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抗美援朝有那3个重大战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1 20:56:12
彭德怀抗美援朝有那3个重大战略彭德怀抗美援朝有那3个重大战略彭德怀抗美援朝有那3个重大战略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谋略艺术  2005-08-1716:26:14  “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曾说

彭德怀抗美援朝有那3个重大战略
彭德怀抗美援朝有那3个重大战略

彭德怀抗美援朝有那3个重大战略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谋略艺术
  2005-08-17 16:26:14
  “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曾说:“共产党在朝鲜的战争中的领导,是一种军事与政治智慧的巧妙混合体.它不仅能够维持一个大家认为是‘乌合之众的农民军队’在战场上对抗一个现代的军事强权,而且它也能够在面临逆势与退却的时候,把部队锻炼成一个有训练、有装备和有团结力的战斗体.”“我必须承认:彭德怀是一个资质很高的敌人,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容易被打倒的对手作战.”历史证明彭德怀抗美援朝军事指挥艺术是他军事指挥生涯中最高智慧的结晶,是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中最珍贵的历史遗产.
  一、深谋远虑的决策艺术
  1.超常思维
  彭德怀是在长期艰苦的国内战争历练出来的我军少有的具有战略头脑和战略眼光的高级指挥员.他在战争指导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进行超常思维.他能够总揽错综复杂的战争矛盾,临机决断,常常做出出人之外,出敌之外,超乎常规之外的正确决策.
  1950年10月4日,彭德怀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由西安飞赴北京参加了讨论是否出兵援朝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当时会议对于“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后我方究竟是出兵参战还是听之任之并未形成统一认识,争论很激烈,还未表态的政治局成员彭德怀的意见就显得格外重要.
  出兵还是不出兵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问题,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彭德怀对形势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即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美国一旦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5日上午,毛泽东一次征求彭德怀的意见时,他将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坚决主张出兵援助朝鲜.他强调指出,国内军民经过漫长的战争年代,现在都想过和平生活.但是反过来想,如果现在不打,让我们松一口气,三五年以后打,好不好?我说不好,因为我们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一点工业,还是要被打得稀烂.“况且,我国建设重工业,三五年是办不好的.陆军、空军的装备三五年也不会有大的改善,海军更谈不上,所以迟打不如早打”.对于出兵可能造成的结果,特别是失利的严重后果,彭德怀在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掷地有声地讲到:“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彭德怀以自己的超常思维,促成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出兵参战的重大战略决策.
  12日,鉴于苏方拒绝兑现出动飞机掩护的许诺,我入朝部队将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同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军队作战,毛泽东火速通知已经赶赴安东组织志愿军出动作战事宜的彭德怀回京,重新研究出兵问题.10月13日下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彭德怀坚持出兵朝鲜,他认为不论有多大困难,还是出动到朝鲜更为有利.彭德怀后来回忆说:“毛泽东派周总理、林彪赴苏联要求支援武器.苏联答应出枪、炮、弹,以出厂价格五折支援,但不出动飞机.毛主席又问我,可不可以打,苏联是不是完全洗手?我说:‘这是半洗手,也可以打.’最后毛主席说:‘即令打不过也好,他总是欠我们一笔帐,我们什么时候想打,就可以打.否则,我们将来再想打,就无口可借了.’”作为领军统帅的彭德怀“可以打”的决心进一步坚定了毛泽东的信心.
  对于马上出国参战,入朝部队领导人也有顾虑.10月17日第13兵团负责人联名致电彭德怀,强调我军在高射炮太少,又无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出动,弊多利少.建议“三两个月内新装备确有保证(尤其是空军能够出动),则可按原计划进行,否则,推迟出动时间的意见是很值得考虑的”.接电后彭德怀迅即答复说,困难再多,再大,也要出动,否则,将会更被动.“我们的敌人不是‘宋襄公’,他不会愚蠢到等待我们摆好阵势才来.敌人是机械化部队,有空军和海军的支援,进攻速度很快,我们要和敌人抢时间.”实践证明,彭德怀的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超常思维决策,是在分析敌我双方客观情况的条件下,从纷繁复杂的种种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并科学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超常思维既要看得远,又要看得准,这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做这种风险决策,充分体现了战争指导者彭德怀智慧与胆识的统一,能力与魄力的统一.
