞佛.发愿报恩也.然此赞佛.发愿报恩,正为吾人持咒之本源.此诵通别两种三宝.乃冥求加被.次诵咒前经文.为开咒之发端,今先释偈.[释]南无是梵语,译为皈命、敬投.就是把我们身心性命都皈给佛了.对佛恭恭敬敬地五体投地,只有佛是我们相信的.楞严即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就不是一种事,而是无论什么事都包括在内,究竟到达不可破坏的程度.这句是皈命楞严会上一切佛、一切菩萨.念楞严咒先要皈命楞严会上佛菩萨,念三次.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x0d[释]疏云.此二句述赞,首句赞佛,是通赞三身.一.报身.净智圆显云妙湛.二.化身.随缘普应云总持.三.法身.本体常寂云不动.然三身皆妙湛.三即一故.三神皆总持.一即三故.三身皆不动.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故特以妙字概之也.于一切世间九法界内为独尊.称为尊也.首楞严王四字赞法梵语首楞严.此云一切事究竟坚固.是大定之总名.能统摄一切三昧.是王义也.通经所显.唯此定义.世希有三字.双赞佛法.希有者.阿难是时.既领七征八远,四科七大等示.无非显此三昧体性.以是法唯佛能证知.非九界众生所能逮.是法唯佛能开示.于一代时教为独圆.昔所未显.而今乃显.向所未闻.于今始闻.佛之与法,皆希有也.[释]妙湛,妙即不可思议,不能想象.若能想象,能知道都谈不上妙.妙是出乎意料之外,思想达不到,所以叫“不可思议”.湛是湛深.不止是妙,而且妙得湛深,非常的不可思议.总持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一切法即包括所有的法,持无量义即受持无量的义,都在这里面包括着.所以“妙湛”是显密圆融.“总持”是随缘普应.所有尽虚空遍法界,有求无不应的境界.本体常住即不动,本体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妙湛、总持和不动都是妙湛,三而一.三者都是总持,一而三.三者都是不动,非三非一,亦三亦一.详细分析,每一个意思里都有三种意思,世希有是世出世上最好的.不动尊即佛另外的名字.“首楞严王世稀有”这句是赞叹楞严大定.修行此楞严王大定能生一切的定.一切的定没有不从这个定生出的.世希有是说世界上不易有的、最难遭难遇的.这偈颂是由于阿难被先梵天咒所迷,佛说了楞严咒,派文殊菩萨用咒把阿难救回来.阿难感谢佛的深恩,所以说偈颂形容他的感受.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x0d[释]疏云.此二句述悟.梵语劫波.此云时分.颠倒想者.凡计有计无,执断执常,皆名颠倒.今阿难所言颠倒者,是述其从前认物迷己.缘妄昧真.指心见则认内认外.观世界则有大有小.执因缘,计自然.乃至和^***非和^***等.此皆亿劫,由攀缘识心,成颠倒妄想.今始知如来藏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则前之种种戏论虚妄相想.如日消水.如炬破暗.当下消除矣.梵语阿僧祇.此云无数.按小乘经律论从来成佛者皆历三祇百劫.修行种因.方获五分法身乃至获究竟清净法身.今阿难闻佛开示,顿悟真心.是本具法性身.即如来藏性.不待僧祇之历.而已获法身矣.\x0d[释]人从无量劫来就有一些妄知妄见、邪知邪见、颠倒梦想.颠倒想即非常计常,非断计断,非有计有,非无计无.跟着妄的境界跑,不能把妄的境界转过来,亦即人为境转而不能转境,也即常为业风所牵.所差的只是一点点,并不是多,可是只这一点点就和真正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大相径庭,其谬何止千里.颠倒即不应想而想,不应贪而贪,不应瞋而瞋,不应迷糊而迷糊.再往清楚来说就是自性里的颠倒想.不能大公无私就是颠倒.这种颠倒想就令我们在六道轮回里受生死的因缘.修就是要把颠倒想销了.像阿难那么聪明的人还是一样有颠倒想.他的记忆力非常强,佛所说的经典一历耳根便永劫不忘.但当他见到摩登伽女时就被她摇动了,就跟着她走到黄发外道家里.这是他的颠倒想.男贪女爱就是颠倒想,这是无量劫以来就有的.所以说首楞严王这种大定大法是世间所希有的,能销除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的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佛成佛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修福一百个大劫能得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阿僧祇劫即无量数,三个阿僧祇劫即三个无量数.这个数目有多少?连计算机也数不过来.现在阿难说:“不历僧祇获法身”.我得到这个楞严咒啦,有这种坚固的大定,不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的时间就可得到法身,也就是成佛,证得法身自在、神通变化.