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春愁》 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5 15:25:33
丘逢甲 《春愁》 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
丘逢甲 《春愁》 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
丘逢甲 《春愁》 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
我们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时,不得不想起了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及其代表名篇《春愁》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①.四百万人②同一哭,去年今日③割台湾.
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首绝句,只28个字.这位诗人的一生,以台湾回归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这首诗:①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②四百万人———当时台湾人口数,原诗注:“四百万人,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也.”③去年今日———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日本.
第二年(1896年)诗人在大陆祖居故乡,愁怀难遣,痛定思痛,愤恨祖国遭受侵略宰割和清廷腐败卖国投降:台湾割让,万民不服;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眼看又是春满大地,无限仇恨涌上心头:这个血日又来临了,天崩地裂,血海深仇———往事惊心,历历在目,正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演出这幕丧权辱国的历史悲剧,怎么不叫广大的台湾同胞同声一哭呢!诗人血泪交加写出这篇《春愁》,这种深沉浓烈的乡思愁情,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震撼了中华儿女的心灵!其中一个“割”字,是画龙点睛之处,写出了刻骨铭心之痛,此恨绵绵,但台湾是永远不会与祖国分离的!所以,这无边的春愁,是来源于对我们祖国的热爱.
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别号仓海.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二十八日(1864年12月26日)生于台湾苗栗县铜罗湾.他随父读书,文思敏捷,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十四岁府试,考全台第一名.二十六岁中进士,被钦点为工部主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次年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省.他怒不可遏,刺血上书力争,随后乃组织和参加了台湾军民反对割让的抗日战斗,自率义军在新竹血战了二十多个昼夜,以兵尽援绝而败北,回到祖国大陆祖居———广东蕉岭县文福乡淡定村.他时时以复台为念,吟诗,兴办教育,并投入民主革命.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家乡,享年四十九岁.他一生为保卫祖国领土、培养人才,及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而以诗歌的成就为最大.他生平写的诗,世传有万首之多,创造了许多气势豪迈、意境宏大、情绪激昂和瑰玮奇丽的不朽诗篇.其中有两千多首为内渡后写的,其后人集名曰《岭云海日楼诗抄》.他是我国19世纪末期的一位才华横溢、热爱祖国的诗人、志士和教育家,台湾省近代最著名的诗人.“九曲愁肠萦故国,一腔热血注台湾.”(杨奎章《纪念丘逢甲》)“延平去后丘仓海,昆仑一脉到台湾.”(杨应彬《丘逢甲》)
丘逢甲怀念台湾乡亲,誓死要为台湾光复、祖国统一而奋斗,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的赤诚之心.他自号为“台湾遗民”,把自己的房舍命名曰“念台精舍”,把长子丘琮改名曰“念台”,又教育家人:“吾家兄弟子孙当永念仇耻,勿忘恢复!”临终前遗嘱:“葬须南向,曰:‘吾不忘台湾也!’”表达了他的爱国心声.诗中浸透了血泪,风格凄凉苍郁,语言痛快淋漓,感情深沉悲壮,其中有不少名诗: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离台诗》六首之一.
丘逢甲的诗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梁启超称他为晚清的“诗界革命之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