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要真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5:07:10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要真实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要真实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要真实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从地形上看,这一地区地势坦荡开阔,对植物的迁移,作物的移栽和保存都是有利的.北方的植物可南移;南方的热带,亚热带植物中的某些耐寒性较强的植物可顺利北迁,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植物和作物种类繁多.如小麦、玉米、棉花、豌豆、蚕豆、胡萝卜、洋梨、核桃、杏、葡萄、亚麻、甜菜、茄子等早已在这里广为栽种,而落花生、番茄、苹果、甘薯、烟草等则是明代以后才输入我国的,水稻是从我国南方逐步向北移栽的.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的重要促进作用.
同时,黄河及其支流还为我国古代人们提供了交通和灌溉之利.它一直是古代中原地区沟通东西的水运大动脉,我国最早的水利灌溉事业也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
参考资料:《中国地理知识》张子桢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