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0:20:18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据说海瑞同志还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意思
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的意思什么意思什么意思?,
据说海瑞同志还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门神,为平民百姓驱邪避鬼(明朝那些事).对于这样一个猛人,写好了还好说,写不好就会被口水淹死.而且死得很惨.
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正德八年(1513年)出生.虽然出生官宦之家,但是读书能力很一般,直到了三十六岁(1549年),才考中了举人.后来两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可能海瑞同志感觉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希望不大,索性不考了,在吏部备案“侯差”.等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已经四十岁海瑞侯到一份差事: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也就是南平县教育官员.
那时候的教育官员基本上就是一个苦差事,与现在的教育官员没得比.
年龄四十岁,又是一个教谕这样的小官,可以说起点实在是低了点.如果没有意外情况,海瑞同志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前途.但是海瑞同志就是海瑞同志,不以官小而自行惭愧.领导到南平检查工作,众人皆跪迎,唯独海瑞站得笔直.并且声称自己“为人师表,不应该下跪(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现场的官员齐刷刷跪了一片,唯独他一人站着,被检视官员将此景象称之为笔架,因而海瑞笔架博士之名不胫而走.
海瑞之后到淳安当县令,不仅把县衙里的人整得“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而且把到淳安旅游的胡宗宪的公子关押起来.连胡公子自己身上携带的二千两银子也给缴了.同时还修书一封,给胡大帅戴高帽子:“说你老人家要求这么严,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呢?”
这件事在海瑞一生中只能是“小菜一碟”.最厉害的还是1564年,他直接给嘉靖皇帝递了一道奏疏.这道奏疏上了之后,他自己到集市买了一口最便宜的棺材(好棺材买不起,没有钱钱),然后就静静的坐着等死.这倒奏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治安疏》.海瑞先生骂人水平不是盖的.挨骂的嘉靖皇帝看奏疏时,几次跳起身来歇斯底里狂喊:“不要让他跑了!(趣执之,无使得遁!)”
平时修道讲究心境修为的嘉靖皇帝有生以来第一次失态了.
海瑞先生的生平事迹实在是太多了,本文并不想为其大唱“颂歌”,而只是想就一些困惑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先生的另类性格
从海瑞进入官场到他离开人世,官场中一无朋友.最近电视剧《大明王朝》塑造的海瑞,有王用汲、李时珍、胡宗宪等朋友.王用汲与海瑞一同提升为县令,一个在淳安,一个在建德,成为朝廷“清流”手中锋锐无比的宝剑.两人联手抵挡了严嵩之流“改田为桑”兼并土地的恶行.两人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实际上,这只是文艺作品的“杜撰”而已.
王用汲是隆庆二年进士,小了海瑞整整十五岁.海瑞到淳安当县令时王用汲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从后来的情况看,王用汲肯定是海瑞的粉丝.
胡宗宪和海瑞就更不可能是朋友了.胡宗宪吃了海瑞的亏,知道这个人不好打交道,所以“敬而远之”.而胡宗宪官场“业务”太熟,操守也不怎么干净,而手腕之高明,那个时代的精英都自叹不如.以海瑞的性格,不可能与之为伍.再加上,胡宗宪工作繁忙不是一句话,因为倭寇效率很高的进行袭扰,他根本无暇他顾.
至于李时珍是不是海瑞的朋友,我没有考证,但是我认为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没有朋友,那肯定就不缺少敌人.看完明史-海瑞传后,才惊愕的发现,上至皇帝嘉靖、隆庆,朝中重臣严嵩、徐阶、张居正,下至一班衙役走卒,没有一个不痛恨海瑞的.张居正甚至在其执政的时期内,连看都不想看到海瑞同志.
万历启用海瑞,并且一给就是南京右都御史的高官,表面上好像是非常器重海瑞同志.但是各位请注意,海瑞任职的位置是南京,而不是北京.万历这位仁兄是在借海瑞大名作秀,具体起来,还是离我远点好一些.精明过人的嘉靖皇帝都被海瑞气得半死(说不定嘉靖英年早逝都拜这位仁兄所赐),懒得出奇的万历自然不愿意招惹这位猛人.
海瑞在家中非常孝敬母亲,但是对于妻子却非常苛刻,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把人家当人.据说连死带休,折腾了七八任妻子,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子女也没有摊上一个(也有说子女意外身亡).
海瑞对家里的仆人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让老仆人去种菜,实在是有点不近人情.
然而奇怪的是,不管海瑞到哪里,老百姓对他都感激涕零.最后海瑞先生死的时候是什么状况:“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能把官当到这个份上,一生何憾?
以上种种另类性格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二、三个为什么
其一、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官场中混迹,总要有几个帮手吧.人多力量大.但是海瑞为什么却独来独去,以寡搏众.
其二、人生在世,安身立命.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可是海瑞先生一生穷困潦倒.“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临死的时候,最后的交代,是让老仆人还给吏部六钱银子,因为对方给多了.
其三、生命诚可贵.人生在世,保命要紧.没有性命,什么也谈不上.海瑞先生好像并不在意,他在官场上就是在“搏命”.他写给嘉靖皇帝的死谏书,痛骂嘉靖“至谓遐举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数年推广事例,名器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人以为薄于夫妇.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虽然所骂属实,然而对方是九五至尊,这样辱骂及至不留一点颜面,不是找死是什么?
三、海瑞的从业环境
明代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王阳明的“心学”在儒学迂腐滞重的云层中,透出了一抹活泼艳丽光彩.在这样的一个“理学”文化环境中,这个时代能人辈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瑰丽闪烁而绝尘后世(从优秀文化产生的规模来看,汉唐都难以比拟),科学技术发展更是光彩夺目.
在这个时代里政治舞台也显得异样纷呈.不管在什么时候,明代的官员们,都显得异常的强悍.他们不畏强暴,秉直敢言,甚至以死博取“清名”.环顾这样的生存空间,诞生海瑞这样的“怪物”,就显得非常正常了.
四、三个为什么的自我判断
《明朝那些事》作者认为一个人坚持真理和信念的基础是“良心”和“理想”.他认为有此两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就会毫无畏惧”.他说得非常对.而海瑞恰恰就拥有这两样东西.
这就很好的解答了我上面提出的为什么.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这是海瑞同志所写诗句,后来成为海瑞墓中的一幅对联.我认为这就是海瑞这一生追求的理想.他为了所谓的“冰霜操守”,非人刻薄地对待着自己和官场的同仁们.他所展现出的伟大情操,居然连进化了几百年的中国的现代官僚们难以企及项背,这是对“人性进化论”的无情嘲讽.
有人认为海瑞是一个性格上的偏持狂.他既不知道共赢,也不知道进退之法.他一生穷得比乞丐好不了多少,自虐为乐.实在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
现代人在拼命享受欲望“毒汁”的同时,建立了一套自我麻痹的“自我劝慰系统”,让种种恶性操守都变得“义正词严”,以至于让“良心”和“理想”成为了欲海飘零物.
面对古人,今人汗颜.
黯淡无光、厚重的历史天幕中,海瑞流星般瞬间划过,他转瞬即逝的光芒,也让深伏在暗夜中的苍生心头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