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美德楷模”有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0:35:49
我国的“美德楷模”有谁?我国的“美德楷模”有谁?我国的“美德楷模”有谁?困惑之二则在于帕梅拉自我身份意识的复杂性.她在抗争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给自己赋予了改造社会的革命色彩.她自觉地站在上层社会的对立

我国的“美德楷模”有谁?
我国的“美德楷模”有谁?

我国的“美德楷模”有谁?
困惑之二则在于帕梅拉自我身份意识的复杂性.她在抗争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给自己赋予了改造社会的革命色彩.她自觉地站在上层社会的对立面,力图用贞洁、道德抗拒B先生的骚扰以及这骚扰背后所掩盖的道德堕落.正如瓦特所说,她与B 先生的斗争,“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而且是两个不同的社会阶级所持有的关于性别和婚姻的两种对立的观念之间的斗争”(170).然而理查逊并没有让这位女仆成为劳动阶级的革命代言人.16岁的帕梅拉话语中虽然表露出强烈的道德改良意愿,但在现实生活中她更多的是适应这个社会,争取自己所想要的回报.可以说,理查逊在小说中“从未显示出改造他所在世界的社会现状的兴趣”(Flynn 69).事实上,帕梅拉并未将自己和同在B先生家服务的仆人们等同视之,而是刻意地将自己与他们区分开来.出身下层的帕梅拉所依恃的美德混合了上层社会的物质理念,在富人家生活多年的她已经接受了富人们的部分价值取向.戴弗斯夫人曾对帕梅拉劝告,“要注意跟男仆们保持疏远的关系”(6).这种疏远并不是完完全全出于对清白名誉的考虑.B先生告诫帕梅拉,如果她嫁给了男仆中的某一位,那就会身败名裂,落到贫穷、悲惨的境地(8).这番话显然是上层贵族对下层仆人的蔑视与侮辱.然而帕梅拉并未驳斥这种以地位、财富衡量幸福的谬论.她的不反驳表明其内心其实是赞同B先生这番话,自己也有意识地避免落入那样的悲惨境地.在第22封信中,她向父母逐一列举了那些朝夕相处的仆人们听说她要走时所流露的惋惜之情.“我再给你们举个例子,说明男管家朗曼先生也很喜欢我”(38).在即将离别之际,她所关心的是自己的美德是否如她所愿,得到回报.一旦结果令她满意,我们就看到她所流露出的那种令人不快的自得.在确信美德会得到回报的心理预期下,她离开时穿上了新衣服,打扮得超出平常的漂亮.在她看来,她那身朴素得体的新衣服是“物质失败、精神胜利的象征”,这也成为“她对自己变化中社会生活环境的态度具有象征性质的表述”(Kinkead-Weekes 11).
  二
  上述关于帕梅拉的美德和自我身份意识的困惑让我们了解到,虽然帕梅拉以中产阶级美德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但她的思想已经渗入了上层社会特有的意识.两种异质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因此,她的抗争话语夹杂着自己对上层社会权威的妥协.
  在此基础上,也就能比较好地理解帕梅拉对金钱的矛盾态度.虽然她没有把金钱视为生活最高目标,并不愿意以自己的清白来换取物质收益,但她对物质财富相当的敏感.在自己的第一封信(不包括她后来所写的附记)中,她用一半的篇幅描述老夫人去世时的情况,而另一半的内容涉及到了钱.先是说B先生的“好心”馈赠,然后说自己是靠勤俭节约攒了些钱等等,活脱脱就是一份个人资产汇报.当B先生彻底暴露真实面目,帕梅拉准备离开之际,B先生让杰维斯太太送给她五个基尼,作为礼物让她当零用钱花.可这位曾经言辞拒绝物质腐蚀的帕梅拉此时却坦然笑纳,因为钱是杰维斯太太拿来的,“我想我可以收下”(78).B先生此时的馈赠和他在凉亭里许诺的贵妇人生活一样,都是对帕梅拉美德的挑战和侮辱.她并非不知道这笔钱的来源,也并非不知道这笔馈赠背后所隐藏的目的.但她找借口收下了钱,表现出资产阶级商人式的对金钱的实用主义态度.在被软禁在林肯郡时,为了得到善良的牧师威廉斯先生鼎力相助,她在信中这样写道,“我存了一小笔钱,大约五六个基尼;我能把一半交到您手中,作为一个人、一匹马或其他各种小事情上的费用开支吗?”(123)不难看出,帕梅拉在抗拒上层社会的物质引诱过程中,也深谙金钱的运用之道,并借以获得了美德的胜利.可以说,小说“歌颂了虔诚与金钱的完美结合”(Damrosch 214) .
  帕梅拉不愿用自己的贞洁来换取虚荣,但正如她对金钱的态度一样,读者可以通过其间的内在对话性来发现帕梅拉的矛盾之处,即理查逊在宣扬以顺从为内容的传统美德时,却塑造出了“决定自己命运的女主人公”(Flynn 54).当那些贵妇人们慕名前来“参观”帕梅拉时,她逐一评点这些贵妇人们的虚荣和高傲.尽管她声明,“你们发现我对门第与出身噜噜苏苏地写了这么多,难道不感到奇怪吗?假如我存心夸奖门第,那我势必要因此而对自己做出很低的评价了”(41).可是,她并非真的不在乎门第以及它所能给个人带来的优越感.否则,她也就不会如此转述杰维斯太太对B先生的回话了:“确实没有,先生;她不跟人来往,处事又谨慎,所以他们都尊重她,对她表示很大的尊敬,仿佛她生下来就是个贵妇人一样”(18).理查逊在借助小说进行说教时,想通过帕梅拉的书信达到两个目的,“首先是让帕梅拉本人获得大众认可;其次宣传她的思想以对读者加以影响”(Keamey 37).而大众的认可,既包括贵妇人对她美貌的赞扬,又包括同一阶层对她美德的推崇.对帕梅拉本人来说,她可以用美德来傲视贵妇人,又能用贵妇人般的优雅来折服同阶层的人.因此,以谦虚为美德的她很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在信中可以说是不厌其烦地列举.比如,“这里的厨娘虽然有时脾气不好,有点爱骂人,但有一次她也对我说,‘啊,我们的帕梅拉出落得就像一位贵妇人一样漂亮啦.你们看,有一个漂亮的脸蛋该有多好!’”(32)再如,“有一次他(朗曼先生,笔者注)对杰维斯太太说,看到了我,他巴不得他现在还是个年轻人,好让我成为他的妻子,结婚时他会把所有的财产都授予我.要知道,大家都认为他有很多钱”(32).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出帕梅拉非常明白自己美貌的价值,以及自己所能获取的收益.信中频现的“贵妇人”、“漂亮”、“很多钱”字眼正是帕梅拉的潜意识流露.最具戏剧性的还是B先生夜闯卧室,意图对帕梅拉不轨的那一幕.在突受惊吓的情况下,帕梅拉仍能看到“主人穿着一件华美的丝质晨衣从里面冲了出来”(53).也许,如果帕梅拉平时不是特别注重外在衣物的华美,大概在当时的情境下,她是很难分辨出晨衣的质地与样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