诚心诵楞严咒不需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便可得到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x0d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x0d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x0d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释]疏云,此八句发愿请证.前四句是四宏誓愿.阿难前获法身,但得性具之理.未断圆修之功.故今发得果之愿.首运度生之心也.果,即佛果.佛为众圣中尊,如众宝中王也.此句摄二愿.即佛道誓成,兼法门誓学.还度句,是愿度生无尽,此句亦摄二愿.即众生誓度,兼烦恼誓断.此四宏誓,依无作四谛.而发悲智双运.故名深心.奉尘刹者,将此心承奉尘刹诸佛.同诸佛行事.报我佛深恩.若不如是.不足云报.故言是则名为报佛恩.后四句是增上誓愿.五浊众生,刚强难化.今达藏性平等无二.方能无畏.愿先入化度也.又先入有二义.一、对刹.虽尘刹具入.而先五浊者.五浊之苦最急也.二、对人.恶世人所怯入.而能入者,能行难事之甚难也.末后二句是广大增上.由达藏性竖穷横遍.故不遗一众生.亦不惮尽未来际也.不取泥洹者.一、不取二乘独得泥洹.二、不取诸佛究竟涅盘.直欲众生界尽,我方入灭,因所愿重远.故请加证明也.[解]阿难前面说“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现在又说:“愿今得果成宝王”,我今发愿,愿先成佛.得果即得佛果,宝王即佛.“还度如是恒沙众.”我成佛不是为自己,还要倒驾慈航,回入娑婆,来教化恒河沙那么多的众生.所有的众生我都要教化.“将此深心奉尘刹”,深心即般若的智慧.“奉尘刹”,变化到十方的世界去教化众生.我以愿力普遍到十方微尘刹土那么多的世界去教化众生.“是则名为报佛恩”,用这至诚恳切的心才是报答佛对我的恩德.“伏请世尊为证明”,又很虔诚地请求世尊为我阿难证明这种愿力.“五浊恶世誓先入.”五浊恶世的众生是最难度的,我要先度.在这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五浊中,刚强众生难调难伏.我要先到这罪恶的娑婆世界来度众生.“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我始终不会取阿罗汉的果证.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亦不会取佛的涅盘果位.只要有众生未成佛,我就在这儿等着来教化他,令他们都成佛之后,然后我才取泥洹.泥洹在二乘即阿罗汉的果位,在佛就是涅盘的果位,亦即无上正等正觉.这是阿难发的愿,来助佛扬化,帮助释迦牟尼佛来教化众生.\x0d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x0d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释]疏云:前二句更希后示.尊无上故云大雄.破诸有故云大力.拔苦予乐故云大慈悲.又证妙湛总持不动理体.破其颠倒妄想曰大雄.具妙湛总持不动智照援其爱欲污泥曰大力,起妙湛总持不动妙用.应机除九界苦曰大慈悲也.微细惑者,即前三果,已灭三界见惑.所谓“销我亿劫颠倒想”,乃蛊惑也.然犹未断意根中积生无始虚习思惑.及界外之生住异灭别惑.故希更除也.后二句专祈极果.无上觉.即究竟觉.十方.即寂光.实报.方便.同居.一切国土皆现也.[解]大雄即大英雄.这其中也就包括大智、大慧、大行、大愿.“大力”,再也没有比这种力量更大了.既有大雄力,又有大慈悲.以大雄大力来支持大慈悲心.慈即给众生一切乐,悲能拔众生一切苦,爱护众生无微不至,满众生的一切愿.众生对佛有什么要求,佛都满他的愿.“希更审除微细惑”,希即希望,更即再次.前面已请佛“销我亿劫颠倒想”,是指销除见惑、思惑.现在更销除尘沙惑.尘沙惑是一种微细惑,在你觉察不到的地方,沉在你心底下,微细微细的妄念、无明.希望大雄大力佛世尊更把我微细的迷惑也给除去.“令我早登无上觉”,令我早成佛道.“于十方界坐道场”在十方界都能建立大道场,宏扬佛法.有人说阿难发的这个愿很矛盾.前面说:“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现在又希望早成佛道,于十方界坐道场.这个愿岂不是矛盾吗?不是的.他前边说的“终不于此取泥洹”,是把众生度尽了才取泥洹,若没度尽就不取正觉.现在请佛加被他,令他粗惑断了,细惑也断了,众生也度尽了,令他的愿力,早得成就.“令”就是使令我早登无上觉,早成佛道,也即请佛帮他度尽他要度的众生.说“如一众生未成佛”是指和他有缘的众生,他都要度尽.如果和他没有关系的众生,当然要等待另外的人去度.譬如在他的法会上听过他讲经的,和他有法缘的,他要度尽.如果和他没有法缘的众生,就等另外的人去度.不是我给阿难尊者作辩护律师,的确是这样的.