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月下独酌的赏析,大约两百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0:55:27
有谁知道月下独酌的赏析,大约两百字左右
有谁知道月下独酌的赏析,大约两百字左右
有谁知道月下独酌的赏析,大约两百字左右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在长安写的.当年春天,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李白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此诗应是写于这段时间.此诗取名于‘月下独酌’,包含李白最喜爱的两个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独、不得志、愁闷之意蕴.如[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 鄂 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可见,“月”在中国文人心中一般来说让人产生一种孤寂之感,正如神话传说中那清冷的广寒宫只能存于月亮之上.而酒众人都知它是孤独苦闷时的慰藉之物,同时也知“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结果.李白爱“月”爱“酒”,足看见他在尘世生活的孤寂与无可奈何.同时,在他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极大的向往,这一向往同样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于是在这深层痛苦的引发下,才产生了李白的永乐浪漫情怀.而这首《月下独酌》正是这一情怀的真实映照.
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有二人相伴,本应感到满足,但毕竟是幻化出来的意象,又岂能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李白便在“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展开了其矛盾的心里斗争.月影本是无情物,但为了及时行乐,也只能“暂伴”.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却无知己,没有知己,却向往知己的一种心态.接着,对知己的渴望战胜了现实中的情况,李白在酒的作用下,产生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情形.认为月和影都于自己产生了共鸣.在“我”歌唱的时候月被我感动了,在我跳舞时,影也随我一起舞动.然在这欢快之时,李白的孤寂之感却又悠然而生.感到现在我们虽在一起对饮买醉,交互情感.可是当醒来时便各自分开了.让读者也不由了产生了一种为其悲痛之情.最后两小句话峰又转,“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声明现实的残酷并不能压制自己对理想的渴望.现实中不可的事,我们可以相约到遥远的天际去.当然,这里李白的出世思想也不是他的最终思想.这只是他在现实中不得志的情况下才有的迫不得以的做法.所以这也注定了李白一生思想的对出世入世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