  2.趋利避害
  彭德怀在战争决策时,善于反复权衡,全面认识战争中的利害.在抗美援朝战争这样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局部战争考验面前,他不仅能够做到知利之利,知害之害,而且注意看到利中之害,害中之利,进而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志愿军出国作战前,毛泽东就和彭德怀初步商定了长期作战的方针,构想先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在六个月内如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我军亦不去打平壤、元山.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连续两次战役的胜利,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局,速胜和盲目乐观情绪在各方面增长.彭德怀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敏锐地指出了利中之害.1950年12月19日他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解释说:苏大使说美军将速逃,要我军速进,朝方也有如此要求.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纵深加大,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敌人马上放弃朝鲜,对帝国主义阵营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因此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
  为了切实协调政治需要与军事困难之间的矛盾,彭德怀提出了 三次战役“专打伪军,目标缩小,能吃就吃,适时收兵” 的作战方针,在电报中他说:“为避免意外过失,拟集中四个军(五十军、六十六军在两翼牵制敌人)首先歼灭伪一师,后相机打伪六师.如果战役发展顺利时,再打春川之伪三军团,如不顺畅即适时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线,亦须看当时具体情况再行决定”.
  第三次战役虽然突破了“三八线”并攻占汉城,但“联合国军”实行的是有计划的撤退,因此,中朝联军占领了一些地盘,却并没有大量歼灭敌人,而志愿军连续作战,在战场上已经竭尽全力,再无余力可以发挥.综合敌情我情,彭德怀于1951年1月8日适时果断地决定停止战役,命令志愿军停止进攻,全军休整,使自己完全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
  彭德怀高度重视趋利避害,适可而止.他说:“在胜利之后,发生骄傲轻敌,往往是有群众基础的,即是领导者英明,也易受其影响.因骄傲轻敌而遭受失败,这在历史上是不可数计的.”“骄傲轻敌的原因:一是对战争局势缺乏全面的深刻的分析和认识;二是在胜利后,不易看到自己存在的弱点,忽视敌人的优点,因而产生轻敌情绪.过分谨慎,过分照顾疲劳,又易失去战机.
  要做到适可而止是不容易的事”.正是由于彭德怀在军事指挥中注重趋利避害,志愿军在战争中很快打开了局面,而未出现一些军事指挥家大胜之后骄傲轻敌遭敌反扑导致全局失败的情况.
  3.虚纳群言
  彭德怀在战争决策过程中,善于吸取和集中来自战争一线各级指挥员的真知灼见,注意在上下级之间实行民主协商或开展正常的争论,以便通过明辨是非、集思广益、智慧互补,使战争决策的正确性有可靠的保证.
  彭德怀亲自起草的命令和报告,都要给志愿军各领导同志传阅,征得大家同意后才发出.对下级,他要求在统一作战部署下充分发挥各级指战员的主观能动性,遇到意外情况时,更要能够果断处置.在严守军事机密的条件下,他尽可能地让广大指战员了解有关的作战意图和作战计划,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集中群众智慧把仗打好.
  五次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作战行动,志愿军第一线有11个军共54.8万人,连同朝鲜人民军第一线3个军团,前线作战总兵力已近70万人,超过敌军第一线部队34万人一倍.彭德怀对于五次战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他在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必须消灭敌人几个师,粉碎敌人的计划,夺回主动权.”可是第一阶段攻势的战况很不理想,虽然全线推进了70~80公里,却未能成建制地消灭敌一个团.第二阶段主力东移取得了县里围歼战的胜利,歼灭伪第3、第9师大部,但美军迅速堵塞缺口,稳固了防线.负责东线指挥的志愿军第9、第3兵团首长宋时轮、王近山、陶勇于5月20日联名致电彭德怀,认为:“据当面情况,美军已东调,伪军溃散后缩,特别是我部队粮食将尽,个别单位已开始饿饭.因此,我们认为,如整个战线不继续发动大攻势,而只东边一隅作战,再歼敌一部有生力量,我们亦必须付出相当代价,但不能搅出一个大结局,则不如就此收兵.”彭德怀高度重视前线指挥员的分析和建议,并很快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作出了主力转移休整的决定.
  彭德怀强调说:“在我们的军队中,不单是在党的组织生活中有民主,而且在一般工作中,甚至在战斗中也是有民主的.只要条件许可,一切较重大的工作,都应该运用民主和群众路线的方法,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这种做法,在我军战胜强大的国内国外敌人的斗争中,曾经表现过光辉的成效,在今后也仍然是争取完成工作任务和争取战斗胜利的重要条件.”彭德怀这种虚纳群言,从善如流的作风,既充分调动了下级指挥员的积极性,又切实保证了从战略方针到战役战术决策的正确性.