若这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等着阿难尊者去度,那么,其它的菩萨做什么?就等着受香烟吗?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也是要分工^***作,各尽其能随缘度生.好像我们这里来了这么多客人,大家分工^***作,这个安安床,那个扫扫地,那个捡捡树叶,剪剪草.这都是各司其事,为的是成就道场,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你不要以为阿难发这个愿矛盾了.你这么一批评,把阿难也弄得一身罪过.阿难想度你,你却给他下一个大的批评.说阿难矛盾.阿难矛盾就算他矛盾,你自己不矛盾不就得了?各位想一想,不要以凡夫测圣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乱加批评是不可以的.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x0d[释]疏云:此二句约况不退.舜若多,此云空.烁迦罗,此云坚固.亦云金刚.谓空性无可销.犹云可销今所发坚固誓愿心.同于藏性.终无动转.不似空之可销也.此十八句.出本经第三卷末.[释]什么是“舜若多”?“烁迦罗”又是什么?“舜若多性可销亡”,是说虚空的性也可以没有了.你们说虚空会不会没有?不会的.因为它就是空.还销个什么?它根本就没有什么,有什么可销?但是阿难又说它可销亡.这只是假设之词.不能销亡的虚空也可以销亡,但是我这金刚不坏的心,坚固的心却不能动转.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x0d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x0d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x0d[释]疏云: 前三句通归三宝.梵语南无.此翻归命.佛陀翻觉者.具自觉觉他.觉满三义也.法者以可轨可持为义.即三藏十二部类.僧翻和^***众.有二义.一、理和.谓同证择灭无为.二、事和.谓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后四句别归本经三宝.释迦牟尼.翻能仁寂默.是此会佛宝也.首楞严见前释.咒从佛顶光中化佛所说.即以佛顶立名.是此会法宝也.观世音.是当经圆通首选.与此界缘最深.即诵咒人.亦应返闻闻自音故.金刚藏.乃密部之主.能护持咒之人.成就功德故.故当归敬.以祈冥加被也.[解]“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这是皈依三宝.我们皈依十方诸佛.又皈依诸佛所说的法.又皈依十方三世的贤圣僧.贤圣僧就是大菩萨、大阿罗汉都包括在内.“南无释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三宝之后,又皈依本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能仁、寂默.能仁就是普度众生.寂默就是寂然不动.能仁也就是感而遂通.能以仁慈施予众生.这就是动静不二.能仁是动,寂默是静.动静一如.动里就是静,静里就是动.动不碍静,静不碍动.你修道修得动静一如的时候就找到本体,更没有什么妄念了.“南无佛顶首楞严”.再皈依佛顶首楞严这个大定.“南无观世音菩萨”,再皈依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再皈依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念楞严咒有八万四千金刚藏菩萨常保护你,随侍左右.所以能念楞严咒不是一生一世所种的善根,而是在无量百千万亿劫以前种诸善根,才能学习楞严咒和诵持、受持楞严咒.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百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才能遇着楞严咒,才能听讲楞严咒.有人想到:师父你昨天说,不明白就是个妙,那为什么又要讲给我们听.那你可以把耳朵堵上,不要听嘛!我讲我的,你不听是你的事.你可以在那儿睡觉,那就更妙了.入了睡觉三摩地,一睡就去见周公.周公说:“欢迎你来!和你下一盘棋.”就在那儿摆上棋盘,和你下起棋来.等楞严咒讲完了,你棋也下完了,说:“哦,什么?”我也不知道.有一位居士要求我给你们各位灌顶.我也愿意满你们的愿.现在我就用观音大法来给你们集体灌顶.大家就坐在座位上,^***起掌来,一心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最好把眼睛闭上,拿出真诚的心.不要怀疑,也不要有试验的心.要一心一意来接受灌顶.你们修四十二手眼要诚心一点,好好地修这种法.修这种法将来都能在天上天下得千手千眼,像观音菩萨来教化众生.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修法必须要有正当的行为,好的心地.