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受胯下之辱是怯懦?说明理由.进退的原理来分析 韩信取赵国时所用谋略是什么,成功的关键 韩信进攻齐国求封齐国会给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什么隐忧.包含哪些谋略方法 韩信杀钟离眜犯了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22:41:02
韩信受胯下之辱是怯懦?说明理由.进退的原理来分析 韩信取赵国时所用谋略是什么,成功的关键 韩信进攻齐国求封齐国会给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什么隐忧.包含哪些谋略方法 韩信杀钟离眜犯了什
韩信受胯下之辱是怯懦?说明理由.进退的原理来分析 韩信取赵国时所用谋略是什么,成功的关键 韩信进攻齐国求封齐国会给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什么隐忧.包含哪些谋略方法 韩信杀钟离眜犯了什么错误,有哪些副作用 韩信受封淮阴侯后行为有何失当?如果你是韩信,如何规避功高震主带来的杀身之祸
韩信受胯下之辱是怯懦?说明理由.进退的原理来分析 韩信取赵国时所用谋略是什么,成功的关键 韩信进攻齐国求封齐国会给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什么隐忧.包含哪些谋略方法 韩信杀钟离眜犯了什
有怯懦的成分,但并不完全是怯懦.当时韩信只是一介平民,如果冲动杀人,必然要偿命.况且,当时是一帮人欺负他一个,打也打不过,跑又跑不掉,就算被打死,恐怕也没有人替他做主.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古人说韩信受胯下之辱,只是一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后来居上的勉励,而没有赞扬其本身的意思.而后人却总以成败论英雄,就连胯下之辱,也看成英雄人物虚怀若谷的隐忍退让大加称赞,只能这些人愚不可及.
韩信取赵,就是著名的井径之战,韩信率领老弱残兵进攻赵的深沟高垒,本身是极其不利的,但他反而利用了敌人的轻敌心理,先诈败,诱敌倾巢而出,后背水结阵类似于孙膑的上屋抽梯,让士兵们没有了退路,为了求存而拼死一战,同时,派事先埋伏好的轻骑偷袭赵的营垒,赵军久攻不下想回营休整,却发现自己的大本营都是汉军军旗,军心大乱,韩信趁机进攻两面夹击,赵军士兵纷纷逃散.我认为这一战与其说是战术上的胜利,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胜利.韩信正因为将敌方大将,本方士兵和敌方士兵的心理完全摸透,以哀兵战骄兵,断其退路而乱敌军心,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其实韩信的隐忧不止于齐国求封,早在投入刘邦帐下,刘就不信任他,开始是怀疑他的能力,后韩信逃走,萧何把他追回来,刘邦虽然最终拜其为大将军,但内心对其是否忠诚还是颇有怀疑的,所以先是攻魏,后是得赵,刘邦先后将其兵权夺走,只留给他少数草包老弱部队继续发展,而韩信依旧战无不胜,刘邦其实既惊喜又忧虑,后来韩信齐国求封,更加让刘邦对其忠诚度产生了怀疑,这为以后刘邦急切的夺其齐王,楚王的权利和封号,埋下了伏笔.
首先,钟离昧是自杀,但其实也算死在韩信手上,本身没问题,但问题是时机.要么当初见到钟离昧就杀,直接送给刘邦以表忠心,要么就不杀放其逃走以成全道义之名.可韩信先收留后动摇,直到刘邦来了,要召见他,他才献上钟离昧的人头,这本身就是犯了大忌的,既对君主不忠又对朋友不义,刘邦对这种不忠不义又用兵如神的人怎么可能放得下心.
韩信被封淮阴侯以后,不但不知取信君主,反而深居简出,不上朝,不拜君,不交好群臣,既表现出自己的委屈又孤高傲物,樊哙好心招待他,“跪拜送迎””,他出门以后却,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虽是自嘲,但却更加让群臣不快.刘邦对韩信的死,亦喜亦怜,说明了韩信这人真的很没人缘.
所谓功高震主,本身就是历史上常有的君臣痼疾,尤其是开国之初,发展生产成了一个政权的首要需求,此时过量的军队首先成了阻碍经济的因素,大量的王侯与将官,在分蛋糕的时候必然产生矛盾,而这种矛盾往往会造成国家的动荡和不安定,尤其是那种功高盖世,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功臣大将,往往觉得自己得到的少付出的多,最后甚至会与君争利.所以历朝历代帝王,都深刻的了解这一点,多有防患于未然的手段.韩心说狡兔死,走狗烹.其实不完全对,应该说天下归一,武攻必然转为文治,这是大事所趋,因此武必要为文让道而有所曲降,但将帅都是指挥千军万马之辈,往往是易上而难下,不知收敛,过于张扬,遭遇不测难免.尤其韩信这种本身忠心不够,且君主颇有顾忌猜疑的人,更应该主动示忠,让君主放心.需知军队是皇帝的军队,而不是私人的,军权放弃亦不可惜,韬光养晦才有报效国家的机会,而不是想韩信那样时时刻刻都表现出委屈不甘的样子,无怪乎即使是外族压境,刘邦也不放心让他领兵.同是三杰之一,萧何则为了不被刘邦忌惮,不惜自污,就很好地说明了,开国之臣的处境之微妙凶险.规避功高震主的杀身之祸,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摆正自身的心态,这点参照萧何跟唐代的郭子仪的为臣之道,就会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