  二、高屋建瓴的谋局艺术
  1.着眼政治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彭德怀抗美援朝战争军事指挥艺术建立在政治与军事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在彭德怀看来,抗美援朝战争是军事与政治相统一的反侵略战争.他强调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如此做法,可能使美帝国主义者完全陷于被动.如果没有和平攻势(和谈)的政治斗争,只有单纯的军事斗争,要想迅速孤立美国,迅速结束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停战谈判开始后,彭德怀就指出:“朝鲜停战谈判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它不是帝国主义者征服了别的国家、强迫别国接受投降条件的停战谈判,也不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火并、相持不决,只好妥协瓜分殖民地谋得短暂和平的停战谈判,而是一个妄图独霸世界的帝国主义者,在侵略战争中遭受到年轻的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反抗并遏制之后,不得不罢手而勉强接受的停战谈判.”  
  谈判是打出来的,帝国主义者对于这样的谈判是不会甘心情愿地接受的,他无时无刻不在力图翻案.因此停战谈判不能不是一场异常尖锐复杂而长期的军事与外交交织着的斗争.他要求参加谈判的同志积极谈,全军指战员积极打,打的越好,谈判成功的希望就越大.
  彭德怀透彻分析了参战双方的政治本质、政治目标和政治性质.中国和朝鲜人民是被迫应战的,“我们就是为了和平、为了自卫才战的.我们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去侵略人家……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那是我们所一贯主张的”;“朝中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行动,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条件,使朝鲜问题得以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获致和平解决”;“和谈中最基本的原则问题,是限期撤出朝鲜境内一切外国军队;其次是以三八线为界,恢复1950年6月25日前状态”;“我们坚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是有理的;以三八线为界是有节的;争取提早结束战争,与朝、中两国人民是有利的”.彭德怀进而分析了美国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他说:“美国侵略者的狂妄目的是要征服全部朝鲜,并进一步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计划的一部分.”美国竭力利用朝鲜战争所产生的国际紧张局势,来进一步控制资本主义世界,把各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他们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附庸.“美国帝国主义者深深地打进了英、法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夺取了他们的原料和销售市场……美国政府拼命扶持西德和日本的武装力量,复活这两个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从而威胁了西欧和远东许多国家的安全”.由于美国所进行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与世界人民为敌的;而朝鲜人民与我们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代表人民愿望的,这个战争的性质就决定了这个战争发展的全部规律.
  彭德怀强调指出,战争的正义性是志愿军力量的泉源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都深刻地认识到他们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他们所执行的是保卫祖国安全、保卫朝鲜人民独立和自由、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因此,他们的士气非常旺盛,战斗意志非常昂扬,“每个战士在战场上都表现了无比的勇敢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出色的英雄业绩,他们的勇敢、坚毅、顽强、无畏,为全世界人民发扬了正义的威力”. 
  彭德怀一贯珍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认为这是战争取胜的政治基础.抗美援朝战争是人民军队在国境之外进行的特殊卫国战争,如何处理好与朝鲜党、政、军和人民的关系,是对我军新的极大的考验.
  志愿军入朝之初彭德怀就轻车简从赶到昌城郡大洞主动向金日成同志汇报请示,一起分析敌情,研究部署战役战斗行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行动,他都事先报告金日成,并多次到金日成住处汇报和请示.当双方领导人意见有分歧时,他总是耐心细致的摆道理,说明情况,以求能达成共识.
  他要求志愿军全体指战员不能以大国的援助者身份自居,要切实尊重朝鲜劳动党、人民政府、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组织参观学习组到人民军学习先进经验.中朝军队并肩作战,兄弟般的相互支持,“在三年的共同斗争当中,我军与朝鲜人民及朝鲜人民军之间用鲜血凝结起来的战斗友谊是更加巩固了,国际主义的感情是更加深厚了”.
  2.关照全局
  彭德怀在战争指挥中注重关照全局,他认为“指挥员不仅要顾到自己的局部,而且要顾虑到全局”.战争的全局统帅决定局部,战争的局部隶属服从全局.因此,指挥全局的人必须把注意力放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而各个局部必须服从全局,为全局的利益服务.
