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赏析可以吧您的见解发到我的信箱中[email protected]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1:37:42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赏析可以吧您的见解发到我的信箱中[email protected]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赏析
可以吧您的见解发到我的信箱中
[email protected]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赏析可以吧您的见解发到我的信箱中[email protected]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
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因此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诗人送一位做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 ,为下文作了铺叙.“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 ,但并非目的地 ,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 ”,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而次句含示:将取道金陵行营还将向西边的楚地进发.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上二句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末二句再从时间角度向前一层 ,说明挥手匆匆 .“江春”有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之伤思 .“草色青青”含“萋萋满别情”式的意绪,触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情怀,这于作者,自所难免.然而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既觑定行者,又不落言筌.说“ 江春不肯留行客 ”似乎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从军者别得急,送别者却情思深深,希望再有个“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小叙机会,种种情意,见于言外,因此,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 ”,既是指江春不仅家乡固有 ,而且,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
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因此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诗人送一位做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
全部展开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
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相近,因此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诗人送一位做判官(地方长官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 ,为下文作了铺叙。“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 ,但并非目的地 ,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 ”,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而次句含示:将取道金陵行营还将向西边的楚地进发。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上二句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末二句再从时间角度向前一层 ,说明挥手匆匆 。“江春”有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之伤思 。“草色青青”含“萋萋满别情”式的意绪,触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情怀,这于作者,自所难免。然而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既觑定行者,又不落言筌。说“ 江春不肯留行客 ”似乎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从军者别得急急,送别者却情思深深,希望再有个“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小叙机会,种种情意,见于言外,因此,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 ”,既是指江春不仅家乡固有 ,而且,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收起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作者:【刘长卿】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释】:
三边:指幽、并、凉三州边远诸郡,泛指边疆。
【简析】:
久历沙场征战,年老罢归,不免有苍凉之感...
全部展开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作者:【刘长卿】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释】:
三边:指幽、并、凉三州边远诸郡,泛指边疆。
【简析】:
久历沙场征战,年老罢归,不免有苍凉之感。“老去恋明时”既是对当朝的溢美,也是对“曾驱十万师”的依恋;而“日暮欲何之”,则又是对当局婉转的讽刺。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47_74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