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印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的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21:44:21
《论语》中印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的句子?《论语》中印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的句子?《论语》中印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的句子?一、因材施教:1、子

《论语》中印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的句子?
《论语》中印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的句子?

《论语》中印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以身作则、踏实虚心的句子?
一、因材施教:1、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孔子说:“中等智力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中等智力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读解】在圣人看来,人的智力是分为上、中、下三等.
如果你是教师,就应该据此分析学生的不同资质,采取不同的难易深浅,以免对牛谈琴,使对方不知所云.
如果你是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就应该据此向你的公关对象挑开适当的话题.
总而言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关键是要有共同的语言.
2、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一视同仁没有区别.”【读解】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是指教育对象,而不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有所区别的.
在《述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自行未修以上,吾未尝无诲 焉.”意思是说,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
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贫穷如颜 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 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
孔子不愧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二、注重启发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④,则不复⑤也.”【注释】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③隅:方.④反:反过来证明,也就是类推的意思.⑤复:重复,反复【译文】孔子说:“不到他想弄懂而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 想说什么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引导他;告诉他一方,他不能类推其余的三方.也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读解】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励,诱导,启发.
关键在于把握住火候,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我们读《论语》,观察孔子教学的实例:学生各述其志,畅所欲言,甚至提出刁钻古怪的问题;老师循循善诱,举一反三,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兴味盎然,的确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遗憾的是,后世儒生尊孔读经,居然没有学到圣人的教学方 法,而是死记硬背,搞填鸭式的硬填,流风所及,培养出了不少 ”陈最良”式的酸腐秀才.
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电脑开始进入教室,与孔子的时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我们为人师表的人谨记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三、以身作则: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①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最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所以,古往今来的执政者总是很注意树立自身的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人,一个慈祥而孝敬父母的人,一个勤政而廉洁的人.
说起来,作为一个公众形象,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圣人不是早就说过了吗?只有这样的形象,才能使老百姓恭敬、忠诚而勤勉.
四、 踏实虚心1、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①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②诲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得了吗?懂得了就是懂 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读解】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Yes!”的“假洋鬼子”,这是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假洋鬼子”到处都 是,充斥于各行各业.
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患无穷.
2、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②知礼乎?入太庙,每事 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 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译文】孔子到了周公庙,每件事都要问一问.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 儿子懂得礼呢?到了周公庙,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说后说道:“这 正是礼啊.”【读解】俗话说,问者不相亏.
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既是礼的精神,也是做人的学问.
孔子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做出表率,这大概也是圣人风范的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