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0:22:16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是三年级下册的一堂科学课,这次趁定海区常识(科学)研究会成立之机,我借四(1)班上了这堂课,比较成功.在上这堂课前,我上了一堂试教课,效果不好,经过课后反思,我不但修改了本课的教学结构,而且不断提升了自己对科学课教学的理念.回顾前后教学,成功之处主要有这样几点:
1、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把素质教学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开始教学设计理念虽然也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液体变化也会影响物体的沉或浮,但整个教学环节安排注重知识层面的环环紧扣和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习惯,如何利用每一步教学去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深刻内涵没有考虑,自然在教学中没有设计,结果在课堂上学生实验起来你争我夺,场面热闹,不去细心观察,不去深入思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我认真阅读了有关科学新课标的书籍,知道了科学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方法及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习惯和科学情感等,于是,对自己的教学的环节作深入思考,在探讨另一杯是否是盐水时,原来只让个别学生说说就过去了,后来我觉得这一步让每个学生参与设计证明方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性.结果学生经过讨论设计出很多种能证明是否是盐水的方法,包括让这杯水放到太阳地下去晒;再溶解一杯盐水,将马铃薯放入,看能否浮起来;品尝一下,用酒精灯烧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甄别,哪些方法不科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结构性材料设计实验方法,在做这一步时原来只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然后教师指名汇报,实际上学生讨论还是一言堂,其他同学因没有具体任务和组间的竞争而不去认真思考他所说的是否正确,结果讨论效果并不是很大.这次我要求每组不但要设计实验,而且要求确定实验时各位学生的具体分工,实验做完后该怎样做?在汇报时,教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讲实验方法边并根据组内分工演示,下面学生对他们的实验过程是否合理提出建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品位,又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又能让下面学生清楚明白实验的具体过程,如果汇报时只让学生说,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而使其他同学不明白该组具体的实验过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由此我感到科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尽可能多地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亮点.
2、要深入领会教材的内涵.虽然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理解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如果这个意图你认为不合理,你就可以创新改革.如果连编者的意图都每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那时不适当的.我在教本课时,开始并没有了解编者每一步设计的意图,尤其时当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那杯是盐水,为什么编者教材编排时还要学生自制一杯盐水,让马铃薯浮起来,这似乎是多余之举?后来经过试教,我明白编者安排这一步是让学生明白马铃薯只有在浓盐水中才能浮起来,经过实验得出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会浮起来”的结论还不是很正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在得出液体越重,浮力越大结论后,教材安排一个糖水、清水和油三层面的实验装置,不同的物体悬浮在不同的液面上,从而说明液体轻重不同,浮力也不同.但这个实验装置学生看起来不是一目了然,由此,我让油、糖水和清水分成三杯,将干红枣、鲜葡萄、石块和干桂圆逐杯放入,学生看得很清楚.从上教学,我感到教材设计的每一步骤都是有编者的意图存在,只有了解了编者的意图,才能去取舍教材,创新教材.
3、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制造学生认知矛盾.烟火的美丽在于其炸裂时呈现五彩缤纷状态,静寂的岩石在碰撞时会发出领人眩目的火花,人的思维只有在碰撞时才会飞跃,才会引起人的兴趣,激发灵感.我在本课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在讲到液体的轻重浮力大小时,原来我提出先取相同的盐水和清水,要用量筒量,再用天平秤称.后来,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清水重还是盐水重,学生都说盐水重,然后教师拿出天平秤让一生上来称,结果是清水重(因清水多),这样与学生原来的猜测发生了矛盾,引起了学生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学生马上发现清水与盐水不一样多这一情况,于是提出清水与盐水应一样多才能比较,再让一生上来,使盐水与清水一样多,学生让两杯水并排等平,自然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如何能比较精确的量得一样多,教师出示了量筒,这样水到渠成.在讲到油、清水、糖水哪种液体浮力大时,学生的猜测是油浮力最大,在猜测基础上,我将不同的物体逐一放入,结果油的浮力最小,这与学生的原认知发生了冲突,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看起来成粘稠状的油浮力会最小,他们马上会联想到液体轻重影响浮力大小这一概念,得出油最轻,所以浮力最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将油倒入水中,证明学生的猜测正确,整个过程学生既专注又投入,学生的思维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