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9:43:26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民间祭祖
民间的祭祖活动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送回为止.送回时,烧钱纸封包,称烧“包衣”,或者还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农历七月十四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阳历是8月26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七月半.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南方地区在这一天有普度的习俗.
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