不可以有贪心,不可以有染污心去欺骗人.不可用这种法去向人攀缘.要老老实实的,不可以有不正当的行为.这是很要紧的.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x0d[释]疏云:肉髻.准无上依经言.佛有顶骨涌起.自然成髻.即斯之大佛顶.表不动体也.百宝光.表百界.盖四圣六凡十界.以界界各具十,故云百也.千叶宝莲.表千如者.以百界各具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故云千也.有化如来.坐宝华中者.宝华是因,如来是果.表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果同时也.顶放十道.乃至十恒沙.表若界若十如等法.法有差别.光无差别.皆一如来藏心故.又法界虽若河沙.不出乎十.言皆遍示现.正表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也.金刚密迹等者.梵语散那.即散脂.此云密主.具名行智理四密.为护法主.示迹为金刚神.故曰密迹.表此宝光.如金刚不可沮坏能破十界恒沙烦恼.遍显十界恒沙妙用.故遍虚空也.畏爱者.具威折故.大众咸畏.具慈摄故.大众咸爱.顶佛说咒.表无为心佛.不假修证之密体也.说无上咒.表不可思议之密用也.放光化说.化说皆光.表无碍清净之密相也.又从佛顶者.表即显即密.法无异故.而无见者.表非显非密.法本寂故.此即如来圆证之理.而众生同具之体也.然理因事彰.法随机感.但阿难前之蒙咒摄归.唯得密义.未曾显闻.蒙如来层层开示.信解已臻.欲践行证.摄心入定.离魔成道.再请佛说.而如来说持^***沙盗妄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若有宿习.不能除灭.当诵我佛顶神咒.是以更请重说.而如来放光.说此神咒也.以上三段.乃诵咒之前茅.已久流通.遍行宇内.理^***补入.于是再阅大疏.节录要释.而补疏之.[解]“尔时”即当时说楞严咒时.又是现在讲楞严咒时.说楞严咒是几千年以前.讲楞严咒是几千年以后.听楞严咒是现在,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因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未到.至于现在,现在也不停的.当你说这是现在时已经过去了.连现在也不存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只有楞严咒是可得的.“世尊”为世出世之尊.没有再比这更尊贵、高超的了:就是佛.在此时佛从顶上肉髻涌出百宝光明,光明中涌出千叶宝莲.这里百宝表百界,千叶宝莲表千如.说是这样说.并不仅仅表百界千如,而是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的.可以说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不是从百宝光明所化成的、所造成的.在宝莲上有佛的化身.化身是由无化有.说它有它又没有,说它没有它又有.忽显忽隐,忽有忽无.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化如来即佛的变化身,在千叶宝莲华上坐着.在如来头上又放十道百宝光明.十道表十法界.一一光明都普遍地示现恒河沙那么多的金刚密迹,就是金刚护法,亦即护法金刚.密迹即默默地保护你.念咒最底限度有八万四千金刚保护着你.你自己看不见,但他可真是有的.看这金刚藏菩萨一手拿着大山,一手拿着大宝杵.看有多大!遍满虚空.大众仰观,畏爱兼抱.畏就是很怕,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子在那儿蹦跳.说不敢看又舍不得.想看吗又很怕.毛骨悚然,头发都竖起来.身上的毛孔都起了鸡皮疙瘩.畏爱兼抱,又有怕又有爱.两种心情,两种思想.“求佛哀佑”这时就求释迦牟尼佛怜愍我们.“一心听佛”,在这时候真是没有妄想了.女孩子不想男朋友,男孩子也不想女朋友.这叫一心,没有第二心.不像你们听楞严咒,法师在这里讲,心里总打别的妄想,不能一心.当然我没佛那么大威德,所以我给你们讲,你们都打妄想.“无见顶相”,佛的无见顶相,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无见顶相看似有如无,说没有又好像有.无见顶相是你看不见的,也是无所不见,没有看不见的.“放光如来宣说神咒”,就是在大宝莲华上变化的如来在他无见顶相上生出百宝光明,百宝光明又有千叶宝莲,千叶宝莲上有化如来,又放大光明宣说神咒.这是佛的化佛宣说的神咒.不是一般人可以听得见的.当时都是那些法身大士菩萨才可以听到神咒.你愿意听,就先要学楞严咒.学完了才可以听.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x0d略释名义[释]佛顶放光.光中化佛说咒.名佛顶光.摩诃.翻大.体遍十方曰大.萨怛多.翻曰.相绝诸染曰白.般怛啰.翻伞盖.用荫万物曰伞盖.