  抗美援朝战争是整个朝鲜战争的局部,中国是苏、中、朝三架马车的局部.作为战场统帅的彭德怀,必须处理好各个局部的关系,从而为全局的利益服务,照顾好全局.二次战役,志愿军挫败了“联合国军”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但志愿军经过连续两次战役的作战,出国的45万人中,因作战和冻伤减员已达8万余人,其中第9兵团的三个军又因冻伤严重至少三个月无法参战,只剩下西线6个军尚可勉强坚持作战,部队异常疲劳,急需休整补充.而二线兵团需待两个月以后才能完成各种准备入朝作战,同时志愿军向南进军,供应线延长,物资供给十分困难.全军汽车因空袭和事故损失仅剩下260辆,国内运来的粮食只能满足最低需求的四分之一.从战场实际出发,彭德怀于12月8日致电毛泽东、高岗,提出下一战役的基本设想为“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战,让敌占三八线.待我充分准备,以便明年再战时歼灭敌主力.但须派人民军二、五两军团南进,造成带战备性的断敌后路.”然而当时美国的企图和民主阵营的情绪,都不允许志愿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毛泽东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在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为了服从全局利益,彭德怀对越过三八线作战作了部署,15日,彭德怀致电西线各军和东线的宋时轮并报军委,指出:“为粉碎敌企图以三八线为界,重整残部准备再战之阴谋,奉毛主席命令,决心继续向三八线以南前进,求得在汉城、原州、平昌线以北地区,歼灭美、伪军一部.第一步以市边里、涟川为目标攻击前进.”虽然彭德怀认为越过三八线的政治意义并不大,过早发动三次战役带有若干勉强性.但是在苏联主张“趁热打铁”和朝方希望尽快追击的历史背景下,他依然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突破了三八线,占领汉城,将战线推进至三七线附近,向全世界显示了中朝军队的威力.
  三次战役刚刚结束,1951年1月25日,“联合国军”依仗主力完整和补充迅速展开了大规模反攻,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的机会.志愿军老部队极其疲劳且缺乏粮弹,新的增援部队一时尚无法赶到,遇到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来最困难的局面.3月中旬,“联合国军”从三面逼近汉城,中朝前线部队因粮弹均缺难以固守.16日彭德怀致电周恩来、陈云和薄一波:“为便于消灭敌人,缩短供应线,我军已于14日撤出汉城.如敌继续前进,拟逐步诱敌向北进至‘三八线’.此一行动,可能引起国内市场波动,请注意”.在前线战事极端紧张的时刻,彭德怀还特别强调了退出汉城对国内市场的可能影响,充分展现了他的全局观念.
  3.抓住枢纽
  作战枢纽是对作战进程与结局有决定性影响的中心环节,是作战指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善于抓住事关作战全局的战略、战役要点和作战转换的关节点,利用和化解战场上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走出妙棋,搞活全局,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
  彭德怀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正确地选定作战枢纽.第一次战役中,美第8集团军背依清川江,以师或团为单位,分散配置在龟城、定州、云山、球场、博川一线上,美军与南朝鲜军之间空隙很多,便于我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1950年11月1日彭德怀下达攻击部署指出:“第38军迅速歼灭球场之敌,尔后以一个师沿清川江东岸向院里、军隅里方向突击,钳制安州之敌,并阻击可能由顺川西援之敌;军主力渡清川江向博川挺进,切断清川江以北地区敌军的退路.第38军动作愈快对全局所起作用愈大.” 3日9时,彭德怀又电令38军:战局发展极为有利,需要你们全军三个师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勇敢迅速向军隅里、安州攻击前进,隔断南北敌人联系,并坚决消灭北进的美军第二师,此是第一紧要事,其余都是第二位.
  彭德怀还在作战中着力把握好枢纽和注重适时转换枢纽.第二次战役中,鉴于在德川、宁远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7师、第8师大部,打开了战役缺口.遭到志愿军猛烈进攻的美军企图后撤建立防御阵地,彭德怀敏锐地察觉了敌人的意图,迅速调整部署,以德川、宁远地区部队立即对敌侧后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以造成在清川江南北围歼西线敌军的有利态势.他亲自拟制作战命令,命令38军主力速向军隅里以南之三所里、平院里迂回,堵击军隅里、价川之敌.当38军113师先敌抢占三所里后,彭德怀当即指示坚决堵住经三所里南逃之敌.同时命令38军主力立即向价川及其以南地区攻击前进,靠拢113师.
  彭德怀亲自起草分割包围各个歼灭西线敌军的部署命令,强调指出:“此役于朝鲜战局关系甚大,望克服一切困难和以巨大代价换取之.”正是由于抓住并把握好了三所里、龙源里等重要关节点,因而取得了在清川江地区重创美第9军的重大胜利.
  你自己再筛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