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朝中大臣手中拿的形似如意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9:30:46
中国古时朝中大臣手中拿的形似如意的是什么中国古时朝中大臣手中拿的形似如意的是什么中国古时朝中大臣手中拿的形似如意的是什么叫做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

中国古时朝中大臣手中拿的形似如意的是什么
中国古时朝中大臣手中拿的形似如意的是什么

中国古时朝中大臣手中拿的形似如意的是什么
叫做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从上可以得知 既然《礼记》中已有记载 那么玉笏板出现的年代应该早于春秋时期,估计在在商周时期已有使用.
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持一象笏互.――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笏板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如《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及《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据说,笏板还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 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品. 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如果官员将其随身带着上朝用,则称为“笏”. 及至后来纸张普及后,笏便成为礼节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使用笏竟开始有了等级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对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明代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官员就没有资格用它了.这与当代官员用笔记本不同,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笏的废弃使用是从清朝开始的,原因是满族人是以骑马为主,手要拿鞭子牵马绳,空不出手来拿笏,于是就不用了. 有趣的是,古代官员原则上一人只用一只笏,但公务繁忙的官员则允许用几个,几个拿不下,就备一个袋子,这个袋子后称为“笏囊”,因为多了,则需一个随从背着一同上朝,唐代的张九龄为相时,因为年老体弱,就是从他开始使用随从背笏囊,没想到后来竟成时尚,官员纷纷仿效,以显示公务繁忙.而帮他背笏囊的随从,就有些像当代官员的秘书了.笏板在中国古代也是地位的象征.如《北史·李穆传》∶"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是说,一家有百余人位居高位.另明朝归有光《项脊轩志》∶"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的祖母拿先人的象笏勉励他勤奋读书,希望归有光将来也能执笏在朝为官.
那叫“笏板”,其实就是一个小记事本,大臣上朝前把要忽悠皇上的发言提纲写好在上面,启奏的时候可以边看边说.
那个是用来记录官员所要向皇帝陈述问题的记事牌.(牌子本身叫做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