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不和谐的因素列举班级里不和谐的因素 (两个方面) 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建设和谐班级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并说明这样做的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3:54:14
班级不和谐的因素列举班级里不和谐的因素 (两个方面) 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建设和谐班级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并说明这样做的意义
班级不和谐的因素
列举班级里不和谐的因素 (两个方面) 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建设和谐班级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并说明这样做的意义
班级不和谐的因素列举班级里不和谐的因素 (两个方面) 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建设和谐班级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并说明这样做的意义
班集体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很多人在离开学校生活多年之后,仍然念念不忘当年那个班级.可见班集体对学生个体关系之密切,影响之深远.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形成,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逐步地培养和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一、集体主义精神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好比是“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这就是说,集体不是一般群体;集体一旦形成,具有比各个成员相加更大的力量.作为一个班集体,能够把几十个互不熟识、个性各异的学生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且产生强大的合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集体主义精神并不是固有的,它需要培养.需要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集体,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认清自己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并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把自己融合于集体之中,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集体不开展集体活动,学生个体就感觉不到集体和集体力量的存在,感觉不到个体对于集体的依存关系,就不会为集体的荣誉去努力,去奋斗.这样,集体的凝聚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所以,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多种内容多样形式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氛围,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了强化集体荣誉感,需要将班集体置于年级或学校乃至社会的大集体中,开展班际或校际的竞赛或联谊活动,其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在开展班集体活动中,要注重启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重视每个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做班集体的主人,在集体活动中唱主角,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适应,实现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二、让学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成长
班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人不是物.人际关系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进行机械的操纵.人际关系是以人的情感与心理的沟通为基础的,所以班集体管理说到底是人心的管理.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难免产生种种磨擦、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和研究集体成员之间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阂,尽快地加以调整,力求统一思想认识,消除分歧和隔阂,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是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的标志,对学习与生活其间的集体成员具有特殊的激励和陶冶作用.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人们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得到温暖,缺陷者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既可促进成员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可增强班集体的内在活力,极大地提高集体活动的成功率.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自然跟集体成员的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首先,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交往和交流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交往与交流,才能促进思想与感情的接近、沟通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组织多样化的班级集体活动,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主渠道.其次,要优化人际关系准则,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团结的实质是价值观念的一致,因此群体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就决定着集体中人际关系质量的高低.在某些崇尚“人人为我”和“一切向钱看”的群体中,可能存在暂时的利益认同,也可能出现表面的合作,但那种低级趣味的投合不可能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集体.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其最基本的准则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为此,教学生学会关心,让他们心中有他人、有集体.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爱心、热心、责任心,感恩之心,乃是班集体建设的迫切任务.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对于班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并不等于不要个性,倡导集体舆论也不是抹杀个性.一个众人一面与缺乏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班集体,必然死气沉沉,缺乏生气与活力.一个集体里的成员如果都是些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缺少个性的人,那么现代人所需要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精神、开拓精神和民主意识等等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集体建设工作的重心在于为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显示其天资、才能与个性.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组织活动时,善于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在分配任务时,又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各异的成员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集体成员自觉克服消极的个性行为,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使各自的心理需求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和发展各自的智力和能力优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和发展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可以尊重个性差异,完善每个人的个性.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舆论氛围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控制个人或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祛邪扶正、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毒化风气的不良作用.在正确的舆论面前,集体成员会自觉地调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改变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中,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健康成长.班集体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使之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加速良好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如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借助集体活动得以实现一样,正确的集体舆论也是在开展一系列有益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须知集体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在其活动过程中,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社会认识水平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为此,要善于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育和引导正确的积极的集体舆论.在引导和培育正确的集体舆论过程中,首先要让集体成员认识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促进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提高集体舆论的质量,防止产生不健康的舆论.同时,要在集体中开展表扬和批评,这对于正确舆论的形成至关重要.要经常表扬好人好事,及时批评、纠正错误行为和一切不利于集体进步、有损集体形象的不良言行,以扶持正气,抑制歪风邪气,激励进取,始终把集体舆论导入正确的方向.开展表扬和批评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到好处,谨防虚假浮夸,以免舆论失真.要建立班级舆论阵地,如举行班会活动、团队活动、出黑板报等,把准备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作为培养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的过程;充分运用黑板报、墙报、专栏和班级日记等,开展教育宣传,强化舆论氛围,促进舆论发展.
四、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楷模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操作者.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起着主导、决定作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首先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的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这种感召力的影响,远远超出学生在校的几年,而往往是终身的.一个值得学生崇敬、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应该具备怎样的形象呢?概括地说,应该具备崇高的学术形象和人格形象.班主任给学生的首先是学术形象.崇高的学术形象,是班主任以其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的榜样.它是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深厚的文化素养、精湛的专业造诣、广泛的求知兴趣的综合反映.班主任的学术形象越高大,越能博得学生好感,越能感染学生.在现实中,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苛刻,甚至吹毛求疵,却往往不能原谅教师的才疏学浅或不学无术.有的教师,纵然有慈母般的心肠,就因其本身才学疏浅,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地位,他的思想教育就不灵.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事实上,当今教育战线上的优秀班主任,他们既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又有一流的育人方法,因而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班主任崇高的人格形象是指班主任以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种人格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这种信仰和品德通常以其日常的言行表现出来.作为教师,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直接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著和无私奉献.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最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人格的力量还表现为良好的性格和风度.性格是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班主任良好的性格体现在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正直不阿等方面,这些构成人格形象的个性美,最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仿的楷模.班主任端庄大方、不卑不亢、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的风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相对而言,班主任的人格形象较之学术形象对学生更具感召力.这是因为班主任每天都把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举止暴露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深刻的影响.中学生的向师性很强,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班主任甚至可能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榜样.班主任良好的德才学识和情感人格,对中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最直接最有益的雨露和阳光.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一支积极向上班干队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有序的运行,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在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使制度条例真正成为一个集体全体成员的规范.如果集体规范或者制度脱离实际,不切实可行,或者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等少数人的思想,而大多数集体成员不认同,就难以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约束力,实施起来,效果肯定不佳,甚至形同虚设.二是制度管理必须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学生高度自理并积极参与管理时,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人翁思想的过程,也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三是要十分注重教育性.执行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那种动辄处罚、以罚代教的管理必然是失败的管理.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和集体的习惯与传统,进而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一个班集体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学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一般地说,一批好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反之亦然.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班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班干部队伍建设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校领导封的,也不是班主任赐予的,更不是终身制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选为学生干部.二是加强教育.即使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学生当了干部,也应当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特别是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要具有号召力.教育他们密切联系同学,平等待人,懂得只有和同学打成一片,才有资格代表同学,才能获得同学的拥戴.三是放手使用和锻炼.要信任学生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四是让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在一个班集体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总是让一部分人去管理、支配另一部分人的情况;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和个人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特别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群体中新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在一个班集体里,可以成为班干部的积极分子越多,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就越大,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
你看OK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