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找桂花外形的描写,我要写作文,不要太幼稚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8:46:11
谁能帮我找找桂花外形的描写,我要写作文,不要太幼稚的,
谁能帮我找找桂花外形的描写,我要写作文,不要太幼稚的,
谁能帮我找找桂花外形的描写,我要写作文,不要太幼稚的,
哈哈,楼上的是说明文,
桂花香留
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题记
花开了,花也会谢.
正是金秋,前几天走在校园中,萦满身的,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香.任你是怎样一个迟钝的,后知后觉的、没有情趣的,又或者是工作繁忙,行路匆匆的人,只要你走在校园西面的这条小路上,你就不能不被这阵阵袭人的香气吸引,你就不能不做到用力地,大口地呼吸,让花香由鼻而入,直沁心脾.除非,你没有嗅觉.
八月桂花香.
校园花圃中,桂花正开得旺盛.这桂花的香,不似梅的“暗香浮动”,也不似莲的“香气益清”,它热烈,芬芳,是一个正热恋的女子,吐露着最浓烈的情思.用马老师的评语,这花的香,只有一个词可以恰当地形容——馥郁.我的感觉,香气,也是甜的.
每天吃午饭,行走在这样一条香气四溢的路上,那一刻的感觉便是,幸福.校园也因此觉得可爱起来.
桂花其实是外形很平凡的花.米粒大的黄色的花,细碎的,密密的,一丛丛地藏在绿叶间,要不是有香气招引着人的眼光,只怕是很难引人注意的.我也仅知道,桂花有金桂银桂之分,想必,颜色黄一点的,是金桂了.此外,对桂花的认知,也就寥寥了.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的文人雅士们,也多以喜花爱草来颐养性情.如陶渊明之于菊,周敦颐之于荷,林靖和之于梅,郑板桥之于竹.古代的文化中,和花草有关的佳话为数不少,吟花咏草的佳句也比比皆是.孤陋如我,也能脱口而出一些菊花桃花荷花之类的佳句,相信,吟咏桂花的应该也不在少数吧.可惜,搜遍我的脑海,实在是见识浅陋,只勉强想到了柳三变《望海潮》中的一句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说,这首描写杭州繁华富庶的词,竟引得当时的金主完颜亮看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传说真实与否无须深究,至少,光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就够人浮想联翩的了.
但似乎,桂花的花期并不很长.前段日子还是香气浓郁,这两天,便隐隐约约起来,只怕,再过两天,香气便会消失了吧.
不知为什么,每次闻到桂花香,总会想起小时候吃到的桂花糕桂花圆子.童年的记忆,便开始鲜活起来.那时,每每新年或喜庆的日子,家乡人总爱蒸两种糕,其一便是桂花糕.我也不是很肯定是不是真叫桂花糕,因为家乡人给了这糕另一个好听的名字——西施糕,直接把它和古代最有名的美女联系了起来.雪白的糯米加白糖做成的糕身,最上面撒着红绿丝,点缀着金黄的桂花,外观实在诱人.刚出笼的西施糕,清甜的香气四处飘散,不由人不流口水,放入口中,绵软甘甜,细腻滑润.糕放的时间久了,便会发硬,香气,也会消减.大人们就会把大块的糕身切成一片儿一片儿的,放在饭锅上蒸,又会变软,恢复原先的滋味.可孩子们不,很快也能在硬硬的糕片儿上找到乐趣.最喜欢的是,提着篮子,和小伙伴们到初春的原野上去挑马兰.新生的马兰,这儿一堆,那儿一摊,毛茸茸地长得满田埂都是.于是大家欢呼着四散开来,每人“买定”一块地,俨然是自己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容不得其他的伙伴来挑挖.等到挖得累了,饿了的时候,便从口袋里掏出离家时带的硬糕,你一片我一片地和伙伴们分享.硬梆梆的糕片儿在嘴巴里被咬得“咯吱咯吱”地响,在累极饿极的我们看来,这真是无上的美味了,这一刻,也是无上幸福的时光了,真是满嘴生香,余味无穷哪!如今想来,也忍不住有咂嘴巴的冲动,那时,真的好幸福!
还有酒酿桂花圆子.甜中带着酒的酸味儿,桂花香中带着酒香.舀一勺,清香四溢,吃一口,齿颊留香.这桂花,真是勾得我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了.
也真是神奇,才念叨起这桂花糕桂花圆子,昨天回家,居然在灶上的搪瓷小锅中发现了煮好的圆子.问婆婆,才知道是她帮我们整理冰箱时在底层发现了冰冻圆子,于是就拿出煮了.我这才忆起,前不久去超市,正巧有酒酿圆子卖,附带还送一袋晒干的桂花,想吃,就买了,回家后放在冰箱,结果就忘了.
于是赶紧撒进桂花,香气一下就四溢开来.JJ跑过来问:“什么好吃的呀,那么香?”赶紧盛一碗,给JJ,小家伙竟吃的香甜,看着她开心的样子,活像小时候的自己,不由的笑了.
也知道,花开了,花终究会谢.
可是,桂花谢了的时候,我想我不会有太多失落.
因为,桂花的香,是可以留存下来的,可以留在食品上,也留在心灵上.
更何况,花谢了,花还是会再开.
[作者:夏天的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