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张陵张天师当初创立五斗米教时是不是融合有西南地区的巫术和一些老庄的学术理论?张陵后来是有尊老子为太上老君,而且两次入蜀,张陵,出生于书香世家,汉代张良的后代,所以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20:56:23
东汉时期的张陵张天师当初创立五斗米教时是不是融合有西南地区的巫术和一些老庄的学术理论?张陵后来是有尊老子为太上老君,而且两次入蜀,张陵,出生于书香世家,汉代张良的后代,所以要
东汉时期的张陵张天师当初创立五斗米教时是不是融合有西南地区的巫术和一些老庄的学术理论?
张陵后来是有尊老子为太上老君,而且两次入蜀,张陵,出生于书香世家,汉代张良的后代,所以要涉猎老庄学术理论应该也不难,时人说其活了一百二十岁,后来不知所踪.
东汉时期的张陵张天师当初创立五斗米教时是不是融合有西南地区的巫术和一些老庄的学术理论?张陵后来是有尊老子为太上老君,而且两次入蜀,张陵,出生于书香世家,汉代张良的后代,所以要
是的.
五斗米道本是古之巫术,实为西南少数民族之原始宗教,经张陵渗以老庄思想而成天师道或正一道.
张陵,字辅汉,道教徒称之为张道陵、张天师、正一真人、祖天师等.东汉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生卒年虽不详,但据《后汉书·刘焉传》说张陵于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学道,造作符书,以惑百姓.《三国志·张鲁传》的记载与之相同.后来明代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撰《汉天师世家》说张陵生于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夜,死于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 在人间者一百二十三年.
张陵奉老子为教主,在《老子想尔注》把老子看成是 道 的化身, 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张陵自称 太清玄元 ,从道书解释也有尊老之意.《淮南子·道应训》说: 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天内解经》云: 玄元始三气,生玄妙玉女,因生老子.
五斗米教(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
北天师道
北天师道是由北魏寇谦之改革五斗米道而形成的,其主要道场建立在今山西大同[原称平城],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清整原三张的五斗米道,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以及男女合气之术,新天师道所传《云中音诵新科之戒》,宣讲《新科》等大道清虚之道,提倡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练,其新天师道的做法有:一是取消蜀土宅治之号,不再沿用五斗米道以师为治的管理体制;二是废除天师祭酒道官私置治职和世袭旧制,改革三张祖孙世袭天师之位的传统;三是革除三张时期租米钱税制度,道民只需交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锭,以供修表救度之用;四是除去男女合气之术;五是宣示“新科之戒”,提倡礼法,按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增订道教戒律和斋仪;六是吸收佛教“轮回生死”之教义,宣讲善恶报应之说;七是将服饵修炼之术与符水禁咒之术如方技、符水、医药、卜筮、谶纬之书合而为一;八是道徒诵习道经,改“直诵”为“乐诵”,即诵经用音乐伴奏.这样,新天师道重视醮仪,提倡礼度,改变了过去以符水疗病及注重炼形的教义,特别是泰常八年[423],有道士李谱文所传《录图真经》等醮仪感动太武帝,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三年[442]亲自道坛,受道教符录,使新天师道与皇权结合,一度成为国教,不断发展壮大.
南天师道
南天师道是由简寂先生陆修静改革江南天师道而形成的,主要表现在他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并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制订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新道教的形成,特别是陆修静在孝武帝大明五年[461]至宋明帝泰始三年[467]七年间隐居庐山修建太虚观[后人称简寂观],他以太虚观为大本营,在此收徒布道,不断扩展太虚观,曾先后扩建有白云馆、朝真馆,炼丹井,捣药臼,洗药池等,太虚观兴起后,先后又建筑有康王观,崇善观,咏真观,昭德观,白鹤观,广福观,太平观等数十座道观,均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因而被誉之为道教“咏真第八洞天”.随着庐山道教的扩大,其地位和声誉不断显赫,逐渐成为名震南北的重要道场,使得四方高道纷至沓来,至唐宋时,先后有许坚,钱朗,孙晟,郗法遵等大批高道云集庐山,庐山高道辈出,名声大震于江南.为了完善斋醮科仪,他一是吸收儒家传统的忠孝礼义等伦理道德并作为道徒必需遵守的教规,强调忠孝为先,这样,既保证了道士严格遵守教戒,一心修善立功,又更加完善了宗教仪范.二是吸收佛教“三业清静”思想,即要求去贪、忿、痴,身除杀、盗、淫等,以制定斋仪,并特别强调”斋直为求道之本”.三是注重广收道经,著书立说.他“祖述三张,弘衍二葛”潜心道教理论研究,并著有《灵宝经目录序》,《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道门科略》、《洞玄灵宝五感文》等,他将这些斋戒仪范著作和收集的道经如药方、符图等计1228卷,已行世有1090卷等,均采用“三洞四辅十二类”的方法,成为道教史无前例的道书分类法,他将这些道书整理集成《三洞经书目录》,于太始七年[471]上献朝廷,深受宋文、明二帝赞赏,使“灵宝之教,大行于世”,特别是他总括”三洞”,改革旧天师道,并提倡以斋仪为主的道教,由此其名望不断壮大,威震江南,成为江南道教的统领,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南北并存,而称南天师道……
正一道
正一道又称正一派,其始祖是汉末张道陵及他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后称天师道.实际上,正一道至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 张与材被嗣为第三十八代天师,袭掌江南道教,特别是大德八年[1304]授以“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录”.后又授以“金紫光禄大夫” 、封留国公、赐一品金印.从此,天师世系均以“正一教主”身份出现,并统领江南阁皂山、龙虎山、茅山等三大符录道派,因此,次后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录斋醮、降神驱魔为主要宗教活动的如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太一道等等均称正一道或正一派.与金元出现的全真派并列为道教两大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