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里的历史人物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18:09:10
空城计里的历史人物是谁
空城计里的历史人物是谁
空城计里的历史人物是谁
最早的空城计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李广的空城计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见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那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诸葛亮的空城计
诸葛亮身处劣势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
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诸葛亮巧用空城计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诸葛亮的士兵问道:“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他说:"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如果是司马昭和曹操的话,我是绝对不敢实施此计的."
相关质疑
历史上首先提到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是南北朝一个叫做郭冲的人,后被罗贯中改编到小说里.
王平的空城计
在街亭之战中,马谡因为不听王平“据汲水之道,据下城,改善部署“等建议,而被张郃大败,王平身为裨将军,领兵只有1000人,但是面对兵力50000精锐在手的魏国名将张郃的进攻,在大军溃败,无险可依,地势比较平坦,领兵质量速度大大次于魏国张郃部队的极度被动情况下,施展两大军事策略,首先就是虚实战略,鸣鼓自持,徐徐而退,致使魏国名将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攻,同时施展滚雪球战术,徐徐收合诸营遗迸,军力迅速扩大,使张郃把王平所创造空城计误以为伏兵计的信念大大增加.以”五则攻之十则围之“军事策略来看,王平所率领回师的士兵数量至少5000,应该10000不下.没有形成所谓攻之与围之基本条件,同时也为诸葛亮顺利班师创极其有利宽松时间,同时使魏国名将张郃的彻底击退诸葛亮北伐主力成为泡影,而转头从他道进攻已被攻陷的三郡.事后王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开始统帅无当飞军去英勇杀敌.在诸葛亮北伐时,率军所向无前,立下赫赫军功.
曹操为空城计的发明者?
兴平二年(195年)春天,缓过气来的曹操再次亲率军攻打吕布,迫使吕布后退.夏天,吕布反扑,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败而逃.曹操对吕布首次取得了重大胜利.败退中的吕布与陈宫部会合,聚集到一万多部队,转身又来战曹操.曹操大胆的采取了“空城计”虚张声势,吕布不敢贸然进攻.曹操连夜调回了大量的部队.而吕布知道曹操昨天的举动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动进攻.结果曹军伏兵大出,大败吕布.吕布连夜逃走,放弃了兖州,投奔刘备.在这场战争中,曹操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在连续失败中没有气馁,屡败屡战,以燎原烈火一样的疯狂热情激励出了全军的斗志,虽然身处逆境,但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吕布,最终取得胜利. 在正月十五的《百家讲坛》开篇之讲中,易中天认为“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据易教授介绍,“空城计”其实是曹操在与吕布的一次交战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发明”的.《三国演义》实行贬抑曹操的方针,这才让诸葛亮抢了功劳. 还有读《品三国》觉得易中天的曹操是空城计的首创者,但是我老觉得曹操的空城计也不算是空城计,为什么呢?兵法中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就是当时吕布不具备围之的条件,也不具备攻之的条件-----吕布有一万兵力,曹操的城中有一千吧,吕布也只会用三千攻城.城中加上女人就可以达到近三千人了,所以也不具备攻之的条件.曹操的兵力都在城里边,所以做不到“分之”.这样当天曹操不出兵应战,吕布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让女人去城上打仗也不一定是吓唬吕布,因为什么呢,曹操的队伍大都去乡下割麦子去了,这就不会走的太远,顶多就是二十来里吧,用上一些女人守城能多坚持一会,这样就争取了大部队回来支援的时间.骑着马两个时辰割麦子的队伍就回来了,而吕布未必两个时辰能拿下城来.所以曹操的空城计也不能算是空城计.就算是最后被吕布攻破了一处到时候再跑也不晚,再说这比起曹操以前经历的危险也不算什么,刺杀董卓要比这危险的十倍还多!曹操那时候都不怕,还怕吕布领一万来人在城外晃悠吗? 但据一个网友考证,曹操和吕布之战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伏击战”,而并非易教授所说的“空城计”.该网友有《资治通鉴》史料为证:“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余人来战,操兵皆出收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操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追至其营而还.”并没有像易中天说的那样,曹操把城里的妇孺都弄的城墙上,制造歌舞升平的景象,迷惑吕布.该网友据此认为,易教授讲座很有“夸大”之嫌. 也有网友认为易教授这种说法实际上就是一知半解而已.曹操那个是伏兵之计,而且是设于营寨的,最多勉强算是个空营计.《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三国是真有空城计的,而且也有比曹操玩的更好的空营计.空城计是文聘在江夏对孙权玩过一次. 据《三国志.文聘传》记载:“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三国另外一次空营计则是发生在赵云汉水对曹操时.据《三国志.赵云传》(资补)记载:“魏王操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刘备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两次用计的对象,一个是孙权,一个是曹操,对手可都不差. 对此质疑,易中天教授回应回应道:“我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有史料根据的,决不会瞎说.”易教授告诉记者,他讲“三国”主要依据《三国志》和《世说新语》,对《资治通鉴》研究很少,因为“此书有许多地方不可信”.尽管如此,易教授仍然表示,会去查相关史料,给挑刺听众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