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问今是何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21:42:14
谁在“问今是何世”谁在“问今是何世”谁在“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释疑(“人教版”初中3册21课)邮码:311612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唐正富才学了《桃花源记》一个课时,便有学生捧着书本来质疑:“

谁在“问今是何世”
谁在“问今是何世”

谁在“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释疑
(“人教版”初中3册21课)邮码:311612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唐正富才学了《桃花源记》一个课时,便有学生捧着书本来质疑:“老师,你上课时讲到‘问今是何世’是认为‘渔人’在问,而我们几位在研究后认为是‘村人’在问,意见截然相反,请向我们解释解释.”我探问道:“你们先给个理由.”他们回答:“所见几本资料上都如此.”我当即指出:“应该以书本为本,资料有时也会失误的.” 当即,我就与办公室几位老师商量起来,他们也赞同是“渔人”在问.学生们担心考试会考到这道题目,我瞪起了眼:“问题搞清楚是搞好学习、钻研学问的正路.至于这一次分数因之反而少得一两分,下一次遇到类似问题能赚回来,长远来看并不亏.”看他们一百个不放心,我安慰着说:“让我翻开‘人教版’《教师用书》来查查吧!” 这一看,我傻眼了,书中译文也赫然写着“(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不会吧,我个老教师,少说也教过8回《桃花源记》了,这么简单的一个省略主语句,怎么就会搞错了省略的是什么主语呢?再仔细一想,每上到该处时,我总是想当然的搞错,再后来又去订正,可以说是“屡教没有改”.没办法,我要求学生让我先研究,再解答.
送走了学生,我便先钻研文本.在“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句子中,“问”是“渔人”所问,“答”是“村人”所答“今是何世”之意,明明白白.没有歧义呀!但紧承“无论魏晋”后的一句话是“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表示的意思是“渔人在详尽地作着回答”,即联系上下文去看,
“问今是何世”的又该是“村人”.再仔细地查看“人教社”资料,文中如是演绎该处“场景”——村人问:“今是何世?”渔人答曰:“晋朝.”村人又问:“是否秦朝后就是晋朝呀?”渔人曰:“不是的.其间,按先后顺序还有汉朝和魏代呢.”……我们可以这样来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句不是简单谁问谁答,如果这样拘泥地去理解极易走入迷途.” 其实,本句话乃至本篇文章的叙述者不是‘我’、而是作者这个对于渔人及村人都是属于旁观的人,口吻基本上是在作着概括叙述.
如果说《教师用书》上这样的理解已经让我印象很深的话,那么我们不禁要揣测作者为什么就不用“对话”来详写呢?我们来看,“村人”问也好,“渔人”问也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对象铁定是“村人”不会变.换句话来说,“谁”在问无伤“渔人”游览桃花源的大局,故用概括性、杂糅性、概叙性的叙述简笔来带过完全可以.然而,比如写桃花源自然风景的优美、社会生活图式的和谐、桃源村人们的好客,因为它们是作者所要讴歌理想模式中的对象和风俗,所以文章是不厌其烦地详细用笔,以至不惜泼墨描绘.故这实在也关乎“中心主旨”刻画的是否需要.
学习本课,笔者的最大收获是:即使是“老”文章,也不能掉以轻心.反而更应该着力去钻研.即以新课标理念执教,技艺永无止境.
当然,笔者观点还认为,其实,“渔人”“问今是何世”,村人不能回答,“渔人”才“
一一为具言所闻
一一为具言所闻
”来作答.这似乎更为合理.
要说专家观点为“村人”在问,是主流;一线教师观点为“渔人”在问,是极少数.虽然如此,笔者暂立此说,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那几位学生听后越加糊涂了,我笑着告诉他们:你们感觉听糊涂了,说明你们已经明白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