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班生文综辅导讲义上,关于《史记》与《汉书》的一点“名词解释”.插班生辅导讲义上,如下写:《史记》与《汉书》:史传文学的成就纪传体通史 断代史 二十四史的主流格式1)五经标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3 04:27:49
插班生文综辅导讲义上,关于《史记》与《汉书》的一点“名词解释”.插班生辅导讲义上,如下写:《史记》与《汉书》:史传文学的成就纪传体通史 断代史 二十四史的主流格式1)五经标准
插班生文综辅导讲义上,关于《史记》与《汉书》的一点“名词解释”.
插班生辅导讲义上,如下写:
《史记》与《汉书》:史传文学的成就
纪传体通史 断代史 二十四史的主流格式
1)五经标准 圣人是非
2)本纪-帝纪 12帝王 有关吕后
3)表与书 艺文志 食获志 等
4)世家 列传合一
5)合传 专传 类传更加整齐 依名.号取篇名也划一
我只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希望,能知道每个小条目下的详细解释.谢谢.
插班生文综辅导讲义上,关于《史记》与《汉书》的一点“名词解释”.插班生辅导讲义上,如下写:《史记》与《汉书》:史传文学的成就纪传体通史 断代史 二十四史的主流格式1)五经标准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重要人物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本纪
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
“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书
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孔子世家
是记载诸侯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分封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
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
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
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
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
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
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汉书》(明朝刻本)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
纪
《汉书》中的“纪”共十二篇,是从汉高祖至汉平帝的编年大事记.
虽写法与《史记》略同,但不称“本纪”,如《高帝纪》、《武帝纪》及《平帝纪》等.由于《汉书》始记汉高祖立国元年,故将本在《史记·本纪》的人物,如项羽等,改置入“传”中;又由于东汉不承认王莽建立的政权——新朝,故将王莽置于“传”中,贬于传《汉书》中华书局版末.
表
《汉书》中的“表”共八篇,多依《史记》旧表,而新增汉武帝以后的沿革.
前六篇的记载包括:记载汉初同姓诸侯王的《诸侯王表》,记载异姓诸侯王的《异姓诸侯王表》,记载汉高祖至汉成帝的《功臣年表》等,借由记录统治阶级来达到尊汉的目的.
后二篇为《汉书》所增,包括:《百官公卿表》,《古今人物表》,其中的《古令人物表》,班固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分为四类九等,表列出来;《百官公卿表》则详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官制.
志
《汉书》中的“志”共分十篇,是专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
由于《汉书》已用“书”为大题,为免混淆,故改《史记》中的“书”为“志”.
《汉书》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成的:将《史记》的“礼书”、“乐书”改为“礼乐志”,将“律书”、“历书”改为“律历志”;将“天官书”改为“天文志”,将“封禅书”改为“郊祀志”,将“河渠书”改为“沟洫志”,将“平准书”改为“食货志”.
同时又新增“刑法志”、“五行志”、“艺文志”、“地理志”,各志内容多贯通古今,而不专叙西汉一朝的历史.
其中,如《地理志》详述战国时期、秦朝、西汉时期的领土疆域、建置沿革、封建世系、形势风俗、名门望族和帝王的奢靡等.
《五行志》集有关五行灾异之说而编成.但从另一角度看,却保存了大料的自然史资料.
《天文志〉则保存上古至汉哀帝元寿年间大量有关星运、日食、月食等天文资料.
《刑法志》则概述上古至西汉时期的刑法,并且点出汉文帝、汉景帝用刑之重,更指出汉武帝进用酷吏而导致的恶果.
《食货志》则详述上古至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沟洫志》则记述上古至汉朝的水利工程,并说明治理水文的策略.
传
王莽《汉书》中的“列传”共七十篇,仍依《史记》之法,以公卿将相为列传,同时以时代顺序为主,先专传,次类传,再次为边疆各族传和外国传,最后以乱臣贼子《王莽传》居末,体统分明.
至于传的篇名,除《诸侯王传》外,一律均以姓或姓名为标题.
《汉书》列传中有关文学之士的部分,多记载其人有关学术、政治的内容,如《贾谊传》记有“治安策”;《公孙弘传》记有“贤良策”等,这些都是《史记》没有收录的.
而列传中的类传有《儒林传》、《循吏传》、《游侠传》、《酷吏传》等,此外又新增《外戚传》、《元后传》、《宗室传》,这些也是《史记》所没有的.
四夷方面,有《匈奴传》、《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西域传》等三传.
此外,又仿“太史公自序”之意,“列传”最后一篇作《叙传》,述其写作动机、编纂、凡例等.“列传”以记载西汉一朝为主.“列传”各篇后均附以“赞”,即仿《史记》篇末“太史公曰”的体例,说明作者对人或事的批评或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