三皆圆融具德.归三藏心也.此是诸佛种智.亦即众生自性.彻果该因.穷理备教.持之现证觉道.诵之宿障尽蠲.高明无极曰无.尊上莫等曰上.威灵叵测曰神.感应难思曰咒.经言.若我说是般怛啰咒.经恒沙劫.众不能尽.是也.咒凡五会.一会.萨怛多.般怛啰.二会.萨怛他.般剌舍悉多.三会.苏波啰拏.摩诃般轮般怛夜.四会.萨怛多.般怛啰.五会.悉怛多.钵怛啰.今释咒与全经标题不同.曰.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金口所宣.密因了义.罔不圆具.[解]楞严咒的名字叫“摩诃萨怛多般怛啰陀罗尼”.又叫“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摩诃是梵语.译为大,体相用皆大.体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是其大用.说到相,它是没有相的.咒有什么相呢?但无相无不相.也可以说它没什么用,但无所不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用.这用是大用,相是大相,体是大体,这便是摩诃之意.“萨怛多”亦是梵语,译为白色,亦即清净,没有染污之义.所以说:“相觉诸染曰白.”楞严咒是白净法,清净无染污之法.“般怛啰”亦是梵语,译为伞盖.这是个譬喻,譬喻一个伞盖用荫万物,荫护一切有德的人.谁有德行,谁便能遇到这个法.没有德行是遇不到这种法的.所以说:“三光普照透三才”,一般人一定认为“三光”是日月星.日月星是外边的三光.诵持楞严咒身上有身光,口里有口光,心里有心光.身口意三业都放光.听说过这个吗?这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身上所放的是黄光.修成功了便成金光.金光万道.开始修楞严咒是黄光,淡黄色的.久而久之就变成金光.所以说紫磨金色万道光明充满法界.这都是修楞严咒修成的.口里所放的光是红光.心里所放的光是白光.但是有时口里也放黄光,有时又放青光.有时又放黑光.有时青、黄、赤、白、黑的光都会放.不过这是要修成了才会.般怛啰即用荫万德,大白天伞盖保护所有有德的,受持楞严咒的众生.所以说“三光普照透三才”.三才即天地人.“阎浮世界你不来”,在阎浮界你各处找不着,一定要受持楞严咒才能看到这种光.“大德大善能于得”要有大德行大善才能得到此法门.“无德无善不明白”,若无德行,没有善功德,就是遇着了也会当面错过,失之交臂.看到金以为是铜,见到钻石以为是玻璃.见到楞严咒却认为是很普通的,没有什么.不知道宝,不知道妙.不知道楞严咒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心光即意念,即第六识.不过你若不修行,什么用也没有.若修行便会放光.刚刚说的光还不止这身口意三业清净放出清净的光明.还有红光缭绕.你诵楞严咒自然就有红光缭绕.所以说“千朵红莲护住身”,红莲华放出的红光.“坐驹骑着墨麒麟”,在这科学的时代说这个,学科学的人会笑掉牙齿.不过这样也好,否则不笑掉牙,天天还在那里科学科学的.“万妖一见往里躲”,什么妖魔鬼怪一见这法身千朵红莲护的威德相,都往远躲.“济公法师有妙音”.诵楞严咒时又有紫光紽紽,白光旋转.为何一诵楞严咒,妖魔鬼怪不敢出来?因为力量太大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祥光瑞气到处弥漫.所以有人诵楞严咒就是补天地正气之不足.一人念楞严咒就有一人的力量,百人念楞严咒就有百人的力量,世上的妖魔鬼怪都会老老实实的.楞严咒为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的.这个咒关系到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若一个人也不会念楞严咒,这个世界就快毁灭了.因世上没有正法了.只有楞严经和楞严咒是正法中最要紧的一部经和一个咒.楞严经是为楞严咒而说,是解释楞严咒,赞叹楞严咒的.楞严经中结坛法一段经文说得很详细.要想详细知道可看这一段经文.楞严咒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佛所说.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佛顶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严咒将来一定成佛,一定得无上正等正觉.离开咒文能念叫诵,对着咒文念叫读.若能常诵楞严咒,可以消除宿世业障.这是楞严咒的妙用.何谓“无”?高明无极.光明到极点了,没有再超过这光明的.“上”是尊上莫等的上.没有再比这更尊贵更高尚了.“神”就是不可思议,也就是威灵叵测的意思.“咒”就是感应道交.它有一种力量.你念咒就有感应.“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佛顶的光明犹如大白伞盖来一切诵持咒的人.以上为其名称的大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