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醉翁亭记欧阳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2:25:27
谁写的醉翁亭记欧阳修
谁写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
谁写的醉翁亭记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欧阳修与滁州的不解之缘 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承继前人开发滁州 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让泉合称为“姊妹泉”.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 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东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晋元帝,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它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山岭.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L山司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琅琊山才打破历史的沉寂,开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宝应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它又经历了200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 “宽简”知滁政绩斐然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 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文学名篇名扬天下 欧阳修知滁时,已在文学上卓有成就,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虽然做了官,并且在仕途上屡历坎坷,但始终未忘文学,写诗作文仍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在滁州时期,写出许多文字生动、情景交融的作品,其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真是美不胜收!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诗意.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题》,对琅琊山归云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个景点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 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及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1988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150余首(包括部分当代诗歌),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知滁两年结下不解缘 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 如今,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名字仍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的响亮名声,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醉翁亭自欧阳修知滁时建成后,历经沧桑,但屡废屡兴,数百年不败.醉翁亭大门原有一幅对联,写道:“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联中的“翁”即指欧阳修.当时制作这个大门及其对联的时间,是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离欧阳修知滁已经800多年,人们没有忘记他.至今日则已900多年,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今后也永远不会忘记他.1998年新编《滁州市志》(原县级市)的《人物传》中,所列第一人便是欧阳修,俨然把他当作了滁州人.
求采纳